專利名稱:汽車安全逃離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汽車安全逃離裝置,尤其是遇車相撞時駕駛員和乘員能逃離事故車的一種機械逃生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公知的汽車安全保險裝置是采用氣囊來保護乘員,但只能保護前排坐位的正負駕駛員,由于車遇險時撞擊的物體不同,氣囊打開時的保護效果也就不同,產生的保護效果有限。(英國王妃戴安娜車險喪命就是汽車撞擊立交橋的護欄右側時,氣囊保護裝置沒有打開,而汽囊保護裝置的保險要求是正面撞擊)。實用效果不夠理想,使用范圍較窄,發(fā)生車險時不能保證駕駛員或其它乘員的生命安全。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第二個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銷釘組合裝置來解決汽車遇撞擊而脫離的技術問題。解決該技術問題的技術方案是在汽車的前端部分(保險杠)設有撞擊力傳遞的金屬支架與車廂相接觸。其獨到之處是當汽車遇險時,撞擊力大于銷釘?shù)呐浜狭败囄脖kU扣的保險應力時,汽車的內殼會向撞擊力相反的方向運動(后退或稱彈射),脫離事故車,達到乘員安全的目的。
而且,在車廂的底部還設有三角型滑道。當汽車遇險時,車廂能順著滑道滑出車體。
本技術的優(yōu)點是1.采用銷釘組合裝置,可以均力支撐車廂,固定相對位置。
2.采用三角滑道裝置,可以起導向作用。
3.采用金屬支架傳遞撞擊力,可以保證不占有車頭內的機器安裝空間。
如(
圖1-1)所示,當汽車撞擊物體時,保險杠(7)將撞擊力傳遞給金屬支架(6)。當撞擊力大于金屬支架所能承受的力,金屬支架(6)向后運動,并瞬間撞擊銷釘(4)[接觸面(5)撞擊(4)],車廂內殼上的四處銷釘(4)受力的作用脫離車外殼又傳遞給內殼車廂的底部的滑道(11),并擊毀后門銷釘保險扣,車廂滑出(或稱彈射)外殼,達到逃離的目的。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圖。(
圖1-1為主視圖,
圖1-2為俯視圖,
圖1-3為右視圖或剖視圖B-B,
圖1-4為剖視圖A-A)。
圖2是本實用新型結構圖,(圖2-1是金屬支架和內殼的示意圖,圖2-2是車廂的滑道的剖視圖C-C,圖2-3是金屬支架的結構示意圖,圖2-4是銷釘與車廂外殼,內殼的結構示意圖)。
圖(1-1)中的1是汽車內殼,2是汽車外殼,3是后車門,4是銷釘,5是支架接觸面,6是金屬支架。
圖(1-2)中的1是汽車內殼,2是汽車外殼,3是后車門,4是銷釘,5是支架接觸面,6是金屬支架。7是汽車前保險杠,8是汽車門的保險門扣。
圖(1-3)中的8是汽車向門的保險門扣,9是門鉸鏈。
圖(1-4)中的1是汽車內殼,2是汽車外殼,4是銷釘。
圖(2-1)中的1是汽車內殼,2是汽車外殼,7是保險杠。
圖(2-2)中的1是汽車內殼,2是汽車外殼,10是車廂的滑道陽面,11是滑造的陰面。
圖(2-3)中的1是汽車內殼,2是汽車外殼,4是銷釘,5是支架接觸面,7是汽車前保險杠。
圖(2-4)中的1是汽車內殼,2是汽車外殼,4是銷釘,12是汽車外殼銷釘孔。
具體實施方式
在圖(1-1)中,車廂內殼(1)通過滑道(10)和(11)與車外殼(2)相連接。車后門(3)通過鉸鏈(9)與車外殼(2)相連接。金屬支架(6)與車前保險杠(7)及金屬支架接觸面(5)依次相連接,車后門和(8)與車外殼(2)為活動連接。
圖(1-2)中,與圖(1-1)內容相同。
圖(1-3)中車后門(3)通過鉸鏈(9)與車外殼(2)為活動連接,彈簧門扣(8)與車外殼(2)為活動連接。
圖(1-4)中汽車內殼(1)通過滑道(10)和(11)同汽車外殼(2)和相接觸,銷釘(4)通過車廂內殼(1)同車外殼(2)相連接。
圖(2-1)(2-2)中的汽車內殼(1)通過滑道(10)和(11)與汽車外殼(2)為活動連接。
圖(2-3)中的汽車金屬支架(6)與保險杠(7)和金屬支架接觸面(5)相連接,銷釘(4)通過汽車內殼(1)和汽車外殼(2)相連(活動連接)。
圖(2-4)中的汽車內殼(1)通過銷釘(4)和車廂外殼(2)為活動連接,(12)為車廂外殼銷釘孔。
本實用新型的亮點是采用內殼整體逃離方式,從而保護車內所有乘員的生命和財產安全。此裝置是目前擺脫汽車安全逃離的一種有效機械裝置。它可以與電子裝置配合,形成遙控彈射裝置;還可以與汽動裝置配合使用,形成手動或腳動(接觸或控制)彈射裝置;還可以與液壓裝置配合使用,形成液動升降控制裝置等,能有效提高實用新型的功能和可靠性。
本實用新型汽車安全逃離裝置由于設計獨特,創(chuàng)意性強,符合機械傳動原理,具有實用性和可實施性,有著推廣價值和使用價值,有著廣泛的市場開發(fā)潛力,是汽車目前乃至今后汽車逃離逃生的方式方法之一,是一項行之有效的好辦法。它不僅適合于出租車,私家小汽車,還適合中巴、大巴等公共汽車……。
注1.保險扣是利用汽車遇強大撞擊力時強行擊毀保險扣達到彈射作用。(門扣為標準件,面包車后門已用,已知技術)2.銷釘(四個2對)和保險扣平常保持靜止狀態(tài)和接觸,能保證車輛正常行駛和使用。
3.汽車安全逃離裝置是一種彈射裝置,也適合于其它汽車種類使用。(如郵車、囚車、運鈔車等)。
4.汽車在正常使用過程中,包括剎車,車輛都是重心向前傾動,銷釘始終保持靜配合,不會因車運動而退出,但乘員要求系好安全帶。
背景資料1.本發(fā)明取決于2003年5月24日,我校(武漢大學)“華軟”公司奔馳面包車在京珠高速公路上發(fā)生追尾事故,車內七名乘員全部死亡的事情于2003年5月25日晚上所發(fā)明《汽車安全逃離(生)裝置》。見《楚天都市報2003.6.24報道(京珠高速昨發(fā)慘烈車禍)一文》。
2.車輛猛如虎,自從有汽車發(fā)明并投入使用一百年來,共死亡人口達4000萬人之多,比兩次世界大戰(zhàn)死亡的人數(shù)還多,因此萌發(fā)改變這次狀況而創(chuàng)作。
3.笑星樂桑(西藏人)和笑星牛振華(漢族人)都是因車禍而喪生。(如果車內設有安全逃離裝置,恐怕悲劇就不會發(fā)生。)4.其余資料見復印件。
權利要求1.一種汽車安全逃離裝置,由汽車的內殼、外殼、銷釘、金屬支架、保險門扣及滑道組成,其特征是金屬支架、銷釘、車廂內外殼依次連接,保險門扣和車廂外殼相連接。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汽車安全逃離裝置,其特征是汽車前保險杠與金屬支架相連,金屬支架與銷釘接觸面相連。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汽車安全逃離裝置,其特征是銷釘通過車廂外殼銷釘孔與金屬支架接觸面相連接(銷釘與車廂外殼為活動部分的靜配合,銷釘與金屬支架的接觸而為間接接觸)。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汽車安全逃離裝置,其特征是保險門扣通過汽車后門與汽車外殼為活動連接。后門通過鉸鏈與汽車外殼相連接(活動件)。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汽車安全逃離裝置,其特征是車廂內殼通過滑道配合與車廂外殼相連接(活動連接)。
專利摘要一種能安全逃生的機械裝置,涉及(所屬)汽車遇險(撞擊)時能安全逃離事故車的技術領域,利用物理學中“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原理,巧妙設計出一種汽車遇險時瞬間產生的強大撞擊力使之機械裝置發(fā)生脫離而逃生,從而保證駕駛員及車內其它乘員的生命安全和財產安全。是目前汽車氣囊保護裝置之后又一種汽車安全保護裝置。它由汽車內外殼組成,受銷釘和保險扣限制組成一種彈射裝置。它還能與機械裝置之外的氣動、液動、電子等裝置一起配合使用,可組成其它種類的汽車安全保護裝置。
文檔編號B60R21/02GK2673741SQ03254320
公開日2005年1月26日 申請日期2003年6月5日 優(yōu)先權日2003年6月5日
發(fā)明者王曉進 申請人:王曉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