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隧洞施工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壓力鋼管洞內萬向運輸自動化對裝臺車。
背景技術:
在進行水電站的下平段施工支洞與引水隧洞交叉部位施工時,需要向洞內運輸的壓力鋼管,傳統的運輸方式在將鋼管運輸到施工位置時,需要使用額外的安裝工具對鋼管進行位置調節(jié),以便于安裝,其需要準備額外的機械,且在轉移壓力鋼管時也需要耗費一定的時間,安裝效率較低。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就在于為了解決上述問題而提供一種壓力鋼管洞內萬向運輸自動化對裝臺車。
本發(fā)明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上述目的:
一種壓力鋼管洞內萬向運輸自動化對裝臺車,包括臺車架、行走機構和鋼管支撐裝置,所述行走裝置安裝在所述臺車架的下側面,四個所述鋼管支撐裝置均安裝在所述臺車架的上側面;
所述鋼管支撐裝置包括液壓油缸、支撐桿和支撐輪,所述支撐桿的第一端與所述臺車架可轉動連接,所述支撐輪與所述支撐桿的第二端可轉動連接,所述液壓油缸的固定端與所述臺車架可轉動連接,所述液壓油缸的伸縮端與所述支撐桿的中端可轉動連接;
所述臺車架包括箱形梁和連接梁,兩個所述所述箱形梁和兩個所述連接梁首尾相接組成矩形結構;
四個所述鋼管支撐裝置分布安裝在兩個所述箱形梁上,且四個所述鋼管支撐裝置呈矩形分別。
進一步,所述臺車架還包括加強梁,所述箱形梁和所述連接梁垂直設置,所述加強梁的兩端分別與兩個所述箱形梁的中端固定連接,同一個所述箱形梁上的兩個所述鋼管支撐裝置沿所述加強梁對稱設置,所述加強梁和所述連接梁均為彎折梁。
更進一步,所述鋼管支撐裝置還包括驅動電機,兩個所述驅動電機的轉矩輸出軸分別與兩個所述支撐輪的轉矩輸入軸固定連接,且兩個所述驅動電機固定在同一個所述箱形梁上。
具體地,所述行走機構包括行走電機、行走輪、液壓千斤頂和推力軸承,四個所述行走輪通過所述推力軸承與所述臺車架的四角可轉動連接,所述行走電機通過制動器和減速器與所述行走輪動力連接,四個所述液壓千斤頂呈矩形分布設置,且所述液壓千斤頂豎直固定在所述臺車架的下側面固定。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發(fā)明一種壓力鋼管洞內萬向運輸自動化對裝臺車通過調節(jié)鋼管支撐裝置的高度實現對壓力鋼管的位置的調節(jié),通過支撐輪的轉動實現壓力鋼管的旋轉位置的調節(jié),通過行走機構可實現整體的運輸,不需要更換機械即可以進行直接安裝。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所述一種壓力鋼管洞內萬向運輸自動化對裝臺車的主視圖;
圖2是本發(fā)明所述一種壓力鋼管洞內萬向運輸自動化對裝臺車的側視圖;
圖3是本發(fā)明所述一種壓力鋼管洞內萬向運輸自動化對裝臺車的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說明:
如圖1、圖2和圖3所示,本發(fā)明一種壓力鋼管洞內萬向運輸自動化對裝臺車,包括臺車架、行走機構和鋼管支撐裝置,行走裝置安裝在臺車架的下側面,四個鋼管支撐裝置均安裝在臺車架的上側面;
鋼管支撐裝置包括液壓油缸9、驅動電機8、支撐桿6和支撐輪7,支撐桿6的第一端與臺車架可轉動連接,支撐輪7與支撐桿6的第二端可轉動連接,液壓油缸9的固定端與臺車架可轉動連接,液壓油缸9的伸縮端與支撐桿6的中端可轉動連接,兩個驅動電機8的轉矩輸出軸分別與兩個支撐輪7的轉矩輸入軸固定連接,且兩個驅動電機8固定在同一個箱形梁2上。
臺車架包括箱形梁2、加強梁11和連接梁1,兩個箱形梁2和兩個連接梁1首尾相接組成矩形結構,箱形梁2和連接梁1垂直設置,加強梁11的兩端分別與兩個箱形梁2的中端固定連接,同一個箱形梁2上的兩個鋼管支撐裝置沿加強梁11對稱設置,加強梁11和連接梁1均為彎折梁,四個鋼管支撐裝置分別安裝在兩個箱形梁2上,且四個鋼管支撐裝置呈矩形分別。
行走機構包括行走電機3、行走輪4、液壓千斤頂10和推力軸承5,四個行走輪4通過推力軸承5與臺車架的四角可轉動連接,行走電機3通過制動器和減速器與行走輪4動力連接,四個液壓千斤頂10呈矩形分布設置,且液壓千斤頂10豎直固定在臺車架的下側面固定。
本發(fā)明一種壓力鋼管洞內萬向運輸自動化對裝臺車的工作原理如下:
安裝:將壓力鋼管放置在臺車架上,并由四個鋼管支撐裝置支撐,同時使壓力鋼管的中軸線與連接梁1垂直,并使壓力鋼管可以轉動,通過驅動電機8帶動支撐輪7轉動,使得壓力鋼管可以進行靈活的轉動;通過液壓油缸9伸長,使得支撐桿6沿其第一端轉動,從而使得支撐輪7升高,使得壓力鋼管整體位置升高。
運輸:通過驅動電機8帶動行走輪4進行行走;如果需要轉向時,通過液壓千斤頂10將臺車架和行走輪4頂升脫離底面,通過轉動行走輪4后再放下臺車架實現轉向。
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不限于上述具體實施例的限制,凡是根據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做出的技術變形,均落入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