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成人黄色,透逼一级毛片,狠狠躁天天躁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不卡,在线看国产美女毛片2019,黄片www.www,一级黄色毛a视频直播

電池組的制造方法以及制造裝置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4445871閱讀:238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電池組的制造方法以及制造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制造電池組的制造方法以及制造裝置,其中電池組是采用樹脂模 壓體使二次電池和電路基板一體化,然后采用樹脂膜將其覆蓋而成的。
背景技術
手機和PDA等便攜式電子設備的小型化乃至薄型化、以及高功能化的進展顯著, 與之相對應,對于成為其電源的電池,也要求小型化、薄型化以及高容量化。作為使小型且 高容量化成為可能的電池,鋰離子二次電池是有希望的,尤其是扁平的方形電池,在使設備 薄型化方面是合適的。因此,這樣的方形鋰離子二次電池適于用作上述便攜式電子設備的 電源的情況增加。然而,鋰離子二次電池由于能量密度高,并使用可燃性的有機溶劑作為電解液,所 以因電的、機械的以及熱的原因而陷于異常狀態(tài)的可能性也比其它電池高,從而對安全性 的考慮變得很重要。因此,鋰離子二次電池在用作便攜式電子設備的電源的情況下,特別通 常的是以電池組的形式加以使用,在該電池組中,用于確保電池安全性的機構與電池一起 收納在組殼體內。更具體地說,在電池組中,為了在電池陷于異常狀態(tài)時也不會使其發(fā)熱, 例如在將溫度熔斷器編入配線內的狀態(tài)下與用于防止電池陷于異常狀態(tài)的機構一起收納 在組殼體內。另外,在電池組中,鋰離子二次電池在與設計有保護電池免受過充電和過放電 的電池保護電路的電路基板連的狀態(tài)下收納在組殼體內。作為組殼體,以前通常采用的是通過超聲波焊接等接合方法將收納有電池主體的 下部殼體、和作為蓋部的上部殼體接合而成的組殼體。然而,這樣的組殼體為了接合下部殼 體和上部殼體,需要分別設計厚度為某種程度的接合部,由此招致組殼體的體積增加和重 量增加。為此,正如專利文獻1所示的那樣,其提出了如下的方法在使電池和電路基板等 連接的狀態(tài)下而將其配置在模具內,在此狀態(tài)下向模具內填充熔融狀態(tài)的樹脂,從而使電 池和電路基板的整個周面被樹脂所覆蓋,然后使填充的樹脂固化,由此便在電池和電路基 板等的周圍直接形成組殼體(參照專利文獻1的圖1)。由此,可以在某種程度上減少組殼 體的體積和重量。然而,即便在上述專利文獻1的方法中,如果想謀求作為電池組的鋰離子二次電 池的高容量化,則必須以極薄的厚度形成組殼體,從而提高電池組中二次電池的體積占有 率。然而,為了對極薄厚度的組殼體進行成形加工,需要投入最新的成形裝置等高額的設 備,而且需要高端的成形技術人員,結果招致成本的大幅度提高。于是,在專利文獻2和3中,提出了如下的電池組的制造方法。1)將設計有電池 保護電路和外部連接端子等的電路基板與二次電池隔有間隙地配置在二次電池的封口板 側。2)在該間隙中成形樹脂的模壓體(一次模壓體),由此制作出使電路基板與鋰離子二次 電池一體化的電池組中間產品。3)用二次模壓體和樹脂片材覆蓋其周圍,從而構成電池組 (參照專利文獻2和專利文獻3的圖2)。根據該方法,只要將另外制作的薄樹脂片材纏繞
5在成形有成形容易的一次模壓體和二次模壓體的電池組中間產品上,就可構成電池組。因 此,不必將上述極薄厚度的樹脂成形于電池的周圍,便可以解決上述技術和成本方面的問 題。其結果是,不會招致成本的上升,也可以將電池組中二次電池的體積占有率設定為85% 以上。然而,在使由上述專利文獻2和3提出的電池組實用化方面,還存在以下說明的必 須加以解決的問題。也就是說,實際上成為問題的是使用怎樣的樹脂作為用于成形上述樹 脂模壓體的材料(成形材料)。例如在將聚碳酸酯等難燃性樹脂用作成形材料的情況下,為了確保熔融狀態(tài)樹脂 的良好的成形性和流動性兩者,需要310°C左右高溫的成形溫度。另外,為了確保熔融狀態(tài) 樹脂的良好的流動性,需要將模具保持在60 70°C左右的高溫。再者,為了確保高的成形 精度,需要高達2300kgf/cm2左右的成形壓力。然而,當在這樣的條件下對二次電池和電路基板進行一體成形時,為了確保電池 組的安全性,附屬于二次電池的溫度熔斷器、PTC元件、或雙金屬式恒溫箱之類的熱感應元 件將發(fā)生破損。另外,二次電池本身也發(fā)生因熱或壓力引起的損傷,從而使電池能力降低的 可能性較高。因此,上述成形材料的實用性極低。專利文獻1 特開2002-134077號公報專利文獻2 特開2003-242947號公報專利文獻3 特開平2003-308815號公報

發(fā)明內容
于是,本發(fā)明人進行了潛心的研究,其結果是,想到將聚酰胺系粘結劑或者聚氨酯 系粘結劑用作成形材料。這些粘結劑由于能夠在低溫和低壓下進行成形,因而所具有的優(yōu) 點是熱和壓力對電路基板和二次電池的影響較小,成型設備也能夠廉價地構成。然而,當 聚酰胺系粘結劑或者聚氨酯系粘結劑在熔融狀態(tài)下注入成形模中時,均顯示出橡膠那樣的 彈性和高的粘附力。由此,成形材料牢固地附著在成形模的橫澆道(runner system)(流道 (runner)、直澆口(sprue)等)的內周面上。因此,在對成形模進行脫模時,頻發(fā)的事態(tài)是 成形材料在橫澆道中固化后的固化樹脂斷裂,就這樣殘留在流道或直澆口中。一旦發(fā)生這 樣的事態(tài),如果不進行該固化樹脂的去除作業(yè),就不能進行連續(xù)的成形。上述的去除作業(yè)是非常繁雜的例如將加熱的金屬線插入流道等中,利用該熱量 使一部分固化樹脂熔融,再固化時使固化樹脂粘著在金屬線上,在此狀態(tài)下從流道等中拉 出金屬線,從而拉出粘著在金屬線上的固化樹脂。在進行該作業(yè)的期間,相關的生產線必須 全部停止,在進行這樣的去除作業(yè)的事態(tài)頻繁發(fā)生時,其生產效率大大降低。另外,特別是在位于流道和模腔邊界的流道澆口部,其內部的固化樹脂變細,當該 固化樹脂斷裂而殘留下來時,從該狹窄的流道澆口部取出固化樹脂成為非常困難的作業(yè)。再者,在打開成形模時,如果欲將流道內部的固化樹脂從流道內部拉拔出來,則由 于脫模性差,往往發(fā)生直徑變細而斷裂的現象。在此情況下,殘存于流道內部的固化樹脂和 作為成形產品的樹脂模壓體繼續(xù)保持通過流道澆口部而聯系的狀態(tài)。在此狀態(tài)下,當欲將 設計有流道的部分的模具和形成有樹脂模壓體的部分的模具分離而進行開模時,在流道內 固化樹脂的作用下,樹脂模壓體被拉伸而使樹脂模壓體發(fā)生變形,或者產生開裂,結果招致電池組的性能不良或外觀不良。另外,在將處于固化樹脂附著在模壓體上這種狀態(tài)的電池 組中間產品從模中取出后,當欲重新從模壓體上去除固化樹脂時,則模壓體容易產生損傷 和變形。這同樣與電池組的功能不良或外觀不良相聯系。另外,在為了提高生產效率而同時對多個電池組進行成形加工的情況下,通常采 用流道分支方式即利用流道使熔融的樹脂分支,從而同時向用于成形樹脂模壓體的多個 模腔供給。然而,這種流道分支方式使流道的總容積增大,從而使生成的固化樹脂增多。因 此,產生更多的材料損耗,從而招致成本的升高。為了降低這樣的材料損耗,可以考慮采用能夠縮短流道的多噴嘴互連方式。然而, 在此情況下,必須進行精密的調整,以便使多個噴嘴各自的高度位置與移動行程相同。另 外,還必須進行管理以便常常維持調整后的狀態(tài)。因此,導致運行成本的增大。如果更詳細地進行說明,則在注射模塑成形中,熔融的樹脂由以能夠進退的方式 設置的噴嘴供給給成形模。也就是說,將噴嘴的頂端部壓接在成形模的樹脂注入口,由噴嘴 向成形模的內部供給樹脂,成形后,噴嘴從樹脂注入口移開。這里,在多噴嘴互連方式的成 形裝置中,簡易的構成是采用一個移動機構使多個噴嘴進退相同的距離。因此,一旦噴嘴在 移動裝置上的安裝位置存在偏差,則某個噴嘴處于不與樹脂注入口密接的狀態(tài),從而熔融 狀態(tài)的樹脂即成形材料有時向樹脂注入口的旁邊泄漏。這樣一來,由漏向樹脂注入口旁邊 的成形材料形成的固化樹脂成為形成于橫澆道內部的固化樹脂頂端的毛邊。因此,在開模 后,如果想向與樹脂注入口相反的方向拉而將橫澆道內部的固化樹脂取出,則上述毛邊處 于卡在樹脂注入口的開口部的狀態(tài)。由此,不能從橫澆道取出固化樹脂而使生產效率顯著 降低。本發(fā)明是鑒于上述的問題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電池組的制造方法以及 制造裝置,其在實現高生產效率和成本降低的同時,能夠對用于使二次電池和電路基板一 體化的樹脂模壓體進行成形,從而制作出電池組中間產品。為了實現上述的目的,本發(fā)明提供一種電池組的制造方法,其包括工序a 在二次 電池的封口板側的端面和與之相向配置的電路基板之間成形模壓體,從而制作使所述二次 電池和所述電路基板一體化的電池組中間產品;所述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所述工序a包 括工序b,使噴嘴與模具的成形材料注入口接觸,其中所述噴嘴用于向為了成形所述 模壓體的模具中供給由聚酰胺系粘結劑和聚氨酯系粘結劑之中的任一種的樹脂構成的成 形材料;以及工序c,在所述模壓體成形后,使所述噴嘴從所述成形材料注入口移開,然后從所 述噴嘴上將在連接到所述成形材料注入口的所述模具橫澆道的內部通過所述成形材料的 固化而形成的固化樹脂切掉;作為所述工序c的前處理,實施以下的工序d 在所述固化樹脂上施加預定的拉伸 應力,并使該狀態(tài)維持預定的時間,從而解除該固化樹脂與所述橫澆道內周面的粘結狀態(tài)。在本發(fā)明優(yōu)選方式的制造方法中,所述橫澆道包括連接到所述成形材料注入口的 直澆口、以及從該直澆口分支的多條流道;所述工序d為解除在所述直澆口的內部通過所述成形材料的固化而形成的固化 樹脂與所述直澆口內周面的粘結狀態(tài)的工序;
所述工序d采用以下的方法來實施使設計有所述直澆口的直澆口襯套和所述噴 嘴從用于保持在所述流道內部通過所述成形材料的固化而形成的固化樹脂的流道脫模板 移開預定距離,并將該狀態(tài)維持預定時間。另外,在本發(fā)明其它優(yōu)選方式的制造方法中,所述直澆口襯套被配設成如下的狀 態(tài)能夠從保持該直澆口襯套的襯套保持體沿朝向所述噴嘴的方向以預定范圍進退,而且 抵抗來自所述噴嘴的推壓力而朝向所述噴嘴加力;所述加力的直澆口襯套追隨所述噴嘴的移動而從所述流道脫模板移開所述預定
距離;此后,使所述噴嘴超過所述預定范圍而進一步從所述流道脫模板移開,由此從所 述噴嘴上切掉在所述直澆口內部形成的固化樹脂。另外,在本發(fā)明其它優(yōu)選方式的制造方法中,所述直澆口襯套被配設成如下的狀 態(tài)能夠從保持該直澆口襯套的襯套保持體沿朝向所述噴嘴的方向以預定范圍進退,而且 抵抗來自所述噴嘴的推壓力而朝向所述噴嘴加力;在使所述噴嘴從所述流道脫模板移開預定距離時,使所述加力的直澆口襯套遲于 所述噴嘴而從所述流道脫模板移開。另外,在本發(fā)明其它優(yōu)選方式的制造方法中,進一步包括工序e,其從所述成形的 模壓體上切掉在所述流道內部形成的固化樹脂;所述工序e包括以下工序工序el,使以能夠相對于包含用于成形所述模壓體的模腔和所述流道的可動模腔 板移動的方式配設的鎖銷頂端的鎖部事先插入所述流道的內部;工序e2,在所述成形材料與所述鎖部卡合的狀態(tài)下,使所述成形材料在所述流道 的內部固化;以及工序e3,在將所述模壓體保持于所述模腔內部不變的狀態(tài)下,使所述鎖銷沿從靜 止的所述模腔板移開的方向移動。另外,在本發(fā)明其它優(yōu)選方式的制造方法中,在所述噴嘴從所述直澆口襯套移開 直至所述固化樹脂從所述噴嘴上切掉的期間,使所述噴嘴內部的所述成形材料保持為熔融 狀態(tài)。另外,在本發(fā)明其它優(yōu)選方式的制造方法中,將所述橫澆道內周面的至少一部分 形成為10 100 i! m的表面粗糙度。另外,在本發(fā)明其它優(yōu)選方式的制造方法中,進一步包括工序e,其從所述成形的 模壓體上切掉在所述流道內部通過所述成形材料的固化而形成的固化樹脂;所述工序e包括以下工序工序e4,使以能夠相對于包含用于成形所述模壓體的模腔和具有加強筋成形部的 所述流道的可動模腔板移動的方式配設的鎖銷頂端的鎖部事先插入所述流道的內部;工序e5,在所述成形材料與所述鎖部卡合的狀態(tài)下,使所述成形材料在所述流道 的內部固化;以及工序e6,在將所述模壓體保持于所述模腔內部不變的狀態(tài)下,使所述鎖銷沿從靜 正的所述模腔板移開的方向移動。另外,本發(fā)明還提供一種電池組的制造裝置,其用于在二次電池的封口板側的端面和與之相向配置的電路基板之間成形模壓體,從而制作使所述二次電池和所述電路基板 一體化的電池組中間產品;所述制造裝置的特征在于,其包括多個噴嘴,其以在預定方向進退自如的方式進行設置,各自用于向為了成形所述 模壓體的1個或多個模腔中供給由聚酰胺系粘結劑和聚氨酯系粘結劑之中的任一種的樹 脂構成的成形材料;模腔板,其設置在所述噴嘴前進的方向上,并設置有所述模腔以及與所述模腔各 自連通的流道;直澆口襯套,其與所述噴嘴各自相對應地設置在所述噴嘴和所述模腔板之間,而 且貫通設置有與多條所述流道連通的直澆口,所述噴嘴壓接在該直澆口的一端開口上;襯套保持體,其以能夠在與所述噴嘴進退的方向平行的方向上進退的方式配設在 所述直澆口襯套和所述模腔板之間,而且以在該方向上能夠相對于所述噴嘴進退的方式保 持著所述直澆口襯套;加力機構,其從所述襯套保持體朝向所述噴嘴對各自的所述直澆口襯套加力;以 及流道脫模板,其以能夠在與所述模腔板密接而成形所述模壓體時的成形位置、和 從該成形位置朝向所述噴嘴移動預定距離的切掉位置之間移動的方式,設置在所述直澆口 襯套保持體與所述模腔板之間,并在保持著在所述流道內部通過所述成形材料的固化而形 成的固化樹脂的狀態(tài)下從所述成形位置移動到所述切掉位置,從而從所述模壓體上切掉在 所述流道內部形成的固化樹脂;而且其構成是將保持著所述固化樹脂的流道脫模板與所述噴嘴以及所述直澆口 襯套隔離,以便施加一個拉伸應力,其小至在所述直澆口的內部通過所述成形材料的固化 而形成的固化樹脂不會發(fā)生斷裂的程度,并且大至在所述直澆口的內部形成的固化樹脂能 夠因斷面積的縮徑而從所述直澆口的內周面剝離的程度,而且使該狀態(tài)維持預定時間。另外,在本發(fā)明優(yōu)選方式的制造裝置中,所述加力機構由彈性構件構成,該彈性構 件沿以所述直澆口為中心軸的一個圓以預定的角度間距配設在所述直澆口襯套和所述襯 套保持體之間;而且多個襯套導引軸配設在沿所述一個圓相鄰的所述彈性構件各自的中間位置,襯套 導引軸的一端部固定在所述襯套保持體上,另一端部與所述直澆口襯套卡合,以防止所述 直澆口襯套從所述襯套保持體上的脫落。另外,在本發(fā)明其它優(yōu)選方式的制造裝置中,具有鎖銷,其一端部固定在襯套保持 體上,另一端部形成有插入所述流道內部的鎖部,而且以所述另一端部為頂端,以滑動自如 的方式插通在設置于所述流道脫模板上的插通孔中。另外,在本發(fā)明其它優(yōu)選方式的制造裝置中,具有板導引軸,其將所述流道脫模板 的切掉位置規(guī)定為在所述流道內部通過所述成形材料的固化而形成的整個固化樹脂從所 述流道拉拔出來的位置,而且導引所述流道脫模板的移動。另外,在本發(fā)明其它優(yōu)選方式的制造裝置中,具有移開距離限制軸,其一端部固定 在所述流道脫模板上,另一端部與所述襯套保持體卡合,而且將所述襯套保持體從所述流 道脫模板移開的距離限制為所述直澆口內部形成的固化樹脂不會被切斷的距離。另外,在本發(fā)明其它優(yōu)選方式的制造裝置中,包含所述流道和所述直澆口的從所述噴嘴至所述模腔的橫澆道的至少一部分形成為10 100 y m的表面粗糙度。另外,在本發(fā)明其它優(yōu)選方式的制造裝置中,所述流道和所述直澆口之中的至少 一個的內周面形成為10 100 iim的表面粗糙度。另外,在本發(fā)明其它優(yōu)選方式的制造裝置中,所述模腔板和所述直澆口襯套之中 的至少一個是以調質鋼為母材而形成的,所述流道和所述直澆口之中的至少一個的內周面 通過放電加工而形成為10 50 y m的表面粗糙度。另外,在本發(fā)明其它優(yōu)選方式的制造裝置中,所述流道被設定為具有加強筋形成 部,用于使加強筋形成于在所述流道內部形成的固化樹脂上。另外,在本發(fā)明其它優(yōu)選方式的制造裝置中,所述加強筋形成部被設定為具有能 夠形成厚度為0. 3 0. 7mm、薄且扁平的加強筋的形狀。另外,在本發(fā)明其它優(yōu)選方式的制造裝置中,所述加強筋形成部被設定為具有如 下的形狀相對于流道的中心軸傾斜10 12°的角度,而且能夠形成向流道脫模板側擴展 的圓錐形狀的加強筋。根據方案1的發(fā)明,由于將能夠在低溫和低壓下進行成形的聚酰胺系粘結劑和聚 氨酯系粘結劑之中的任一種的樹脂用作成形材料,因而可以防止高溫和高壓對二次電池和 電路基板所產生的不良影響。由此,也可以保護大多在電路基板中含有的熱感應元件。另 外,由于使用成型時間短的上述樹脂,因而可以謀求生產效率的進一步提高。而且持續(xù)預定 時間向以粘結狀態(tài)牢固地附著在橫澆道內部的固化樹脂施加預定的拉伸應力,從而使上述 固化樹脂的斷面形狀以縮徑的方式而發(fā)生變形,因而使固化樹脂從橫澆道的內周面慢慢剝 離后,使噴嘴從樹脂注入口移開便能夠從噴嘴上切掉固化樹脂。由此,因為從樹脂注入口一 下子移開噴嘴,所以能夠防止上述固化樹脂在中途斷裂而使上述固化樹脂殘存于橫澆道的 內部。由此,可以大幅度提高生產效率。根據方案2的發(fā)明,橫澆道由連接到成形模的樹脂注入口的直澆口、以及從該直 澆口分支的流道構成,從而在解除在直澆口的內部通過成形材料的固化而形成的固化樹脂 與直澆口內周面的粘結狀態(tài)的情況下,可以實現上述的效果。根據方案3的發(fā)明,在從噴嘴上切掉在直澆口內部形成的固化樹脂的時機,直澆 口襯套向噴嘴的移開方向移動,因而從噴嘴上切掉后的固化樹脂被強烈地拉入直澆口的內 部。由此,在噴嘴的相反側從直澆口內部取出固化樹脂變得容易。根據方案4的發(fā)明,不是一下子施加為從直澆口的內周面剝離在直澆口內部形成 的固化樹脂所需要的拉伸應力,而是使向噴嘴加力的直澆口襯套與噴嘴一起移動,由此可 以慢慢地施加上述的拉伸應力。由此,即使在上述固化樹脂以粘結狀態(tài)牢固地附著在直澆 口內周面的情況下,也可以切實地防止在拉伸時使該固化樹脂于中途發(fā)生斷裂以便從噴嘴 上切掉該固化樹脂,同時從直澆口的內周面剝離固化樹脂。根據方案5的發(fā)明,在流道內部形成的固化樹脂被形成為鎖銷頂端的鎖部埋設于 內部的狀態(tài)。在此狀態(tài)下,通過移動而使鎖銷從模腔板移開,可以將力施加在上述固化樹脂 與鎖部的卡合部分,從而向上述固化樹脂施加強大的拉拔力。因此,上述固化樹脂借助于自 身所具有的彈性而被拉伸,從而能夠順利地從以粘結狀態(tài)牢固地附著的流道內周面剝離。 由此,可以將所有的在流道內部形成的固化樹脂切實地從流道中拉拔出來。另外,在鎖銷移動時,模腔板將模壓體保持在模腔的內部而處于靜止的狀態(tài),所以在流道內部形成的固化樹脂在與直徑最細的模腔的邊界的澆口部被切實地切斷。由此,在 流道內部形成的固化樹脂與模腔內的模壓體被干凈地切掉。因此,可以防止上述固化樹脂 在中途斷裂而使它的一部分殘存于流道內部這一不良現象的發(fā)生。根據方案6的發(fā)明,即使在成形材料于噴嘴與直澆口襯套之間漏出、該成形材料 在與直澆口內部的固化樹脂連續(xù)的狀態(tài)下固化而成為固化樹脂的情況下,該固化樹脂借助 于噴嘴內成形材料的維持熔融狀態(tài)的熱而不會成為完全的固化狀態(tài)。因此,上述固化樹脂 容易被直澆口內部的固化樹脂拉入直澆口的內部。由此,由上述漏出的成形材料形成的固 化樹脂可以更容易地去除。根據方案7的發(fā)明,由于聚酰胺系粘結劑和聚氨酯系粘結劑具有橡膠那樣的彈性 和高的粘附力,因而當將它們用作成形材料時,在橫澆道內生成的固化樹脂以粘結狀態(tài)牢 固地附著在橫澆道的內周面,從而脫模性較差。為應對該問題,將橫澆道中至少一部分的內 周面形成為10 100 μ m的表面粗糙度,由此使固化樹脂從橫澆道內周面上的脫模性得以 提高。其結果是,當從橫澆道的內部取出固化樹脂時,通過給固化樹脂施加拉伸應力,固化 樹脂便容易地從橫澆道的內周面剝離。由此,可以防止固化樹脂在橫澆道的內部斷裂而殘 存,從而能夠更切實地從橫澆道的內部取出固化樹脂。根據方案8的發(fā)明,由于聚酰胺系粘結劑和聚氨酯系粘結劑具有橡膠那樣的彈性 和高的粘附力,因而當將它們用作成形材料時,在橫澆道內生成的固化樹脂以粘結狀態(tài)牢 固地附著在橫澆道的內周面,從而脫模性較差。為應對該問題,在橫澆道的一部分即流道的 內部形成的固化樹脂上形成加強筋,以補強固化樹脂。由此,當沿與成形的模壓體相反的方 向進行拉伸而從模壓體上切掉固化樹脂時,可以防止固化樹脂發(fā)生斷裂從而使該斷裂的破 片處于附著在模壓體上的狀態(tài)。因此,可以將所有的固化樹脂容易地從流道的內部取出。另 夕卜,固化樹脂由于用加強筋補強,所以能夠不是不必要地增大整個固化樹脂的直徑而進行 補強。由此,可以謀求材料損耗的降低。根據方案9的發(fā)明,利用并列設置多個噴嘴的多噴嘴互連方式的成形裝置,可以 謀求成形材料損耗的降低,同時可以取得與方案1的發(fā)明同樣的效果。此時,與各噴嘴相對 應地設置的直澆口襯套由于各自獨立地向噴嘴加力,所以即使不進行精確的調整從而使各 噴嘴的位置和進退的行程相等,也可以防止在各噴嘴和直澆口襯套之間產生間隙。由此,可 以防止成形材料從噴嘴和直澆口的連接部分漏出而使該漏出的成形材料如毛邊那樣附著 在直澆口內部的固化樹脂的頂端。因此,固化樹脂容易從直澆口的內部取出。根據方案10的發(fā)明,持續(xù)預定時間向以粘結狀態(tài)牢固地附著在直澆口內周面的 固化樹脂施加預定的拉伸應力,從而固化樹脂的橫斷面的形狀縮徑,因而可以使固化樹脂 從直澆口的內周面剝離。由此,在拉伸取出直澆口內部的固化樹脂時,可以防止招致固化樹 脂在中途斷裂而使該斷裂端殘留于直澆口內部的事態(tài)。
根據方案11的發(fā)明,流道內部的成形材料在鎖部被埋入的狀態(tài)下進行固化。由 此,在成形后,為了從模壓體的相反側進行拉伸而從模壓體上切掉流道內部的固化樹脂,使 襯套保持體與流道脫模板一起向從模腔板移開的方向移動,此時,對與鎖部卡合的固化樹 脂施加較大的力,從而可以從模壓體上切掉固化樹脂。因此,可以切實地從模壓體上切掉流 道內部的固化樹脂。另外,鎖銷以設置有鎖部的端部為頂端,以滑動自如的方式插通在流道 脫模板的插通孔中,所以將流道脫模板從襯套保持體移開時,鎖部與固化樹脂的卡合得以解除。因此,固化樹脂也容易從鎖銷上取下。根據方案12的發(fā)明,可以適當地規(guī)定流道脫模板與模腔板的距離。根據方案13的發(fā)明,在向直澆口內部的固化樹脂施加預定的拉伸應力而從直澆 口的內周面剝離固化樹脂時,可以向固化樹脂施加適當大小的拉伸應力。由此,可以防止向 固化樹脂施加過大的拉伸應力而使固化樹脂在直澆口的內部斷裂。根據方案14的發(fā)明,在本發(fā)明的裝置中,可以取得與方案7同樣的效果。 根據方案15的發(fā)明,在開模時固化樹脂變細而容易發(fā)生斷裂的流道和直澆口之 中的至少一個中,可以取得與方案14同樣的效果。特別是將流道的內周面形成為預定的表 面粗糙度時,可以切實地防止固化樹脂在流道中與模腔的邊界即狹窄的流道澆口部變細而 發(fā)生斷裂。由此,不必進行固化樹脂從流道澆口部取出的困難的作業(yè),從而使生產效率得以 提高。另外,在去除附著于模壓體并斷裂殘留的固化樹脂時,可以防止模壓體產生損傷和變 形等。根據方案16的發(fā)明,模腔板和直澆口襯套之中的至少一個采用容易確保良好的 表面粗糙度的調質鋼來形成,而且流道和直澆口之中的至少一個的內周面采用能夠形成高 均勻性且穩(wěn)定的凹凸形狀的放電加工形成為10 50 μ m的表面粗糙度,因而能夠以高的加 工精度來實現所需要的表面粗糙度。根據方案17的發(fā)明,在本發(fā)明的成形裝置中,可以取得與方案8同樣的效果。根據方案18的發(fā)明,由于加強筋形成部具有能夠形成厚度為0. 3 0. 7mm、薄且扁 平的加強筋的形狀,所以成形材料比流道內部的其它部位更快地固化。因此,具有比其它部 位的固化樹脂更高的強度,所以當拉伸固化樹脂而從流道內部取出時,可以切實地防止固 化樹脂產生斷裂。根據方案19的發(fā)明,由于在流道內部的固化樹脂中,形成有以10 12°的角度向 流道脫模板側擴展的圓錐形狀的加強筋,所以在借助于流道脫模板而從流道中拉拔固化樹 脂時,該拉拔變得容易。


圖1是本發(fā)明實施方式1的電池組的制造方法所使用的成形裝置在閉模狀態(tài)的縱 向剖視圖。圖2是上述裝置的直澆口襯套的俯視圖。圖3是表示在模中填充了成形材料的狀態(tài)的上述裝置的縱向剖視圖。圖4是表示流道脫模板從模腔板離開的狀態(tài)的上述裝置的縱向剖視圖。圖5是表示從流道內部的固化樹脂將鎖銷的鎖部拉拔出來的狀態(tài)的上述裝置的 縱向剖視圖。圖6是表示直澆口內部的固化樹脂從直澆口內周面剝離的狀態(tài)的上述裝置的縱 向剖視圖。圖7是表示噴嘴上升而離開直澆口襯套的狀態(tài)的上述裝置的縱向剖視圖。圖8A是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2的電池組的制造方法所使用的成形裝置的噴嘴和直 澆口襯套的抵接部分的放大剖視圖,是表示噴嘴稍微上升而離開直澆口襯套的狀態(tài)的圖。圖8B是與圖8A同樣的放大剖視圖,是表示直澆口襯套追隨噴嘴的上升而上升、從而兩者發(fā)生接觸的狀態(tài)的圖。圖9A是二次電池的上部的縱向剖視圖,是表示二次電池和電路基板連接在一起 的電池組中間產品的前體的制作工序中的初始狀態(tài)的二次電池的圖。圖9B是上述二次電池的俯視圖,是表示上述工序中的初始狀態(tài)的二次電池的圖。圖9C是上述前體的立體圖,是表示在二次電池上連接有電路基板的初始狀態(tài)的 圖。圖9D是上述前體的立體圖,是表示將與二次電池連接的電路基板與二次電池的 上表面相向配置的狀態(tài)的圖。圖10是采用模壓使二次電池和電路基板一體化的狀態(tài)的要部的縱向剖視圖。圖11是表示由本發(fā)明的制造方法制造的電池組的立體圖。圖12A是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4的電池組的制造方法所使用的成形裝置的模腔板的 要部的剖視圖。圖12B是上述模腔板的側面剖視圖。圖12C是在上述裝置的流道內部所形成的固化樹脂的立體圖。圖13是與上述裝置的圖3同樣的圖。圖14是與上述裝置的圖4同樣的圖。圖15A是表示上述裝置的流道內部的固化樹脂從模壓體上切掉的狀態(tài)的、基臺和 模腔板的要部的縱向剖視圖。圖15B是表示比較例的成形裝置的流道內部的固化樹脂不從模壓體上切掉而使 模壓體的上部發(fā)生變形的狀態(tài)的、基臺和模腔板的要部的縱向剖視圖。圖16是放大表示本發(fā)明一變形例的成形裝置的噴嘴頂端部以及直澆口襯套的一 部分的剖視圖。圖17是放大表示由上述變形例的成形裝置在直澆口內部形成的固化樹脂的上端 部的立體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方式1》下面參照附圖就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進行說明。首先,為便于容易理解,就由本發(fā)明 的制造方法以及制造裝置制造的電池組進行說明。作為該電池組的一個例子,就適用于手 機電源的、使用了扁平方形鋰離子二次電池的電池組進行說明。圖9A 圖9D按工藝步驟表示了使電池組的構成要素即鋰離子二次電池(以下簡 稱為二次電池)和電路基板一體化的電池組中間產品的制作過程的一部分。圖示例的二次 電池63的構成是在由具有扁平橢圓形的橫斷面形狀的有底筒體構成的鋁制電池罐64中 收納著發(fā)電單元(未圖示)。電池罐64的開口通過采用激光焊將封口板67焊接在開口緣部上而 進行封口。圖9A表示了二次電池63的上部(電池罐64的開口側的端部)的縱向剖視圖。 如該圖所示,作為二次電池63的正極端子發(fā)揮作用的封口板67將電池罐64的開口進行封 口。由上部墊圈68和下部墊圈69絕緣的負極端子70以向上方突出的方式設置在封口板67的中央。另外,在封口板67的兩側端部通過壓力加工形成有頭部擴展的圓筒狀卡合突起 71。在卡合突起71的下邊部分以包圍卡合突起71的方式設置有下挖部71a。在封口板67 上設置的電解液注入孔67a在通過該注入孔向電池罐64內注入電解液之后由封栓72進行 密封。圖9B是二次電池63的俯視圖。如該圖所示,熱感應元件73的一個連接片73a點 焊在負極端子70上。熱感應元件73通過熱傳導性的粘結劑(未圖示)固定在封口板67 上,從而使二次電池63的熱能夠良好地傳遞。熱感應元件73具有防止因外部短路而流過 過大電流的保護功能,具體地說,可以適合使用溫度熔斷器、PTC元件或雙金屬式恒溫箱等。在熱感應元件73的上表面如雙點劃線所示那樣粘貼有隔熱片材74。該隔熱片材 74如后述那樣,為了成形樹脂模壓體,在熔融的由樹脂構成的成形材料填充于二次電池63 與電路基板79之間的間隙時,用于保護熱感應元件73免受該樹脂的熱侵襲。熱感應元件 73的另一個連接片73b在與封口板67絕緣的狀態(tài)下載置于粘貼在封口板67上的絕緣紙 77上。如圖9C所示,在二次電池63上安裝著形成有保護該二次電池63免受過充電和過 放電侵襲的電池保護電路的電路基板79。在電路基板79的一個面(與二次電池63相對置 側的面)上,安裝著以集成電路部件為代表的電子部件80。此外,在圖9C中,設置在電路基 板79上的電路圖案和通孔在圖示中予以省略。另外,正極引線板84的一端部通過軟釬焊焊接在上述同一面上設置的正極軟釬 焊焊區(qū)81上。正極引線板84的另一端部點焊在二次電池63的正極端子即封口板67上。 另外,絕緣紙83介于正極引線板84和設置于電路基板79上的電子部件(未圖示)之間。另外,在與電路基板79的設置有正極軟釬焊焊區(qū)81的面相同的面上設置有負極 軟釬焊焊區(qū)82。負極引線板78的一端部通過軟釬焊焊接在負極軟釬焊焊區(qū)82上。負極引 線板78的另一端部點焊在熱感應元件73的另一個連接片73b上。如上所述,電路基板79通過正極引線板84和負極引線板78以與封口板67的上 表面正交的方式安裝在二次電池63的上部。如圖9D所示,通過分別彎曲正極引線板84和負極引線板78,電路基板79的上述 一個面處于與封口板67的上表面相隔預定間隙而對置的狀態(tài)。這樣一來,便制作出電池組 中間產品85的前體。而且正如后面所敘述的那樣,通過在電路基板79和封口板67之間的 間隙中形成一次模壓體88,便完成電池組中間產品85。另外,在電路基板79的另一個面 上,形成有在電池組的上表面露出的、由外部正極端子、外部負極端子以及溫度檢測端子構 成的外部連接端子61和試驗端子87。而且如圖10所示,在封口板67和電路基板79之間的間隙中填充成形材料而形成 一次模壓體88 ( 一次模壓first molding),由此使二次電池63和電路基板79 —體化。此 時,在熔融狀態(tài)下填充于上述間隙中的成形材料也環(huán)繞進入電路基板79上安裝的電子部 件80、以及正極引線板84和負極引線板78的周圍而與電路基板79密接在一起,并在此狀 態(tài)下固化。另外,這些樹脂也環(huán)繞進入封口板67上形成的卡合突起71的下挖部71a中而 與封口板67密接在一起,并在此狀態(tài)下固化。由此,二次電池63和電路基板79便牢固地 接合在一起。在進行了上述一次模壓之后,在圖10中以雙點劃線表示外形的部分進行實施樹
14脂成形的二次模壓。由此,形成由覆蓋一次模壓體88和電路基板的上表面的上表面覆蓋部 89a、覆蓋二次電池63的底面的底面覆蓋部89b (參照圖11)、以及在二次電池63的側面角 落連結上表面覆蓋部89a和底面覆蓋部89b的連結部89c構成的二次模壓體89。而且如圖11所示,通過將薄的樹脂片材90纏繞并粘貼在電池罐64的側周面,便 完成具有容易裝備在手機上的形狀的電池組60。該電池組60的構成是由外部正極端子、 外部負極端子以及溫度檢測端子構成的外部連接端子61在上部端面露出,而且在同一端 面上粘貼著液浸指示器62。其次,就一次模壓體88的成形材料進行說明。作為一次模壓體88的成形材料的 樹脂為聚酰胺系粘結劑或者聚氨酯系粘結劑,作為這種樹脂的一個例子,可以列舉出以聚 酰胺為主要成分的熱熔體(商品名=Hotmelt)。該熱熔體是在室溫下呈固體形狀的以100% 固體成分的熱塑性聚合物為基的粘結性混合物,是具有不燃性的無溶劑單組分粘結劑。另 夕卜,熱熔體所具有的優(yōu)點是耐熱性優(yōu)良,而且無毒性,不會對環(huán)境產生不良影響。之所以將聚酰胺系粘結劑或者聚氨酯系粘結劑用作成形材料,是因為如果是上述 的熱熔體,則可以使其成形溫度比其它樹脂低,為180 240 V,而且成形壓力也可以抑制 在極低的水平,為3 50kgf/cm2。另外,通過使用這樣的成形材料,可以將模具溫度設定為 25 °C左右這一極低的水平。
由上可知,通過將聚酰胺系粘結劑或者聚氨酯系粘結劑用作成形材料,則可以在 不會對二次電池63和熱感應元件73產生由熱和壓力引起的不良影響這種程度的溫度下使 成形材料流動,從而能夠進行良好的樹脂模壓。因此,可以防止二次電池63的電池功能和 熱感應元件73的功能的降低。而且由于成形溫度和模具溫度均低,因而可以縮短成形材料 的加熱和冷卻時間。由此,因為可以縮短成形加工時間,所以能夠謀求生產效率的進一步提 尚ο但是,聚酰胺系粘結劑或者聚氨酯系粘結劑具有橡膠那樣的彈性和高的粘附力, 因而固化時以粘結狀態(tài)牢固地附著在成形裝置1的橫澆道(后述的直澆口 3a、流道10、分 支流路11)的內周面上。因此,如后所述,在使成形裝置1開模而取出成形品時,不容易將 成形材料在橫澆道內部固化而形成的固化樹脂完全去除。本發(fā)明是以解決這樣的課題為主 要目的而完成的。下面參照圖1 圖8,就一次模壓體的成形方法進行詳細的說明。圖1是用于實現 本發(fā)明的制造方法的成形裝置的縱向剖視圖。該成形裝置1包括多個(在圖示例中為2個)噴嘴2,其配設于上側,進行注射 以便供給作為成形材料的熔融樹脂;以及模腔板8,其配設于下側,且設有多個(在圖示例 中為4個)模腔9。另外,在模腔板8上設有多個(在圖示例中為4個)流道10,其為將 從噴嘴2頂端的注射口 2b射出的成形材料導向模腔9的橫澆道的一部分;以及多個(在圖 示例中為2個)分支流路11,其將樹脂引導至這些流道10。另外,在成形裝置1中,在噴嘴2和模腔板8之間從上開始依次配設有直澆口襯套 3、襯套保持體4以及流道脫模板7。此外,在成形裝置1的所有構成要素中,重要的只是相 對的位置關系,上下左右的絕對位置關系只不過是為了容易說明的例示。 在直澆口襯套3中,上下貫通地形成有將從噴嘴2頂端的注射口 2b射出的成形材 料導向分支流路11的直澆口 3a。襯套保持體4具有用于收納直澆口襯套3的襯套收納部4d。流道脫模板7主要發(fā)揮將流道10內形成的固化樹脂從作為成形產品的一次模壓體88 上拆卸下來的功能。另外,在模腔板8之下配設有基臺12,用于在插入模腔9中的狀態(tài)下將比圖9D所 示的第1次中間產品的封口板67的上表面靠上的部分進行固定。在基臺12上,電池組85 的上述前體可以嵌入的保持孔12a形成于與模腔板8對置的面上。如上所述,本實施方式的裝置構成為并列設置有2個噴嘴的多噴嘴互連方式的成 形裝置,直澆口襯套3與各自的噴嘴2相對應地設置。另外,其構成是經由從各自的直澆口 襯套3的直澆口 3a的下端向兩側分支的分支流路11而向2個流道10和模腔9供給作為 成形材料的熔融樹脂。因此,該成形裝置1利用從2個噴嘴2射出的成形材料,能夠同時成 形4個電池組60的一次模壓體88。下面就直澆口襯套3進行更詳細的說明。直澆口襯套3的構成是在圓形板狀的 凸緣部3g的一個面(下表面)的中央部突設有管壁的壁厚較大的管狀凸部3f。管狀凸部 3f在頂端側約1/2的部分具有外徑向頂端呈直線減小的圓錐形狀。直澆口 3a被設置為上 下貫通凸緣部3g和管狀凸部3f。直澆口襯套3的凸緣部3g收納在襯套保持體4的襯套收納部4d中。直澆口襯套 3的管狀凸部3f插通在被設置為貫通襯套收納部4d的底壁中央的插通孔4a中,其頂端向 下方伸出。另外,在直澆口襯套3的凸緣部3g中設置有襯套導引軸13得以插通的導引軸 插通孔3e,該襯套導引軸13允許直澆口襯套3在預定范圍的上下移動,而且用于防止直澆 口襯套3從襯套保持體4上的脫離。導引軸插通孔3e的上側被設計為收納導引軸13的頭 部13a的大徑部,下側被設計為導引軸13的軸部得以滑動自如地插通的小徑部。直澆口 3a的上端在凸緣部3g的上表面開口,該上端開口所具有的形狀與噴嘴2 的注射流路2a的注射口 2b的形狀相一致。直澆口 3a具有從其上端開口向下方擴徑成喇 叭口的斷面形狀。另外,噴嘴2的頂端部2c形成為球面,與該頂端部2c抵接的、凸緣部3g 上表面的噴嘴抵接凹部3b被設計為曲率半徑比噴嘴2的頂端部2c稍大的球面。而且直澆 口 3a的上端在噴嘴抵接凹部3b的中央開口。另外,由螺旋彈簧構成的上推彈簧14介裝在直澆口襯套3的凸緣部3g與襯套收 納部4d的內側底面之間,并且配設在形成于凸緣部3g下表面的彈簧保持凹部3c的內部。 也就是說,直澆口襯套3 —方面借助于上推彈簧14常常向上方加力,另一方面由上述襯套 導引軸13的頭部13a確保不會脫落。由此,直澆口襯套3的構成是隨著噴嘴2的上下移 動而相對于襯套保持體4在預定范圍上下移動。在此,正如直澆口襯套3的俯視圖即圖2所示的那樣,導引軸插通孔3e于直澆口 襯套3的凸緣部3g的外周圓的同心圓上以預定的角度間距(在圖示例中間距為120° )在 多個部位(在圖示例中為3個部位)進行設置。另外,彈簧保持凹部3c在上述同心圓上各 導引軸插通孔3e的中間位置,以與導引軸插通孔3e的配設間距相等的間距進行設置。通 過以這樣的配置設置導引軸插通孔3e和彈簧保持凹部3c即襯套導引軸13和上推彈簧14, 由上推彈簧14產生的向上方的作用力便均勻地賦予給整個直澆口襯套3,而且通過各襯套 導引軸13能夠以平衡良好的方式導引直澆口襯套3的上下移動。下面就流道脫模板7進行說明。在頂端設有陽螺紋的位置限制軸17通過將其陽 螺紋旋入流道脫模板7的上表面所設置的未圖示的陰螺紋上而固定在流道脫模板7的上表面上。位置限制軸17用于限制流道脫模板7和襯套保持體4間隔的距離,其頭部17a收納 在襯套保持體4的上表面所設置的限制軸收納凹部4c中。另外,位置限制軸17的軸部以 滑動自如的方式插通在限制軸收納凹部4c的底壁中央所設置的插通孔4b中。另外,在流道脫模板7的與各流道10對置的部位上形成有鎖銷插通孔7a,一端固 定在襯套保持體4上的鎖銷18以滑動自如的方式插通在該鎖銷插通孔7a中。在鎖銷18 的另一端部(下端部)設置有箭尾形狀的鎖部18a。鎖部18a在圖1所示的成形裝置1閉 模的狀態(tài)下,插入分支流路11的兩端部以及連接到分支流路11的兩端部的流道10中。再 者,在流道脫模板7中,在與襯套保持體4的插通孔4a的下側開口相對置的部位,形成有與 直澆口襯套3的管狀凸部3f的頂端側的圓錐部分嵌合、且向下方縮徑的嵌合孔7b中。下面就模腔板8進行說明。模腔板8作為成形裝置1的可動模發(fā)揮作用。與此相 對照,基臺12作為成形裝置1的固定模發(fā)揮作用。另外,模腔9形成為由模腔板8的下表 面所設置的凹部、以及在基臺12的保持孔12a內保持的電池組中間產品85的二次電池63 的封口板67的上表面圍成的空間。另外,電路基板79作為成形模的芯而發(fā)揮作用。當填充于該模腔9內的由熔融樹脂構成的成形材料發(fā)生固化時,則形成圖10所示 的一次模壓體88。此外,用于成形一次模壓體88的模腔9的實際形狀為與圖10所示的成 形產品對應的形狀,但在圖1中予以簡化,設計為簡單的四邊形狀。再者,多個(在圖示例中為3個)導引軸收納孔8a上下貫通地設置在模腔板8中, 能夠以滑動自如的方式收納導引流道脫模板7相對于模腔板8上下移動的板導引軸19。板導引軸19的上端部固定在流道脫模板7上。另外,下端部雖然沒有在圖中明確 地表示出來,但在下端部設置有與導引軸收納孔8a的上端開口的附近部位卡合的卡合部, 從而使板導引軸19不會從導引軸收納孔8a上脫落。另外,板導引軸19在圖1所示的成形裝置1閉模的狀態(tài)下,其整體插入導引軸收 納孔8a中。此時,流道脫模板7與模腔板8的上表面密接在一起。由此,分支流路11由模 腔板8上表面的凹陷和流道脫模板7的下表面所確定。另外,在成形裝置1開模的狀態(tài)(參照圖6)下,則如上所述,導引軸19的下端部 的卡合部與導引軸收納孔8a的上端開口的附近部位卡合,從而限制流道脫模板7從模腔板 8離開的距離。下面就使用成形裝置1成形加工一次模壓體88的工序進行說明。在其它工序制 作的電池組中間產品85例如由機器人插入基臺12的各保持孔12a中。然后,成形裝置1 如圖1所示,其模被關閉而使襯套保持體4、流道脫模板7、模腔板8以及基臺12處于相互 密接的狀態(tài)。在閉模的成形裝置1中,由流道脫模板7的下表面和模腔板8上表面的凹部 確定出用于將直澆口 3a分支成2個流道10的分支流路11。另外,在模腔板8的下表面與 模腔9相當的凹部和電池組中間產品85的二次電池63的封口板67之間形成有模腔9。在閉模結束后,噴嘴2下降,其頂端部2c與直澆口襯套3上表面的噴嘴抵接凹部 3b抵接,噴嘴2的注射流路2a的注射口 2b與直澆口襯套3的直澆口 3a的上端開口對齊。 由此,噴嘴2的注射流路2a與直澆口 3a連通。在此,當噴嘴2在直澆口襯套3上方的上限位置待機時,直澆口襯套3例如如圖7 所示,借助于上推彈簧14的作用力上推至襯套導引軸13的頭部13a與導引軸收納凹部3d 的底面抵接的上限位置。當噴嘴2下降時,其頂端部2c被推到噴嘴抵接凹部3b上,進而噴嘴2如圖1所示,下降至預先規(guī)定的下限位置,并抵抗上推彈簧14的作用力而將直澆口襯 套3下推。此時,如圖1所示,即使下限位置的噴嘴2各自的高度存在稍稍的偏差A h,噴嘴2 各自的頂端部2c也由于上推彈簧14的作用力而被強按在直澆口襯套3的噴嘴抵接凹部3b 上。由此,可以實現所有的噴嘴2的頂端部2c與噴嘴抵接凹部3b的切實的密接狀態(tài)。與此相對照,在以前通常的成形裝置中,以固定的方式設置著直澆口襯套。因此, 為了使噴嘴的頂端部和直澆口襯套的噴嘴抵接凹部以強有力密接的狀態(tài)進行接觸,有必要 進行精確的調整從而使多個噴嘴各自的高度方向的基準位置和上下移動的行程相等。這樣 的調整作業(yè)是非常困難的,將招致成本的上升。再者,即使進行該調整作業(yè),在長期使成形 裝置工作的期間,容易在噴嘴的頂端部和直澆口襯套的噴嘴抵接凹部之間產生使樹脂漏出 的間隙。該漏出的樹脂發(fā)生固化而形成的固化樹脂與直澆口內的固化樹脂相連接而朝直澆 口流入口的外部一側擴展成凸緣狀。因此,在成形工序結束時,上述凸緣狀的固化樹脂卡在 直澆口流入口的周邊部,從而將直澆口內的固化樹脂向下方拉而取出時的取出變得困難。與此相對照,在本實施方式的裝置中,噴嘴2的高度方向的基準位置和上下移動 的行程即使產生稍稍的偏差,也能使所有的噴嘴2的頂端部2c與噴嘴抵接凹部3b處于密 接狀態(tài)。由此,可以避免因樹脂在噴嘴2的頂端部2c與噴嘴抵接凹部3b之間的間隙漏出 而引起的上述不良情況。因此,在多噴嘴互連方式的成形裝置中,沒有必要進行精確的調整從而使所有噴 嘴的高度方向的基準位置和上下移動的行程相等,從而可以降低運行成本。另外,即使不進 行定心從而使噴嘴2和直澆口襯套3各自的中心軸準確一致,也可以通過上推彈簧14向一 側的變形而吸收此時的位置偏移。因此,可以謀求進一步的成本降低。此外,圖1圖示了在與下限位置較高的噴嘴2 (圖右邊的噴嘴)對應的直澆口襯套 3的管狀凸部3f和流道脫模板7的嵌合孔7b之間產生了間隙。這是為了容易理解在噴嘴 2的高度位置產生了偏差Ah而進行了夸張的圖示。即使在噴嘴2的高度位置具有稍稍的 偏差,實際上也不會在管狀凸部3f和嵌合孔7b之間產生如圖示那樣大的間隙。如上所述,如果通過閉模而使噴嘴2的注射流路2a和直澆口襯套4的直澆口 3a 連通,則如圖3所示,通過噴嘴2的注射流路2a而供給的由熔融樹脂構成的成形材料20以 預定的注射壓力(成形壓力)從注射口 2b射出。成形材料20流過橫澆道即直澆口 3a、分 支流路11以及流道10而從流道10頂端狹窄的流道澆口部10a填充在模腔9內。此時,流道10內的成形材料20在固定于襯套保持體4上的鎖銷18頂端的鎖部 18a進入成形材料20內部的狀態(tài)下直接進行固化。這恰似鎖部18a被插入流道10的上部 的插入成形。當模腔9內填充的成形材料20固化而成為成形產品時,則如圖10所示,通過成形 的一次模壓體88而使電池組中間產品85的二次電池63和電路基板79 —體化。此時,流 道10、分支流路11以及直澆口 3a內的成形材料20也發(fā)生固化,各自成為固化樹脂21、22 和23(參照圖4)。然而,靠近加熱源的噴嘴2的注射流路2a內的成形材料20不會立即固 化而維持熔融狀態(tài)。接著如圖4所示,流道脫模板7、襯套保持體4以及噴嘴2在保持圖1的閉模狀態(tài) 的相對配置不變的狀態(tài)下而一體地上升。此時,由于鎖部18a以埋入的狀態(tài)而牢固地咬入流道10內的固化樹脂21的上部,所以固化樹脂21因鎖部18而受到強烈的提升力。由此, 在由聚酰胺系粘結劑或者聚氨酯系粘結劑構成的成形材料所具有的彈力的作用下,流道10 內的固化樹脂21被稍稍拉長。其結果是,促進了固化樹脂21從處于粘結狀態(tài)的流道10內 的內周面上的剝離作用。 另一方面,模腔板8在與基臺12密接的狀態(tài)下靜止下來,由模腔9內的成形材料 20固化而形成的一次模壓體88得以保持。因此,流道10內的固化樹脂21在最細而容易切 斷的流道澆口部IOa被切實地切斷,從而從模腔9內的一次模壓體88上切掉。由此,整個 固化樹脂21不會在中途切成小段而可以從流道10中拉拔出來。這樣一來,可以切實地防 止固化樹脂21在流道10的內部切成小段、從而其下端的一部分殘存在流道10的內部這一 不良情況的發(fā)生。此時,流道脫模板7、襯套保持體4以及噴嘴2成為一體而上升的距離受到導引軸 19的限制,如果超過該距離,則流道脫模板7的上升被導引軸19所阻止。其結果如圖5所 示,流道脫模板7和襯套保持體4分開。此時,襯套保持體4和噴嘴2保持閉模狀態(tài)的相對 配置不變而進一步一體地上升,固定在襯套保持體4上的鎖銷18也一體地上升。其結果是, 鎖銷18下端的鎖部18a從固化樹脂21的上部被強制地拉拔出來。在此,襯套保持體4和 噴嘴2進一步上升的距離被設定為將鎖部18a從固化樹脂21中拉拔出來所需要的充分的 距離。另外,在圖5的狀態(tài)下,直澆口襯套3的凸緣部3g的下表面和襯套保持體4的襯 套收納部4d的內側底面之間的間隔被設定為使其與襯套保持體4的限制軸收納凹部4c的 底面和位置限制軸17的頭部17a之間的間隔d大致相等的尺寸。接著如圖6所示,襯套保持體4和噴嘴2 —體上升。此時,襯套保持體4相對于流 道脫模板7上升的距離通過位置限制軸17的頭部17a與襯套保持體4的限制軸收納凹部 4c的底面的抵接而受到限制。也就是說,襯套保持體4和噴嘴2相對于流道脫模板7 —體 上升的距離與圖5的間隔d相當。上升了上述間隔d的襯套保持體4和噴嘴2在該高度位置靜止后述的一定時間。 此時,直澆口襯套3也因上推彈簧14的作用力而在噴嘴抵接凹部3b與噴嘴2的頂端部2c 抵接的狀態(tài)下與噴嘴2 —體上升。換句話說,在實施方式1中,上推彈簧14的作用力被設 定為彈簧壓力,該彈簧壓力可以在使噴嘴抵接凹部3b與上升的噴嘴2接觸的狀態(tài)下而一體 地將直澆口襯套3向上推。此時,由于流道脫模板7在圖5的狀態(tài)下已經移動到上限位置, 所以附著在流道脫模板7下表面的分支流路11內的固化樹脂22以及流道10內的固化樹 脂21的高度也保持在圖5的高度位置。因此,在圖6的狀態(tài)下,從與噴嘴2 —起上升的直澆口襯套3的直澆口 3a向上方 的拉伸力作用在直澆口 3a內部的固化樹脂23上。在該拉伸力的作用下,固化樹脂23因由 聚酰胺系粘結劑或聚氨酯系粘結劑構成的樹脂所具有的彈力而朝縱向拉伸。如果固化樹脂 23朝縱向拉伸,則伴隨著時間的流逝,將進行一個如下的過程固化樹脂23 —邊從直澆口 3a的內周面慢慢剝離,一邊橫斷面的直徑得以減小。也就是說,賦予固化樹脂23以直澆口 3a軸向的拉伸應力,并將該狀態(tài)維持預定時間,由此可以使固化樹脂23從直澆口 3a的內周 面剝離。這樣一來,因上推彈簧14的作用力而使直澆口襯套3與噴嘴2 —起上升上述間隔d,并將該狀態(tài)保持一定時間,由此可以使與直澆口 3a的內周面處于粘結狀態(tài)的固化樹脂 23從直澆口 3a的內周面剝離。而且之所以這樣地使固化樹脂23從直澆口 3a的內周面剝 離,是因為如果不經過該過程而使噴嘴2從直澆口襯套3上升并從噴嘴2上切掉固化樹脂 23,則給固化樹脂23 —下子施加過大的拉伸力,從而產生固化樹脂23在直澆口 3a內部被 切成小段的不良情況。此時,借助于上推彈簧14而使直澆口襯套3與噴嘴2 —起上升的距離被調節(jié)為 雖然直澆口 3a內的固化樹脂23的橫斷面直徑變細、但在中途不會被切斷的距離。這種調 節(jié)通過借助于襯套導引軸13的頭部13a的下表面與直澆口襯套3的導引軸收納凹部3d的 底面的抵接而以機械的方式進行限制來實現。另外,在襯套保持體4和噴嘴2上升之后,保持該狀態(tài)的一定時間被設定為如下的 一個時間它充分長達固化樹脂23從直澆口 3a的內周面大致剝離的程度,且短至噴嘴2的 注射流路2a內的成形材料20不會開始固化的程度。當上述的使固化樹脂23從直澆口 3a的內周面剝離的工序結束時,則如圖7所示, 噴嘴2進一步上升而從直澆口襯套3離開。此時,噴嘴2不是一下子上升至圖示的上限位 置,而是頂端部2c首先上升至從噴嘴抵接凹部3b稍稍離開的位置。噴嘴2的上升在該位 置停止預定時間,并在該狀態(tài)下驅動噴嘴2的下端部所設置的未圖示的冷卻機構。由此,注 射流路2a內部的注射口 2b附近的成形材料20發(fā)生固化而成為樹脂27。一旦注射口 2b被樹脂27堵塞時,則噴嘴2上升至上限位置。由此,上述樹脂27和 固化樹脂23被切掉,并且噴嘴2離開,隨之借助于上推彈簧14的作用力而將直澆口襯套3 向上推。此時,上述被切掉的固化樹脂23的上端部分在其自身所具有的高彈性的作用下, 被強制地拉入直澆口 3a內。這是因為當聚酰胺系粘結劑或者聚氨酯系粘結劑固化時,均顯 示出橡膠那樣的彈性和高的粘附力。另外,上述固化的樹脂27也發(fā)揮著堵塞注射流路2a 的出口的功能,從而使注射流路2a內的成形材料20不會流出。另外,上述樹脂27在下一 次的成形循環(huán)中,在來自上方的成形材料20的熱的作用下重新熔融。而且殘留于直澆口 3a、分支流路11以及流道10內部的固化樹脂23、22以及21通 過從流道10內的固化樹脂21的上部拉拔鎖銷18的鎖部18a、使直澆口 3a內的固化樹脂23 從直澆口 3a的內周面剝離、以及直澆口 3a具有喇叭口的斷面形狀,只是施加較小的力(例 如操作工向下方拉)便可以簡單地去除。或者也可能自然落下。接著就二次模壓體89的成形進行說明。二次模壓體89的成形是通過下述方法來 實現的由具有形狀與圖10中雙點劃線所示的二次模壓體89對應的模腔的模腔板置換本 實施方式裝置的模腔板8,然后實施與上述一次模壓體88的成形中實施的工序大致相同的 工序。因此,其詳細說明在此予以省略。正如以上所說明的那樣,根據實施方式1的成形裝置,將熔融的聚酰胺系粘結劑 或者聚氨酯系粘結劑用作成形材料,由此可以不會對二次電池和熱感應元件產生由熱和壓 力引起的不良影響而進行模壓體的成形,從而得到電池組中間產品。另外,可以縮短成形加 工時間,從而謀求生產效率的進一步提高。另外,施加拉伸應力從而使以粘結狀態(tài)附著于直 澆口內周面上的固化樹脂的橫斷面縮徑,并將該狀態(tài)維持一定時間。由此,將固化樹脂設 定為從直澆口的內周面大致剝離的狀態(tài),并在該狀態(tài)下施加力從而將固化樹脂從噴嘴上切 掉。由此,可以防止因固化樹脂在中途斷裂等從而殘留在直澆口的內部。
《實施方式2》下面就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2進行說明。實施方式2是由實施方式1改變而成的, 以下主要就與實施方式1不同的部分進行說明。在實施方式2中,實施參照圖8A和圖8B所說明的工序以代替實施方式1中圖6 的工序。也就是說,在固化樹脂23因成形材料所具有的強粘結性而牢固地粘結在直澆口 3a 的內周面時,即便是用于賦予固化樹脂23不會切成小段這種程度的拉伸應力的上述距離 d,也有可能因一下子使直澆口襯套3上升而產生斷裂。于是,在襯套保持體4從圖5的狀 態(tài)上升時,將上推彈簧14的彈力設定為不能將直澆口襯套3與襯套保持體4 一體地向上推 這種程度的彈力。由此,如圖8A所示,在襯套保持體4和噴嘴2 —體上升至圖6所示的高 度位置時,為了使直澆口襯套3停止在圖5所示的位置,在直澆口襯套3和噴嘴2之間形成 較小的間隙。此時,在噴嘴2的注射流路2a內,因為靠近加熱源,所以成形材料20不會固化而 保持熔融狀態(tài)。因此,注射流路2a內的成形材料20流入上述間隙24內。然而,由于成形 壓力在本發(fā)明中可以設定得較低,而且上述間隙24較小,因而只有微量的成形材料20流入 間隙24內。另外,當圖3的成形材料20在填充時因某種原因而在噴嘴2的頂端部2c和直 澆口襯套3的噴嘴抵接凹部3b之間產生輕微的間隙,并且在該間隙漏出的成形材料20發(fā) 生固化而形成固化樹脂時,該固化樹脂也可以被在間隙24流出的成形材料20再熔融。另外,如圖16所示,可以在噴嘴2的頂端部2c設置具有能夠進入直澆口 3a內的 形狀的凸部2d。由此,噴嘴2的頂端部2c的進一步在頂端設置的凸部2d在進入直澆口 3a 內的狀態(tài)下使成形材料20注入直澆口 3a內。其結果是,流入直澆口襯套3和噴嘴2的頂 端部2c之間的間隙24中的成形材料20如圖17所示,在附著于直澆口 3a內固化樹脂23 的上端部分的狀態(tài)下發(fā)生固化,從而形成在中央部分空出孔23a的毛邊23b。這樣一來,在噴嘴2的頂端部2c設置的凸部2d由于在進入直澆口 3a內的狀態(tài)下 使成形材料20注入直澆口 3a內,因而直澆口 3a與凸部2d之間的間隙減少,在直澆口襯套 3和噴嘴2的頂端部2c之間的間隙24流出的成形材料24的量減少。因此,毛邊23b在短 時間固化。另外,由于毛邊23b的體積較小,因而可以容易地再次被在間隙24流出的成形 材料20所熔融。再者,當將直澆口 3a內的固化樹脂23向下方拉伸,從而欲從直澆口 3a的內部取 出固化樹脂23時,則附著在其上端部而形成的毛邊23b被拉入直澆口 3a的內部。此時,由 于在毛邊23b的中央部分空出孔23a,所以毛邊23b在強度方面也弱,容易發(fā)生變形,從而從 直澆口 3a上端的開口被拖入直澆口 3a的內部。因此,可以防止因毛邊23b卡在直澆口 3a 上端的開口緣部而使固化樹脂23在直澆口 3a的內部被切斷。另一方面,直澆口襯套3停止在圖5所示的位置,同時襯套保持體4向上方移動, 所以與襯套保持體4的移動相對應,上推彈簧14被壓縮,從而上推彈簧14的彈力增高。由 于賦予該高的彈力,因而直澆口襯套3慢慢上升。在該直澆口襯套3上升時,正如圖8A的 箭頭所示的那樣,因上升的直澆口襯套3而在固化樹脂23上作用著向上方的拉伸力。該拉 伸力起著使固化樹脂23從直澆口 3a的內周面剝離的力的作用,換言之,起著使固化樹脂23 變形從而使固化樹脂23的橫斷面形狀縮徑的力的作用。由此,固化樹脂23不會在直澆口 3a的內部于中途斷裂,而是朝上方拉伸從而從直澆口襯套3的內周面慢慢剝離。
21
在圖8A的狀態(tài)下經過一定時間,則如圖8B所示,直澆口襯套3上升相當于圖5的 間隔d的距離,固化樹脂23從直澆口襯套3的內周面大致完全剝離,并變形為向上方拉伸 過的形狀。此時,直澆口襯套3因上推彈簧14的作用力而上升,從而再次與噴嘴2抵接。在 此,使襯套保持體4和噴嘴2上升后靜止的時間與實施方式1同樣,被設定為長達固化樹脂 23從直澆口 3a的內周面大致剝離的程度,且短至噴嘴2的注射流路2a內的成形材料20不 會開始固化的程度。另外,上述間隙24內的成形材料20由于不會處于完全的固化狀態(tài),因而不會牢固 地粘結在噴嘴抵接凹部3b上,因此,成形材料20附著在固化樹脂23的上端而直接拉入直 澆口 3a內。《實施方式3》下面就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3進行說明。實施方式3是由實施方式1改變而成的, 以下主要就與實施方式1不同的部分進行說明。在實施方式3中,模腔板8和直澆口襯套3之中的至少一個是以調質鋼為母材而 形成的,而且設置在它們內部的流道10和直澆口 3a的內周面通過放電加工而形成為10 100 μ m的表面粗糙度。在流道10中,固化樹脂21以粘結狀態(tài)牢固地附著在流道10的內周面,因而脫模 性通常較差。然而,在本實施方式3中,由于流道10的內周面形成為10 100 μ m的表面粗 糙度,所以固化樹脂21從流道10中的脫模性得以提高。其結果是,固化樹脂21即使受到 因鎖部18產生的強烈的上拉力,在中途也不會斷裂從而可以切實地從流道10的內周面剝 離。而且在此情況下,也可以切實地防止固化樹脂21在流道10中與模腔9的邊界即狹窄 的流道澆口部IOa變細而發(fā)生斷裂。因此,不必進行殘存在流道10內的固化樹脂的困難的 取出作業(yè)。另外,在以后切除附著在一次模壓體88上的固化樹脂時,可以防止在一次模壓 體88上發(fā)生粗化和變形等。由此,可以防止在電池組60上產生功能不良和外觀不良。在 此,如果將流道10的內周面形成為10 50 μ m的表面粗糙度,則脫模性得到進一步提高, 因而是更為優(yōu)選的。另外,模腔板8是采用容易確保良好的表面粗糙度的調制鋼而構成的,而且流道 10的內周面采用能夠形成均勻性高且穩(wěn)定的凹凸形狀的放電加工來形成為所需要的表面 粗糙度,由此能夠以高的加工精度將流道10的內周面形成為具有上述所需要的表面粗糙 度。由此,可以切實地實現良好的脫模性。另外,通過將直澆口 3a的內周面形成為10 100 μ m的表面粗糙度,固化樹脂23 從直澆口 3a中的脫模性便得以提高。其結果是,固化樹脂23在受到拉伸力時,不會發(fā)生斷 裂而切實地從直澆口 3a的內周面剝離。另外,如果將直澆口 3a的內周面形成為10 50 μ m 的表面粗糙度,則脫模性進一步提高。另外,采用容易確保良好的表面粗糙度的調制鋼來形 成直澆口襯套3,而且將直澆口 3a的內周面采用能夠形成均勻性高且穩(wěn)定的凹凸形狀的放 電加工來形成為所需要的表面粗糙度,由此能夠以高的加工精度將直澆口 3a的內周面形 成為具有所需要的表面粗糙度。由此,可以切實地實現良好的脫模性。正如以上所說明的那樣,根據本實施方式,將橫澆道中的至少一部分的內周面形 成為10 100 μ m的表面粗糙度,從而使固化樹脂從橫澆道內周面的脫模性得以提高,由此 在從橫澆道內部拉伸并取出固化樹脂時,可以更切實地防止固化樹脂的斷裂。
《實施方式4》下面就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4進行說明。實施方式4是由實施方式1改變而成的, 以下主要就與實施方式1不同的部分進行說明。在實施方式4中,正如模腔板8A的主視剖視圖和側視剖視圖即圖12A和圖12B所 示的那樣,流道10A具有向其徑向的外方相對置的2個方向突出的加強筋形成部10b。在圖12C中,采用立體圖示出了使用實施方式4的模腔板8A時、在流道10A的內 部形成的固化樹脂21A的示意形狀。固化樹脂21A在實施方式1的固化樹脂21上,形成有 向其徑向的外方相對置的2個方向突出的加強筋25。流道10A的加強筋形成部10b具有在 固化樹脂21A上形成厚度w為0. 3 0. 7mm左右薄而扁平的加強筋25的形狀。另外,如圖12A所示,加強筋形成部10b的側端面形成為如下的圓錐形狀其以向 流道脫模板8側(圖的上側)擴展的方式,相對于流道10的中心軸S傾斜10 12°的角 度ei。流道澆口部10a形成為如下的圓錐形狀其以向流道脫模板8側擴展的方式,相對 于上述中心軸S傾斜55°的角度0 3。因此,在流道澆口部10a的內部形成如圖12C所示 的倒圓錐臺形狀的固化樹脂26。另外,除加強筋形成部10b以外的部分的流道10A的內周 面形成為如下的圓錐形狀其以向流道脫模板8側擴展的方式,相對于自身的中心軸S傾斜 2°的角度0 2。而且在該部分,形成與實施方式1中在流道10的內部成形的固化樹脂21 形狀相同的固化樹脂軸部28。這樣一來,通過在固化樹脂21A上形成加強筋25,便在從流道10A中拉拔固化樹 脂21A時,容易使以粘結狀態(tài)牢固地附著在流道10A的內周面的固化樹脂21A不會在中途 切成小段而從流道10A的內周面剝離并拉拔出來。特別地,加強筋25具有厚度為0. 3 0. 7mm薄而扁平的形狀,所以比固化樹脂21A 的其它部分例如固化樹脂軸部28更快地固化。因此,加強筋25的強度也比固化樹脂軸部 28更大,由此,可以有效地防止固化樹脂軸部28因拉伸力而斷裂。而且在加強筋形成部10b 內形成的加強筋25的側端面被設計為上述的圓錐形狀,因而其拉拔更加容易。另外,固化 樹脂21A因扁平的加強筋25而補強,因而可以減少用于確保必要強度的固化樹脂軸部28 的直徑。由此,可以減少成形之后廢棄的固化樹脂的體積,因而可以謀求材料損耗的降低。圖13表示了與實施方式1中的圖3同樣的狀態(tài)。圖14表示了與實施方式1中的 圖4同樣的狀態(tài)。另外,當將固化樹脂21A從一次模壓體88上切掉時,流道脫模板7如圖15A所示, 在相對于基臺12靜止的模腔板8在模腔9內保持一次模壓體88的狀態(tài)下而上升。因此, 固化樹脂21A常常在狹窄的流道澆口部10a的內部形成的最細的固化樹脂26與一次模壓 體88的邊界被穩(wěn)定地從一次模壓體88上切掉。因此,不會在一次模壓體88上產生損傷、 變形或裂紋等,從而不會在制造后的電池組60上產生性能不良和外觀不良。為了比較,圖15B示出了使用只具有沒有設置加強筋形成部10b的流道101的模 腔板800的情況。該圖15B表示了固化樹脂121的下部斷裂殘留于流道101內部的狀態(tài)。 在固化樹脂121的下部斷裂殘留于流道101內部的狀態(tài)下,當模腔板800向上方移動時,經 由流道澆口部10a內的固化樹脂26而與該殘留部分連接的成形后的一次模壓體88的部位 被拉伸。其結果正如圖所示的那樣,一次模壓體88的上表面以向上方膨脹的方式而發(fā)生變 形。一旦發(fā)生這樣的變形,則在制造后的電池組60上產生性能不良和外觀不良。
正如以上所說明的那樣,根據本實施方式,通過使流道10A具有加強筋形成部 10b,加強筋25便形成于在流道10A內部形成的固化樹脂21A上,因而當從流道10A拉拔固 化樹脂21A時,可以防止固化樹脂21A在中途發(fā)生斷裂,從而固化樹脂21A的一部分殘留在 流道10A內部的情況發(fā)生。本發(fā)明在制作借助于樹脂模壓體而使二次電池和電路基板一體化的電池組中間 產品時,可以使取出模具橫澆道內部的固化樹脂變得容易。由此,可以提高電池組的生產效率。
權利要求
一種電池組的制造方法,其包括工序a在二次電池的封口板側的端面和與之相向配置的電路基板之間成形模壓體,從而制作使所述二次電池和所述電路基板一體化的電池組中間產品;所述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所述工序a包括工序b,使噴嘴與模具的成形材料注入口接觸,其中所述噴嘴用于向為了成形所述模壓體的模具中供給由聚酰胺系粘結劑和聚氨酯系粘結劑之中的任一種的樹脂構成的成形材料;以及工序c,在所述模壓體成形后,使所述噴嘴從所述成形材料注入口移開,然后從所述噴嘴上將在連接到所述成形材料注入口的所述模具橫澆道的內部通過所述成形材料的固化而形成的固化樹脂切掉;作為所述工序c的前處理,實施以下的工序d在所述固化樹脂上施加預定的拉伸應力,并使該狀態(tài)維持預定的時間,從而解除該固化樹脂與所述橫澆道內周面的粘結狀態(tài)。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池組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橫澆道包括連接到所述成形 材料注入口的直澆口、以及從該直澆口分支的多條流道;所述工序d為解除在所述直澆口的內部通過所述成形材料的固化而形成的固化樹脂 與所述直澆口內周面的粘結狀態(tài)的工序;所述工序d采用以下的方法來實施使設計有所述直澆口的直澆口襯套和所述噴嘴從 用于保持在所述流道內部通過所述成形材料的固化而形成的固化樹脂的流道脫模板移開 預定距離,并將該狀態(tài)維持預定時間。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電池組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直澆口襯套被配設成如下的 狀態(tài)能夠從保持該直澆口襯套的襯套保持體沿朝向所述噴嘴的方向以預定范圍進退,而 且抵抗來自所述噴嘴的推壓力而朝向所述噴嘴加力;所述加力的直澆口襯套追隨所述噴嘴的移動而從所述流道脫模板移開所述預定距罔;此后,使所述噴嘴超過所述預定范圍而進一步從所述流道脫模板移開,由此從所述噴 嘴上切掉在所述直澆口內部形成的固化樹脂。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電池組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直澆口襯套被配設成如下的 狀態(tài)能夠從保持該直澆口襯套的襯套保持體沿朝向所述噴嘴的方向以預定范圍進退,而 且抵抗來自所述噴嘴的推壓力而朝向所述噴嘴加力;在使所述噴嘴從所述流道脫模板移開預定距離時,使所述加力的直澆口襯套遲于所述 噴嘴而從所述流道脫模板移開。
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電池組的制造方法,其中,進一步包括工序e,其從所述成形 的模壓體上切掉在所述流道內部形成的固化樹脂;所述工序e包括以下工序工序el,使以能夠相對于包含用于成形所述模壓體的模腔和所述流道的可動模腔板移 動的方式配設的鎖銷頂端的鎖部事先插入所述流道的內部;工序e2,在所述成形材料與所述鎖部卡合的狀態(tài)下,使所述成形材料在所述流道的內 部固化;以及工序e3,在將所述模壓體保持于所述模腔內部不變的狀態(tài)下,使所述鎖銷沿從靜止的 所述模腔板移開的方向移動。
6.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電池組的制造方法,其中,在所述噴嘴從所述直澆口襯套移 開直至所述固化樹脂從所述噴嘴上切掉的期間,使所述噴嘴內部的所述成形材料保持為熔 融狀態(tài)。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池組的制造方法,其中,將所述橫澆道內周面的至少一部 分形成為10 100 i! m的表面粗糙度。
8.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電池組的制造方法,其中,進一步包括工序e,其從所述成形 的模壓體上切掉在所述流道內部通過所述成形材料的固化而形成的固化樹脂;所述工序e包括以下工序工序e4,使以能夠相對于包含用于成形所述模壓體的模腔和具有加強筋成形部的所述 流道的可動模腔板移動的方式配設的鎖銷頂端的鎖部事先插入所述流道的內部;工序e5,在所述成形材料與所述鎖部卡合的狀態(tài)下,使所述成形材料在所述流道的內 部固化;以及工序e6,在將所述模壓體保持于所述模腔內部不變的狀態(tài)下,使所述鎖銷沿從靜止的 所述模腔板移開的方向移動。
9.一種電池組的制造裝置,其用于在二次電池的封口板側的端面和與之相向配置的電 路基板之間成形模壓體,從而制作使所述二次電池和所述電路基板一體化的電池組中間產 品;所述制造裝置的特征在于,其包括多個噴嘴,其以在預定方向進退自如的方式進行設置,各自用于向為了成形所述模壓 體的1個或多個模腔中供給由聚酰胺系粘結劑和聚氨酯系粘結劑之中的任一種的樹脂構 成的成形材料;模腔板,其設置在所述噴嘴前進的方向上,并設置有所述模腔以及與所述模腔各自連 通的流道;直澆口襯套,其與所述噴嘴各自相對應地設置在所述噴嘴和所述模腔板之間,而且貫 通設置有與多條所述流道連通的直澆口,所述噴嘴壓接在該直澆口的一端開口上;襯套保持體,其以能夠在與所述噴嘴進退的方向平行的方向上進退的方式配設在所述 直澆口襯套和所述模腔板之間,而且以在該方向上能夠相對于所述噴嘴進退的方式保持著 所述直澆口襯套;加力機構,其從所述襯套保持體朝向所述噴嘴對各自的所述直澆口襯套加力;以及流道脫模板,其以能夠在與所述模腔板密接而成形所述模壓體時的成形位置、和從該 成形位置朝向所述噴嘴移動預定距離的切掉位置之間移動的方式,設置在所述直澆口襯套 保持體與所述模腔板之間,并在保持著在所述流道內部通過所述成形材料的固化而形成的 固化樹脂的狀態(tài)下從所述成形位置移動到所述切掉位置,從而從所述模壓體上切掉在所述 流道內部形成的固化樹脂;而且其構成是將保持著所述固化樹脂的流道脫模板與所述噴嘴以及所述直澆口襯套 隔離,以便施加一個拉伸應力,其小至在所述直澆口的內部通過所述成形材料的固化而形 成的固化樹脂不會發(fā)生斷裂的程度,并且大至在所述直澆口的內部形成的固化樹脂能夠因 斷面積的縮徑而從所述直澆口的內周面剝離的程度,而且使該狀態(tài)維持預定時間。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電池組的制造裝置,其中,所述加力機構由彈性構件構成, 該彈性構件沿以所述直澆口為中心軸的一個圓以預定的角度間距配設在所述直澆口襯套和所述襯套保持體之間;而且多個襯套導引軸配設在沿所述一個圓相鄰的所述彈性構件各自的中間位置,襯套導引 軸的一端部固定在所述襯套保持體上,另一端部與所述直澆口襯套卡合,以防止所述直澆 口襯套從所述襯套保持體上的脫落。
11.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電池組的制造裝置,其中,該制造裝置具有鎖銷,其一端部 固定在襯套保持體上,另一端部形成有插入所述流道內部的鎖部,而且以所述另一端部為 頂端,以滑動自如的方式插通在設置于所述流道脫模板上的插通孔中。
12.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電池組的制造裝置,其中,該制造裝置具有板導引軸,其將 所述流道脫模板的切掉位置規(guī)定為在所述流道內部通過所述成形材料的固化而形成的整 個固化樹脂從所述流道拉拔出來的位置,而且導引所述流道脫模板的移動。
13.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電池組的制造裝置,其中,該制造裝置具有移開距離限制 軸,其一端部固定在所述流道脫模板上,另一端部與所述襯套保持體卡合,而且將所述襯套 保持體從所述流道脫模板移開的距離限制為所述直澆口內部形成的固化樹脂不會被切斷 的距離。
14.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電池組的制造裝置,其中,包含所述流道和所述直澆口的從 所述噴嘴至所述模腔的橫澆道的至少一部分形成為10 100 y m的表面粗糙度。
15.根據權利要求14所述的電池組的制造裝置,其中,所述流道和所述直澆口之中的 至少一個的內周面形成為10 100 iim的表面粗糙度。
16.根據權利要求14所述的電池組的制造裝置,其中,所述模腔板和所述直澆口襯套 之中的至少一個是以調質鋼為母材而形成的,所述流道和所述直澆口之中的至少一個的內 周面通過放電加工而形成為10 50 y m的表面粗糙度。
17.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電池組的制造裝置,其中,所述流道具有加強筋形成部,用 于使加強筋形成于在所述流道內部形成的固化樹脂上。
18.根據權利要求17所述的電池組的制造裝置,其中,所述加強筋形成部具有能夠形 成厚度為0. 3 0. 7mm、薄且扁平的加強筋的形狀。
19.根據權利要求17所述的電池組的制造裝置,其中,所述加強筋形成部具有如下的 形狀相對于流道的中心軸傾斜10 12°的角度,而且能夠形成向流道脫模板側擴展的圓 錐形狀的加強筋。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電池組的制造方法以及制造裝置。其中賦予固化樹脂以拉伸應力,其小至通過成形材料的固化而形成的固化樹脂不會發(fā)生斷裂的程度,并且大至在直澆口的內部形成的固化樹脂能夠因斷面積的縮徑而從直澆口的內周面剝離的程度。因此,使保持固化樹脂的流道脫模板與噴嘴以及直澆口襯套分開。而且將該狀態(tài)維持預定時間,從而使固化樹脂從直澆口的內周面剝離。
文檔編號B29C45/38GK101878555SQ20088011797
公開日2010年11月3日 申請日期2008年12月1日 優(yōu)先權日2007年12月5日
發(fā)明者合田佳生, 小柳美憲 申請人:松下電器產業(yè)株式會社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