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利用馬達正反轉帶動不同按摩部位的機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利用馬達正反轉帶動不同按摩部位的機 構,利用驅動件兩端所裝設的單向軸承,達到正轉與反轉產(chǎn)生不同 的按摩效果。
背景技術:
目前市面上所常見的按摩裝置,是利用一驅動件或馬達帶動一 齒輪組連結一偏心軸,于偏心軸上方配合設有一按摩件,當啟動驅 動件使之轉動時,因偏心軸的偏心轉動達到按摩件產(chǎn)生一旋轉的力 量,達到一按摩的功效,但此種裝置在運轉時只得到一處按摩點, 無法達到有另一處按摩的功效或另一種按摩的效果,且使用性不佳, 當需要有另一個地方的按摩時,卻不易實行。
本創(chuàng)作人有感于現(xiàn)有技術的按摩裝置,以驅動件或馬達帶動一 偏心軸,使之按摩件有一旋轉的力量,以達到一按摩的功效,因馬 達只提供一偏心軸的帶動,無法有另一處的按摩點及另一種按摩的 功效,于是,本創(chuàng)作人經(jīng)觀察其缺點,經(jīng)過多次的試作及試驗,乃 發(fā)明本實用新型。
實用新型內容
欲解決問題的技術點
現(xiàn)有技術的按摩裝置,該驅動件只提供一力量于偏心軸上,使 之產(chǎn)生一旋轉的力量于按摩件上,無法提供有兩處的按摩點,當有 另一位置處需要按摩,卻不易更換其按摩的位置,且沒有另一種按 摩的功效,因此,如何設計一種有兩種不同的按摩裝置,且有兩處 按摩點的機構,此乃欲解決的技術問題點。
解決問題的技術手段
本實用新型是提供一種利用馬達正反轉帶動不同按摩部位的機 構,其由一驅動件、二減速齒輪、二偏心輪軸、二單向軸承、二被 動件所構成,其中, 一驅動件為雙向驅動件,用以連動兩方的連動 軸產(chǎn)生轉動,另于驅動件兩側各配合有一減速齒輪的設置,偏心輪 軸系配合有一單向軸承裝設于驅動件兩端的連動軸上,二被動件各 配合有一軸承裝設于偏心輪軸另一端的偏心軸上,由上述結構,可 組成一利用馬達正反轉帶動不同按摩部位的機構。
對照先前技術的功效
本實用新型是提供一種利用馬達正反轉帶動不同按摩部位的機 構,其傳動方式是利用驅動件兩端各配合有一減速齒輪的設置,增 加驅動件的扭力,二偏心輪軸各配合一單向軸承裝設于驅動件兩端 的連動軸上,該單向軸承于驅動件兩端為一相反轉向的設置,當驅 動件是以正轉的方向運轉時, 一端的單向軸承,會因與連動軸的運 轉方向相反形成連動軸帶動其單向軸承使之轉動,另一端的單向軸 承,因與連動軸的運轉方向相同,而在內部形成空轉無法帶動其偏 心輪軸使之轉動,當反轉時則與上述相反,另一端則會因與連動軸 的運轉方向相反而被連動轉動,由上述可得知當驅動件正轉時,則 會有一被動件因連動關系而被帶動旋轉,另一端則會因單向軸承形
成一空轉的現(xiàn)象而無法帶動其被動件,反之,當驅動件反轉時,則 會形成相反的情況發(fā)生。
圖l: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體部分透視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體分解圖。
圖2-l:為本實用新型的單向軸承放大立體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部分透視正視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部分剖視側視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的驅動件正轉時作動示意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的驅動件正轉時另一作動示意圖。
圖7:為本實用新型的驅動件反轉時作動示意圖。
圖8:為本實用新型的驅動件反轉時另一作動示意圖。
主要組件符號說明
驅動件---io
減速齒輪--20
連動軸---21
單向軸承--30 偏心輪軸--40 偏心軸---41
軸承----42
上被動件--50 下被動件--51
本實用新型指定摘要代表圖為圖2。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貴審查委員對本實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及功效能夠有更進 一步的了解與認識,以下茲請配合附圖說明詳述如后
首先,請先參閱圖l、圖2、圖2-l所示,其由一驅動件IO、
二減速齒輪20、 二單向軸承30、 二偏心輪軸40、 二被動件50、 51 所構成,其中, 一驅動件10為一雙向驅動件10,可為一雙向馬達, 用以連動兩方的連動軸21產(chǎn)生轉動,另于驅動件10兩側各配合有 一減速齒輪20的設置,偏心輪軸40配合有一單向軸承30裝設于驅 動件10兩端的連動軸21上,二被動件50各配合有一軸承42或稱 培林裝設于偏心輪軸40另一端的偏心軸41上,由上述結構,可組 成一利用馬達正反轉帶動不同按摩部位的機構。
其結構組合如下,參閱圖2,配合圖3、圖4所示,其驅動件 IO為一雙向驅動件IO,用以連動兩方的連動軸21產(chǎn)生轉動,于驅 動件10兩端各配合有一減速齒輪20的設置,該減速齒輪20用于增 加驅動件10的扭力,該偏心輪軸40配合有一單向軸承30裝設于驅 動件10的連動軸21上,該單向軸承30裝設于驅動件10兩端各為 一相反轉向的設置,當驅動件IO是以正轉的方向運轉時, 一端的單 向軸承30,會因與連動軸21的運轉方向相反而形成連動軸21帶動 其單向軸承30使之轉動,另一端設置的單向軸承30,因與連動軸 21的運轉方向相同,而在內部形成空轉無法帶動其偏心輪軸40使 之轉動,當反轉時則與上述相反。
當驅動件正轉時,請參閱圖5、圖6所示,其下方的單向軸承 30運轉的方向與連動軸21的方向相反,因此連動軸21帶動其單向
軸承30使之偏心輪軸40產(chǎn)生一偏心旋轉的力量,其下被動件51結 合一軸承42裝設于偏心輪軸40另一端的偏心軸41上,因偏心輪軸 40產(chǎn)生的一力使下被動件51達到一可按摩的效果;其上方的單向 軸承30因與連動軸21的運動方向相同,使連動軸21于單向軸承 30內部空轉,無法連動其偏心輪軸30,使上被動件50轉動。
反之,請參閱圖7、圖8所示,當驅動件30反轉時,其上方的 單向軸承30運轉的方向與連動軸21的方向相反,因此連動軸21帶 動其單向軸承30使之偏心輪軸30產(chǎn)生一偏心旋轉的力量,其上被 動件50結合一軸承42裝設于偏心輪軸40另一端的偏心軸41上, 因偏心輪軸40產(chǎn)生的一力使上被動件50達到一可按摩的效果;其 下方的單向軸承30因與連動軸21的運動方向相同,使連動軸21于 單向軸承內部空轉,無法連動其偏心輪軸40,使下被動件50轉動。
上述具體實施例的結構,可得到下述的效益 一種利用馬達正 反轉帶動不同按摩部位的機構,利用驅動件10兩端設置的減速齒輪 20,是增加驅動件10的扭力,當受到一壓迫的力量時,因減速齒輪 20的設置,使其驅動件10仍順利作動,其驅動件10兩端配合被動 件50所設置的偏心輪軸40,因偏心輪軸40內部裝設有單向軸承30, 且兩單向軸承30各為相反的作動方向,因此,形成有兩處按摩點的 設置,利用單向軸承30的設置與驅動件10的正反轉所帶動形成一 不同按摩部位的機構。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確實已達突破性的結構設計,而具有改 良的實用新型內容,同時又能夠達到產(chǎn)業(yè)上的利用性與進步性,且 本實用新型未見于任何刊物,亦具新穎性,當符合專利法相關法條 的規(guī)定,依法提出實用新型專利申請,懇請鈞局審査委員授予合法 專利權,至為感禱。
唯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一較佳實施例而已,當不能以 的限定本實用新型實施的范圍;即大凡依本實用新型申請專利范圍 所作的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仍屬本實用新型專利涵蓋的范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利用馬達正反轉帶動不同按摩部位的機構,其由一驅動件、二減速齒輪、二偏心輪軸、二單向軸承、二被動件所構成,其特征在于一驅動件為一雙向驅動件,于驅動件兩側各配合有一減速齒輪的設置,其驅動件的兩端各設有一連動軸,偏心輪軸各配合有一單向軸承裝設于驅動件兩端的連動軸上,另于二被動件裝設于偏心軸上的部位各配合有一軸承的設置。
2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利用馬達正反轉帶動不同按摩 部位的機構,其特征在于其中,驅動件為一雙向馬達。
3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利用馬達正反轉帶動不同按摩 部位的機構,其特征在于其中,二單向軸承是以相反轉動的方向 設置于連動軸上。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利用馬達正反轉帶動不同按摩部位的機構,其由一驅動件、二減速齒輪、二偏心輪軸、二單向軸承、二被動件所構成,其中,一驅動件為雙向驅動件,用以連動兩方的連動軸產(chǎn)生轉動,另于驅動件兩側各配合有一減速齒輪的設置,偏心輪軸系配合有一單向軸承裝設于驅動件兩端的連動軸上,二被動件各配合有一軸承裝設于偏心輪軸另一端的偏心軸上,由上述結構,可組成一利用馬達正反轉帶動不同按摩部位的機構。
文檔編號A61H7/00GK201189272SQ20082000882
公開日2009年2月4日 申請日期2008年3月31日 優(yōu)先權日2008年3月31日
發(fā)明者巫東和 申請人:巫東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