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是一種多功能仿生塔,屬于通信發(fā)射塔設備領域。
背景技術:
現(xiàn)有技術中,仿生塔,又叫仿生樹、仿生通訊塔,屬于通信發(fā)射塔技術領域。是讓通信鐵塔與周圍的自然環(huán)境相協(xié)調,有效地解決了風景區(qū)等地建站難的問題,其優(yōu)點是保持了原有單管塔的所有優(yōu)點,在其外形上作了重大的突破、改進,以自然生長的松樹,樟樹等為仿真的造型樣本,設計素描圖和電腦效果圖,制訂雕塑和噴涂工藝程序,對單管塔仿真?zhèn)窝b,使人們察覺不到塔的存在,把它融入了周圍的自然環(huán)境中,現(xiàn)有技術中的仿生塔結構大同小異,功能性不足的弊端越來越明顯,現(xiàn)有的仿生塔無法收集雨水,現(xiàn)有的仿生塔上的仿生支架無法折疊,使其運輸與安裝非常不方便,增加安裝人員的勞動強度,現(xiàn)有技術中的仿生塔,無法根據(jù)所需高度進行升降調節(jié),適用范圍有限,所以急需要一種多功能仿生塔來解決上述出現(xiàn)的問題。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針對現(xiàn)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發(fā)明目的是提供一種多功能仿生塔,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本發(fā)明使用方便,便于操作,穩(wěn)定性好,可靠性高。
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是通過如下的技術方案來實現(xiàn):一種多功能仿生塔,包括仿生塔主體、雨水收集機構、升降機構以及折疊仿生支架機構,所述仿生塔主體由鋼管塔身以及配重地基組成,所述鋼管塔身安裝在配重地基上,所述鋼管塔身下端安裝在配重地基內,所述升降機構安裝在鋼管塔身內上端位置,所述升降機構由升降桿、步進電機以及升降開關組成,所述升降桿安裝在鋼管塔身內,所述步進電機裝配在升降桿下端位置,所述升降開關安裝在鋼管塔身外表面下端位置,所述雨水收集機構由集水斗、輸送管、儲水箱、出水管以及溢水管組成,所述集水斗安裝在升降桿上端面上,所述儲水箱裝配在鋼管塔身內下端位置,所述輸送管安裝在鋼管塔身內,所述輸送管上端連接集水斗,所述輸送管下端連接儲水箱,所述出水管安裝在儲水箱右端面上,所述溢水管裝配在儲水箱左端面上,所述折疊仿生支架機構設有六組以上,六組以上所述折疊仿生支架機構等距排列在鋼管塔身上,所述折疊仿生支架機構由前支架、固定卡扣、卡扣槽、后支架以及轉軸組成,所述后支架安裝在鋼管塔身上,所述前支架通過轉軸與后支架相連接,所述固定卡扣安裝在前支架后端,所述卡扣槽裝配在后支架前端。
進一步地,所述鋼管塔身為下寬上窄空心圓錐體結構,所述鋼管塔身上設置有爬梯。
進一步地,所述升降桿通過聯(lián)軸器與步進電機相連接,所述步進電機通過連接線與升降開關相連接,通過升降開關運行步進電機,步進電機帶動升降桿運動,到達所需過度時,停止運行步進電機。
進一步地,所述出水管上裝配有開關閥,溢水管下端延伸至土壤內,升降桿上的集水斗收集雨水,并將雨水通過輸送管輸送至儲水箱內,通過開關閥將儲水箱內的雨水通過出水管輸出,當儲水箱雨水已滿,雨水通過溢水管輸送至土壤內。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本發(fā)明的一種多功能仿生塔,因本發(fā)明添加了配重地基,該設計增加了本發(fā)明的穩(wěn)定性,另添加爬梯,該設計方便檢修人員檢修。
因本發(fā)明添加了升降桿、步進電機以及升降開關,該設計改變了原有仿生塔無法升降的弊端,使本發(fā)明適用于各種高度的工作需要,增加了本發(fā)明的適用范圍。
因本發(fā)明添加了集水斗、輸送管、儲水箱以及出水管,該設計能夠有效的回收了雨水,避免了雨水的浪費,節(jié)約了水資源的使用,另添加了開關閥,方便人們使用回收的雨水,溢水管的添加,避免了儲水箱內集水過滿而無法排出的情況發(fā)生。
因本發(fā)明添加了前支架、固定卡扣、卡扣槽、后支架以及轉軸,該設計解決了原有仿生支架無法折疊的難題,方便運輸以及安裝人員安裝,本發(fā)明結構新穎,功能齊全,便于運輸以及安裝,節(jié)能降耗,可靠性高。
附圖說明
通過閱讀參照以下附圖對非限制性實施例所作的詳細描述,本發(fā)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優(yōu)點將會變得更明顯:
圖1為本發(fā)明一種多功能仿生塔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fā)明一種多功能仿生塔中的內部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fā)明一種多功能仿生塔中的鋼管塔身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fā)明一種多功能仿生塔中的折疊仿生支架機構結構示意圖;
圖中:1-雨水收集機構、2-升降機構、3-鋼管塔身、4-折疊仿生支架機構、5-配重地基、6-爬梯、11-集水斗、12-輸送管、13-儲水箱、14-出水管、15-開關閥、16-溢水管、21-升降桿、22-步進電機、23-升降開關、41-前支架、42-固定卡扣、43-卡扣槽、44-后支架、45-轉軸。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發(fā)明實現(xiàn)的技術手段、創(chuàng)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進一步闡述本發(fā)明。
請參閱圖1-圖4,本發(fā)明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多功能仿生塔,包括仿生塔主體、雨水收集機構1、升降機構2以及折疊仿生支架機構4,仿生塔主體由鋼管塔身3以及配重地基5組成,鋼管塔身3安裝在配重地基5上,鋼管塔身3下端安裝在配重地基5內。
升降機構2安裝在鋼管塔身3內上端位置,升降機構2由升降桿21、步進電機22以及升降開關23組成,升降桿21安裝在鋼管塔身3內,步進電機22裝配在升降桿21下端位置,升降開關23安裝在鋼管塔身3外表面下端位置。
雨水收集機構1由集水斗11、輸送管12、儲水箱13、出水管14以及溢水管16組成,集水斗11安裝在升降桿21上端面上,儲水箱13裝配在鋼管塔身3內下端位置,輸送管12安裝在鋼管塔身3內,輸送管12上端連接集水斗11,輸送管12下端連接儲水箱13,出水管14安裝在儲水箱13右端面上,溢水管16裝配在儲水箱13左端面上。
折疊仿生支架機構4設有六組以上,六組以上折疊仿生支架機構4等距排列在鋼管塔身3上,折疊仿生支架機構4由前支架41、固定卡扣42、卡扣槽43、后支架44以及轉軸45組成,后支架44安裝在鋼管塔身3上,前支架41通過轉軸45與后支架44相連接,固定卡扣42安裝在前支架41后端,卡扣槽43裝配在后支架44前端。
鋼管塔身3為下寬上窄空心圓錐體結構,鋼管塔身3上設置有爬梯6,升降桿21通過聯(lián)軸器與步進電機22相連接,步進電機22通過連接線與升降開關23相連接,出水管14上裝配有開關閥15,溢水管16下端延伸至土壤內。
具體實施方式:安裝人員首相將后支架44固定在鋼管塔身3上,并扳動前支架41向上運動,并將前支架41后端的固定卡扣42固定在后支架44前端的卡扣槽43內,再將配重地基5埋設在土壤內,因本發(fā)明添加了前支架41、固定卡扣42、卡扣槽43、后支架44以及轉軸45,該設計解決了原有仿生支架無法折疊的難題,方便運輸以及安裝人員安裝。
安裝人員可根據(jù)所需安裝的高度需要,通過升降開關23運行步進電機22,步進電機22帶動升降桿21運動,到達所需過度時,停止運行步進電機22即可,因本發(fā)明添加了升降桿21、步進電機22以及升降開關23,該設計改變了原有仿生塔無法升降的弊端,使本發(fā)明適用于各種高度的工作需要,增加了本發(fā)明的適用范圍。
當遇到雨水天氣,升降桿21上的集水斗11收集雨水,并將雨水通過輸送管12輸送至儲水箱13內,當人們需要用水時,人們通過開關閥15將儲水箱13內的雨水通過出水管14輸出,當儲水箱13雨水已滿,雨水通過溢水管16輸送至土壤內,因本發(fā)明添加了集水斗11、輸送管12、儲水箱13以及出水管14,該設計能夠有效的回收了雨水,避免了雨水的浪費,節(jié)約了水資源的使用,另添加了開關閥15,方便人們使用回收的雨水,溢水管16的添加,避免了儲水箱13內集水過滿而無法排出的情況發(fā)生。
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發(fā)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顯然本發(fā)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實施例的細節(jié),而且在不背離本發(fā)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況下,能夠以其他的具體形式實現(xiàn)本發(fā)明。因此,無論從哪一點來看,均應將實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發(fā)明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說明限定,因此旨在將落在權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義和范圍內的所有變化囊括在本發(fā)明內。不應將權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圖標記視為限制所涉及的權利要求。
此外,應當理解,雖然本說明書按照實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個實施方式僅包含一個獨立的技術方案,說明書的這種敘述方式僅僅是為清楚起見,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將說明書作為一個整體,各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也可以經(jīng)適當組合,形成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其他實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