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建材技術(shù)領(lǐng)域,更具體地說,它涉及一種透水磚。
背景技術(shù):
磚頭使用于人們房屋的建設以及道路的鋪墊的材料,然而在實際使用的過程中,傳統(tǒng)桶的實心磚頭不僅使用材料高,而且較為厚重,減少材料,也會出現(xiàn)強度差的問題,且在使用的時候,磚與磚之間固定較不穩(wěn)定。
技術(shù)實現(xiàn)要素:
針對現(xiàn)有技術(shù)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使用材料少且輕便以及安裝穩(wěn)定的透水磚。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術(shù)方案:一種透水磚,包括磚體,所述磚體包括第一支撐孔組和第二支撐孔組,所述第一支撐孔組和第二支撐孔組交替排列,所述第一支撐孔組包括第一支撐通孔和第二支撐通孔,所述第二支撐孔組包括第三支撐通孔和第四支撐通孔,所述第一支撐通孔與第三支撐通孔相同,第二支撐通孔和第四支撐通孔相同,所述第一支撐通孔、第二支撐通孔、第三支撐通孔和第四支撐通孔均為矩形狀,所述第一支撐通孔的容積為第四通孔的容積的1/2,所述第一支撐通孔和第二支撐通孔之間形成第一支撐桿,所述第一支撐桿一端與第四支撐孔相對,所述第三支撐通孔和第四支撐通孔之間形成第二支撐桿,所述第二支撐桿一端與第一支撐桿相對,所述磚體外壁設有條形凹槽。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shù)方案,通過第一支撐通孔、第二支撐通孔、第三支撐通孔和第四支撐通孔均為矩形狀,在內(nèi)部進行矩形支撐,以及進行內(nèi)部材料的減少,減少了成本的支出,并且通過第一支撐孔組和第二支撐孔組交替排列,在內(nèi)部起到支撐效果,保證整體的強度,以及通過第一支撐通孔的容積為第四通孔的容積的1/2,所述第一支撐通孔和第二支撐通孔之間形成第一支撐桿,所述第一支撐桿一端與第四支撐孔相對,所述第三支撐通孔和第四支撐通孔之間形成第二支撐桿,所述第二支撐桿一端與第一支撐桿相對,通過第一支撐桿和第二支撐桿進行錯開支撐,保證了受力后能夠?qū)⒘M行分散,從而報這個整體的強度,提高整體支撐的承受能力,磚體外壁設有條形凹槽,在安裝的時候,砌墻料能夠良好的嵌于條形凹槽中,凝固成條狀進行卡位,從而保證安裝的時候的穩(wěn)定性和強度。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
圖中附圖標記:101、磚體;102、條形凹槽;201、第一支撐通孔;202、第二支撐通孔;301、第一支撐桿;401、第三支撐通孔;402、第四支撐通孔;501、第二支撐桿。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圖1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做進一步說明。
一種透水磚,包括磚體101,所述磚體101包括第一支撐孔組和第二支撐孔組,所述第一支撐孔組和第二支撐孔組交替排列,所述第一支撐孔組包括第一支撐通孔201和第二支撐通孔202,所述第二支撐孔組包括第三支撐通孔401和第四支撐通孔402,所述第一支撐通孔201與第三支撐通孔401相同,第二支撐通孔202和第四支撐通孔402相同,所述第一支撐通孔201、第二支撐通孔202、第三支撐通孔401和第四支撐通孔402均為矩形狀,所述第一支撐通孔201的容積為第四通孔的容積的1/2,所述第一支撐通孔201和第二支撐通孔202之間形成第一支撐桿301,所述第一支撐桿301一端與第四支撐孔相對,所述第三支撐通孔401和第四支撐通孔402之間形成第二支撐桿501,所述第二支撐桿501一端與第一支撐桿301相對,所述磚體101外壁設有條形凹槽102。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shù)方案,通過第一支撐通孔201、第二支撐通孔202、第三支撐通孔401和第四支撐通孔402均為矩形狀,在內(nèi)部進行矩形支撐,以及進行內(nèi)部材料的減少,減少了成本的支出,并且通過第一支撐孔組和第二支撐孔組交替排列,在內(nèi)部起到支撐效果,保證整體的強度,以及通過第一支撐通孔201的容積為第四通孔的容積的1/2,所述第一支撐通孔201和第二支撐通孔202之間形成第一支撐桿301,所述第一支撐桿301一端與第四支撐孔相對,所述第三支撐通孔401和第四支撐通孔402之間形成第二支撐桿501,所述第二支撐桿501一端與第一支撐桿301相對,通過第一支撐桿301和第二支撐桿501進行錯開支撐,保證了受力后能夠?qū)⒘M行分散,從而報這個整體的強度,提高整體支撐的承受能力,磚體101外壁設有條形凹槽102,在安裝的時候,砌墻料能夠良好的嵌于條形凹槽102中,凝固成條狀進行卡位,從而保證安裝的時候的穩(wěn)定性和強度。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本領(lǐng)域的技術(shù)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技術(shù)方案范圍內(nèi)進行通常的變化和替換都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n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