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兩級分束加捻紡紗裝置和紡紗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到環(huán)錠紡紗新技術領域,具體的說是涉及一種兩級分束加捻紡紗裝置和紡紗方法。
【背景技術】
[0002]在傳統(tǒng)細紗工序中,一般都是由一根粗紗經(jīng)牽伸成為一根細紗。而在纜型紡中,單股粗紗出前鉗口后,在紡紗張力和分割輪的作用下,須條被分割成兩股以上的纖維束,分別進入分割輪的分割槽內。槽內的纖維束在其所受的加捻力作用下圍繞自身的回轉中心回轉,從而每個纖維束都帶有一定的捻度(纖維束加捻)。同時隨著紡紗卷繞運動的進行,在分割槽內的纖維束離開分割槽而匯交于一點,此時所有的帶有微捻的纖維束都圍繞整個紗線的回轉中心回轉,從而形成了具有一定捻度的纜型紗。兩次加捻后,最后形成一種具有特殊結構(纜型結構)的新型紗線一纜型紗。采用纜型紡紗技術紡出來的紗和傳統(tǒng)單紗具有不同的紗線結構。這種特殊的紗線結構使紗線本身具有以下特點:①較少的毛羽;②較好的耐磨性能;③紗線的織造效率及織造單紗的支數(shù)得以提高;④織造斷頭率比采用同工藝的傳統(tǒng)單紗減少50% ;⑤單紗可作為經(jīng)紗進行織造,無需漿紗,縮短了工藝流程,降低了成本;⑥面料的抗起球性能明顯改善。
[0003]基于纜型紡紗技術,本發(fā)明給出一種兩級分束加捻紡紗裝置和紡紗方法,紡紗裝置包括彈簧夾,在彈簧夾的右側邊底部加裝有保護塊,在彈簧夾的左側邊依次通過第一連接器和第二連接器連接有第一分割輥和第二分割輥,紡紗時,將裝置通過彈簧夾緊套在前皮輥的中間軸內,經(jīng)過牽伸后的纖維須條從前羅拉和前皮輥之間的鉗口出來后,首先進入第一分割輥,被分割成第一纖維束,而后每束纖維束受到第一初捻作用加捻產(chǎn)生第一須條,第一纖維束在加捻過程中產(chǎn)生第一初等三角區(qū),完成第一級分割加捻;而后,第一須條進入第二分割輥,被分割成第二纖維束,而后每束纖維束受到第二初捻作用加捻產(chǎn)生第二須條,第二纖維束在加捻過程中產(chǎn)生第二初等三角區(qū),完成第二級分割加捻;最后,第二須條在捻度作用加捻產(chǎn)生細紗,第二須條在加捻過程中產(chǎn)生一個最終三角區(qū)。本發(fā)明采用基于雙分割輥的兩級分束加捻裝置,可實現(xiàn)對所喂入的單粗紗的兩次分束,并在兩次分束中分別實現(xiàn)初捻,最后再加捻成紗,繼而實現(xiàn)所紡細紗更加具有股線特征,從而改善成紗質量。
【發(fā)明內容】
[0004]本發(fā)明的目的給出一種兩級分束加捻紡紗裝置和紡紗方法,以實現(xiàn)對所喂入的單粗紗的兩次分束,并在兩次分束中分別實現(xiàn)初捻,最后再加捻成紗,繼而實現(xiàn)所紡細紗更加具有股線特征,從而改善成紗質量。
[0005]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兩級分束加捻紡紗裝置,包括彈簧夾,所述彈簧夾呈梯形結構,所述彈簧夾包括左彈簧夾和右彈簧夾,在所述左彈簧夾和右彈簧夾的右側邊底部加裝有保護塊,在所述左彈簧夾的左側邊開有等間距間隔的左孔,所述左孔的數(shù)量在2-5之間,在所述右彈簧夾的左側邊開有等間距間隔的右孔,所述右孔的數(shù)量在2-5之間,所述一個左孔和相應的一個右孔位于同一水平線上,構成一個孔對,第一分割輥包括第一左棍和第一右棍,所述第一左棍和第一右棍通過第一連接器連接在一起,在所述第一連接器的左右兩端開有第一左螺孔和第一右螺孔,第二分割輥包括第二左輥和第二右輥,所述第二左輥和第二右輥通過第二連接器連接在一起,在所述第二連接器的左右兩端開有第二左螺孔和第二右螺孔,在所述第一左輥、第一右輥、第二左輥和第二右輥的表面開有分割槽,所述第一分割輥通過采用螺絲分別將第一連接器的第一左螺孔和第一右螺孔固定在彈簧夾的一個孔對上而固定安裝在彈簧夾上,所述第二分割輥通過采用螺絲分別將第二連接器的第二左螺孔和第二右螺孔固定在彈簧夾的一個孔對上而固定安裝在彈簧夾上。
[0006]本發(fā)明還涉及一種兩級分束加捻紡紗方法,首先,將紡紗裝置通過彈簧夾緊套在前皮輥的中間軸內,經(jīng)過牽伸后的纖維須條從前羅拉和前皮輥之間的鉗口出來后,首先進入第一分割輥,被分割成第一纖維束,而后每束纖維束受到第一初捻作用加捻產(chǎn)生第一須條,第一纖維束在加捻過程中產(chǎn)生第一初等三角區(qū),完成第一級分割加捻;而后,第一須條進入第二分割輥,被分割成第二纖維束,而后每束纖維束受到第二初捻作用加捻產(chǎn)生第二須條,第二纖維束在加捻過程中產(chǎn)生第二初等三角區(qū),完成第二級分割加捻;最后,第二須條在捻度作用加捻產(chǎn)生細紗,第二須條在加捻過程中產(chǎn)生一個最終三角區(qū);第一初等三角區(qū)的高度由第一分割輥的安裝位置決定,第二初等三角區(qū)的高度由第一分割輥和第二分割輥之間的距離決定,最終三角區(qū)的高度由紡紗捻度決定。
[0007]紡紗時,單根粗紗由后羅拉喂入,而后進入牽伸區(qū)進行牽伸,經(jīng)過牽伸后的纖維須條從前羅拉和前皮輥之間的鉗口出來后依次進入第一分割輥和第二分割輥,完成第一級分割加捻和第二級分割加捻,最后在捻度作用下,在最終三角區(qū)內加捻成紗,得到所需的最終細紗。
[0008]本發(fā)明采用基于雙分割輥的兩級分束加捻裝置,可實現(xiàn)對所喂入的單粗紗的兩次分束,并在兩次分束中分別實現(xiàn)初捻,最后再加捻成紗,繼而實現(xiàn)所紡細紗更加具有股線特征,從而改善成紗質量。
【附圖說明】
[0009]圖1為本發(fā)明的紡紗裝置結構示意圖;
[0010]圖2為本發(fā)明的紗線分割加捻過程中三角區(qū)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1]由圖和圖2所示,一種兩級分束加捻紡紗裝置,包括彈簧夾2,彈簧夾2呈梯形結構,彈簧夾2包括左彈簧夾和右彈簧夾,在左彈簧夾和右彈簧夾的右側邊底部加裝有保護塊1,在左彈簧夾的左側邊開有等間距間隔的左孔13,左孔13的數(shù)量在2-5之間,在右彈簧夾的左側邊開有等間距間隔的右孔14,右孔14的數(shù)量在2-5之間,一個左孔13和相應的一個右孔14位于同一水平線上,構成一個孔對,第一分割輥3包括第一左輥12和第一右輥11,第一左輥12和第一右輥11通過第一連接器5連接在一起,在第一連接器5的左右兩端開有第一左螺孔17和第一右螺孔18,第二分割輥4包括第二左輥15和第二右輥16,第二左輥15和第二右輥16通過第二連接器6連接在一起,在第二連接器6的左右兩端開有第二左螺孔19和第二右螺孔20,在第一左輥12、第一右輥11、第二左輥15和第二右輥16的表面開有分割槽,第一分割棍3通過米用螺絲分別將第一連接器5的第一左螺孔17和第一右螺孔18固定在彈簧夾2的一個孔對上而固定安裝在彈簧夾2上,第二分割輥4通過采用螺絲分別將第二連接器6的第二左螺孔19和第二右螺孔20固定在彈簧夾2的一個孔對上而固定安裝在彈簧夾2上。
[0012]—種兩級分束加捻紡紗方法,首先,將紡紗裝置通過彈簧夾2緊套在前皮輥的中間軸內,經(jīng)過牽伸后的纖維須條從前羅拉和前皮輥之間的鉗口出來后,首先進入第一分割輥3,被分割成第一纖維束,而后每束纖維束受到第一初捻作用加捻產(chǎn)生第一須條,第一纖維束在加捻過程中產(chǎn)生第一初等三角區(qū)7,完成第一級分割加捻;而后,第一須條進入第二分割輥4,被分割成第二纖維束,而后每束纖維束受到第二初捻作用加捻產(chǎn)生第二須條,第二纖維束在加捻過程中產(chǎn)生第二初等三角區(qū)8,完成第二級分割加捻;最后,第二須條在捻度作用加捻產(chǎn)生細紗10,第二須條在加捻過程中產(chǎn)生一個最終三角區(qū)9 ;第一初等三角區(qū)7的高度由第一分割輥3的安裝位置決定,第二初等三角區(qū)8的高度由第一分割輥3和第二分割輥4之間的距離決定,最終三角區(qū)10的高度由紡紗捻度決定。
[0013]紡紗時,單根粗紗由后羅拉喂入,而后進入牽伸區(qū)進行牽伸,經(jīng)過牽伸后的纖維須條從前羅拉和前皮棍之間的鉗口出來后依次進入第一分割棍3和第二分割棍4,完成第一級分割加捻和第二級分割加捻,最后在捻度作用下,在最終三角區(qū)10內加捻成紗,得到所需的最終細紗。
【主權項】
1.一種兩級分束加捻紡紗裝置,包括彈簧夾,其特征在于:所述彈簧夾呈梯形結構,所述彈簧夾包括左彈簧夾和右彈簧夾,在所述左彈簧夾和右彈簧夾的右側邊底部加裝有保護塊,在所述左彈簧夾的左側邊開有等間距間隔的左孔,所述左孔的數(shù)量在2-5之間,在所述右彈簧夾的左側邊開有等間距間隔的右孔,所述右孔的數(shù)量在2-5之間,所述一個左孔和相應的一個右孔位于同一水平線上,構成一個孔對,第一分割輥包括第一左輥和第一右輥,所述第一左輥和第一右輥通過第一連接器連接在一起,在所述第一連接器的左右兩端開有第一左螺孔和第一右螺孔,第二分割輥包括第二左輥和第二右輥,所述第二左輥和第二右輥通過第二連接器連接在一起,在所述第二連接器的左右兩端開有第二左螺孔和第二右螺孔,在所述第一左棍、第一右棍、第二左棍和第二右棍的表面開有分割槽,所述第一分割棍通過采用螺絲分別將第一連接器的第一左螺孔和第一右螺孔固定在彈簧夾的一個孔對上而固定安裝在彈簧夾上,所述第二分割輥通過采用螺絲分別將第二連接器的第二左螺孔和第二右螺孔固定在彈簧夾的一個孔對上而固定安裝在彈簧夾上。2.一種兩級分束加捻紡紗方法,其特征在于:首先,將紡紗裝置通過彈簧夾緊套在前皮輥的中間軸內,經(jīng)過牽伸后的纖維須條從前羅拉和前皮輥之間的鉗口出來后,首先進入第一分割輥,被分割成第一纖維束,而后每束纖維束受到第一初捻作用加捻產(chǎn)生第一須條,第一纖維束在加捻過程中產(chǎn)生第一初等三角區(qū),完成第一級分割加捻;而后,第一須條進入第二分割輥,被分割成第二纖維束,而后每束纖維束受到第二初捻作用加捻產(chǎn)生第二須條,第二纖維束在加捻過程中產(chǎn)生第二初等三角區(qū),完成第二級分割加捻;最后,第二須條在捻度作用加捻產(chǎn)生細紗,第二須條在加捻過程中產(chǎn)生一個最終三角區(qū);第一初等三角區(qū)的高度由第一分割輥的安裝位置決定,第二初等三角區(qū)的高度由第一分割輥和第二分割輥之間的距離決定,最終三角區(qū)的高度由紡紗捻度決定。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給出一種兩級分束加捻紡紗裝置和紡紗方法,紡紗裝置包括彈簧夾,在彈簧夾的右側邊底部加裝有保護塊,在彈簧夾的左側邊依次通過第一連接器和第二連接器連接有第一分割輥和第二分割輥,紡紗時,將裝置通過彈簧夾緊套在前皮輥的中間軸內,經(jīng)過牽伸后的纖維須條首先進入第一分割輥,被分割成第一纖維束,而后每束纖維束受到第一初捻作用加捻產(chǎn)生第一須條,第一纖維束在加捻過程中產(chǎn)生第一初等三角區(qū);而后,第一須條進入第二分割輥,被分割成第二纖維束,而后每束纖維束受到第二初捻作用加捻產(chǎn)生第二須條,第二纖維束在加捻過程中產(chǎn)生第二初等三角區(qū);最后,第二須條在捻度作用加捻產(chǎn)生細紗,第二須條在加捻過程中產(chǎn)生一個最終三角區(qū)。
【IPC分類】D01H7/86
【公開號】CN105369408
【申請?zhí)枴緾N201510969824
【發(fā)明人】劉新金, 李瑛慧, 蘇旭中, 張洪, 謝春萍, 徐伯俊, 陳松
【申請人】江南大學
【公開日】2016年3月2日
【申請日】2015年12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