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屬于鉆孔攻絲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鉆床浮動攻絲裝置。
背景技術:
現有的鉆床在攻絲時通常時通過將工件在機床上固定之后,通過電機直接驅動絲攻轉動,對工件進行攻絲,絲攻與工件的相對位置均為固定;但是由于定位不準或是其他總總的原因,通過該總結構下攻絲的工件在螺距上總會出現誤差,使得加工后的工件達不到指定的精準度或是受損,進而無法使用,影響生產成本的同時也浪費人力物力。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攻絲后螺距誤差小的鉆床浮動攻絲裝置。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一種鉆床浮動攻絲裝置,包括固定座、主軸及傳動連接于主軸的絲攻;所述絲攻連接有用于彌補攻絲時的螺距誤差的浮動結構,該浮動結構包括可上下移動穿設于固定座內的軸芯、設于軸芯上并位于固定座上方的上彈性彌補件及設于所述軸芯上并位于固定座下方的下彈性彌補件;所述軸芯與固定座之間設有一助動組件,所述軸芯傳動連接有一角度調節(jié)件。本實用新型中上、下彈性彌補件可在攻絲過程中根據絲攻與螺距之間的誤差進行調整,產生一定的彌補空間,進而減小兩者之間的誤差大小,進而可在整體上減少攻絲后工件的累積誤差,使得攻絲后的工件能夠滿足精準度的要求;助動組件的設置,使得移動產出彌補空間的操作更為便捷,誤差減小迅速,進一步減小累積誤差;角度調節(jié)件可調節(jié)絲攻的相對位置,保證絲攻的軸線與工件相對準,攻絲位置準確,進一步減小誤差。
進一步的,所述上彈性彌補件設置為一壓縮彈簧,該上彈性彌補件套設于所述軸芯上;上彈性彌補件上端連接一止轉墊圈,下端抵至所述固定座上,該止轉墊圈固定套設于軸芯端部;當攻絲的螺距小于實際螺距時,即可控制主軸下拉,使得上彈性彌補件壓縮進而形成彌補空間,使得絲錐下移,進而使得攻絲的螺距與實際螺距相同。
進一步的,所述下彈性彌補件設置為一壓縮彈簧,該下彈性彌補件套設于所述軸芯上;下彈性彌補件的上端抵至主軸上內壁,下端固定連接于軸芯;當攻絲的螺距大于實際螺距時,即可控制主軸上拉,使得下彈性彌補件壓縮進而形成彌補空間,使得絲錐上移,進而使得攻絲的螺距與實際螺距相同。
進一步的,所述助動組件包括對稱設于所述固定座上下部的兩推力球軸承和設于兩推力球軸承之間的滾針軸承,所述軸芯穿設于兩推力球軸承和滾針軸承內;減小軸芯轉動時與固定座之間的摩擦力,進而軸芯轉動更為順暢,攻絲阻力小。
進一步的,所述角度調節(jié)件包括一萬向節(jié),該萬向節(jié)底部通過一法蘭固連于所述軸芯上端。
進一步的,還包括用于控制絲攻與被攻絲工件軸線位于同一直線的攻絲定位件,該攻絲定位件包括絲攻連接套、設于絲攻連接套內的十字滑塊、設于十字滑塊內的第一滾珠及設于十字滑塊與連接套之間的第二滾珠;可有效實現絲攻位置的自動調整,實現底部的絲攻始終與工件對準,進一步保障工件加工的精度。
更進一步的,所述絲攻上端通過一螺套可拆卸的連接于所述絲攻連接套下端;便于更換絲攻。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上、下彈性彌補件可在攻絲過程中根據絲攻與螺距之間的誤差進行調整,產生一定的彌補空間,進而減小兩者之間的誤差大小,進而可在整體上減少攻絲后工件的累積誤差,使得攻絲后的工件能夠滿足精準度的要求。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技術領域的人員更好的理解本實用新型方案,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的描述。
如圖1所示,一種鉆床浮動攻絲裝置,包括固定座1、主軸2以及絲攻3,該絲攻3傳動連接于所述主軸2下端位置;為了減小工件螺距的累積誤差,我們在設置了一個浮動結構,通過該浮動結構可有效、實時的彌補攻絲時的存在的螺距誤差,進而大幅度的減小工件攻絲完成后的累積誤差;具體的,該絲攻3連接有用于的浮動結構,該浮動結構包括軸芯41、上彈性彌補件42以及下彈性彌補件43,所述軸芯41可上下移動穿設于固定座1內,所述上彈性彌補件42設于軸芯41上并位于固定座1上方;具體的,所述上彈性彌補件42設置為一壓縮彈簧,該上彈性彌補件42套設于所述軸芯41上;為了方便調節(jié)絲攻的角度,軸芯41上方傳動連接有一角度調節(jié)件,具體的,該角度調節(jié)件包括一萬向節(jié)8和一止轉墊圈5,該一止轉墊圈5固定套設于軸芯端部,該萬向節(jié)8底部通過一法蘭固連于所述止轉墊圈5;所述上彈性彌補件42上端連接于止轉墊圈5,下端抵至所述固定座上;所述下彈性彌補件43所述軸芯41上并位于固定座1下方,具體的,該下彈性彌補件43設置為一壓縮彈簧,該下彈性彌補件43套設于所述軸芯上;下彈性彌補件43的上端抵至主軸2上內壁,下端固定連接于軸芯;攻絲操作時,當螺桿速度較慢時,攻絲距離比實際螺距大,即可控制絲攻3下拉帶動軸芯41下拉,使得上彈性彌補件42壓縮進而形成彌補空間,進而使得攻絲的螺距與實際螺距相同;若螺桿速度較塊時,攻絲距離比實際螺距小,即可控制絲攻3上推帶動軸芯上推,使得下彈性彌補件43壓縮進而形成彌補空間,進而使得攻絲的螺距與實際螺距相同;從而有效減小攻絲后工件的整體誤差。
進一步的,所述主軸2和絲攻3之間設有一攻絲定位件,該攻絲定位件用于絲攻與被攻絲工件軸線位于同一直線;具體的,該攻絲定位件包括絲攻連接套61、十字滑塊62、第一滾珠63以及第二滾珠64,所述十字滑塊62為設置形設置,水平的設置在絲攻連接套61內,所述第一滾珠63設置在十字滑塊62內,所述第二滾珠64設置在十字滑塊62與連接套61之間的接觸面上,進而使得絲攻3能夠在平行與其軸線的方向上移動,可自動調整至與工件對準的位置;優(yōu)選的,所述絲攻3上端連接有一螺套7,通過該螺套7使得該絲攻可拆卸的連接在絲攻連接套61的下端,便于拆裝絲攻;作為優(yōu)選的,所述軸芯41與固定座1之間設有一助動組件,該助動組件包括兩推力球軸承51和滾針軸承52,所述滾針軸承52設于兩推力球軸承51之間,兩推力球軸承51上下對稱的設于所述固定座1上下部位置,所述軸芯41穿設于兩推力球軸承51和滾針軸承52內;進而在滾動時軸承可有效減小軸芯與固定座之間的摩擦力,使得軸芯移動更為方便。
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應當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