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噴砂機的集砂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是與集砂機有關,更詳而言之是指一種噴砂機的集砂結構。
背景技術:
所謂噴砂作業(yè)即是利用細砂(氧化鋁)以高壓噴出,對特定工作物作加工(噴孔、刻紋…等)的作業(yè),而為避免污染及能回收使用,必須對噴出的細砂作收集的作業(yè)。
一般對噴砂機作細砂回收的集砂結構,皆是利用一鼓風機進行細砂的吸取,再以一集塵袋集行細砂的收集,即相當于一般家用吸塵器的結構。但,此種結構不僅所能收集的容量不多,且細砂亦易將集塵袋的細孔封塞,致使鼓風機的吸力因而大幅減低。再者,由于噴砂機在將細砂噴出進行工件的加工后,于細砂上難免會有雜物(如工件的碎屑)的附著,致使收集后的細砂仍必須經(jīng)由其它過濾機的過濾后才能再度重覆使用,對于回收重覆使用而言相當?shù)牟槐恪?br>
實用新型內(nèi)容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噴砂機的集砂結構,是可以同時進行細砂的收集及過濾的作業(yè)。
為達成上述的目的,本實用新型所提供一種噴砂機的集砂結構,是包含有一機殼,形成有一吸氣口及一排氣口;一鼓風裝置,是可由吸氣口產(chǎn)生一向內(nèi)的吸力,及由排氣口產(chǎn)生一向外的吸力;一噴灑裝置,是設于機殼內(nèi)部,位在吸氣口下方,是能將外界所供給的水源以散狀噴灑而出;一附著裝置,是設于機殼內(nèi)部,位在噴灑裝置下方,具有若干附著球,用以將噴灑裝置噴出的水源及所夾帶的外物附著于其上;一收集裝置,是設于機殼內(nèi)部,位在附著裝置下方,用以收集水源及使外物沉積;一阻隔裝置,是位在排氣口的下方,是能加以阻隔欲由排氣口所吸出的外物。
所述噴砂機的集砂結構,其中噴灑裝置是由若干個噴水管所構成,且各噴水管上形成有多數(shù)預定位置的噴水口。
所述噴砂機的集砂結構,其中附著裝置具有一網(wǎng)狀的籠子及若干數(shù)量的附著球,籠子周壁形成有多數(shù)呈預定孔徑的漏孔,各附著球是置位于籠子內(nèi),且附著球的外徑是大于漏孔的孔徑。
所述噴砂機的集砂結構,其中附著球上形成有若干數(shù)量的縫隙。
所述噴砂機的集砂結構,其中收集裝置具有一集水槽、一隔水板組件及一浮筒,隔水板組件是由若干呈高低不一的隔板所構成,是各依預定間隔直立設置于集水槽中,浮筒是設于集水槽中。
所述噴砂機的集砂結構,其中機殼更連接有一入水管及一排水管,入水管及排水管是連通于集水槽,且入水管的開關是與浮筒連動。
所述噴砂機的集砂結構,其中阻隔裝置是由多數(shù)斜向排列的阻隔板所構成,且各阻隔板是以一左一右形成開口的方式排列。
所述噴砂機的集砂結構,其中更包含有一抽水裝置,是與集水槽和噴灑裝置相連。
所述噴砂機的集砂結構,其中抽水裝置為一抽水馬達。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較佳實施例的正面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1所示實施例的側面結構示意圖;圖3是圖1所示實施例的頂面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貴審查委員,能對本實用新型的特效及目的有深刻的了解與認同,茲列舉以下較佳的實施例,并配合附圖說明于后請參閱圖1至圖3所示,是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第一較佳實施例噴砂機的集砂結構100,其主要包含有一機殼10,一噴灑裝置20、一附著裝置30、一收集裝置40、一阻隔裝置50、一鼓風裝置及一抽水裝置,其中機殼10內(nèi)部形成有一容置空間11,機殼10的頂部二側則分別形成有二個吸氣口12及二個排氣口13,機殼10的一側連接有一入水管14及一排水管15,且入水管14是位在排水管15的上方。
噴灑裝置20是設于機殼10的容置空間11一側內(nèi),且位在吸氣口12的下方;噴灑裝置20是由若干個噴水管21所構成,且各噴水管21上形成有預定位置的噴水口22,使噴水管21可由外界供給水源,并由噴水口22將水源以散狀噴灑而出。
附著裝置30是設于機殼10的容置空間11一側內(nèi),且位在噴灑裝置20的下方;附著裝置30具有一網(wǎng)狀的籠子31及若干數(shù)量的附著球(圖中未示),籠子31是呈封閉狀,而使其內(nèi)部形成一容置區(qū)域,且籠子31周壁形成有多數(shù)呈預定孔徑的漏孔311,各附著球是置位于籠子31的容置區(qū)域內(nèi),且附著球的外徑是大于漏孔311的孔徑,使附著球可常置于籠子31內(nèi),而不致有自漏孔311掉出的情形,并且附著球的外表上形成有若干數(shù)量的縫隙。
收集裝置40是設于機殼10容置空間11的一側內(nèi),而位于附著裝置30的下方;收集裝置40具有一集水槽41、一隔水板組件42及一浮筒(圖中未示),集水槽41具有防漏的功能,且集水槽41的側壁是與入水管14與排水管15連通,隔水板組件42是由若干呈高低不一的隔板所構成,是各依預定間隔直立設置于集水槽41中,浮筒是設于集水槽41中,并與入水管14的一開關(圖中未示)連動。
阻隔裝置50是設于機殼10的容置空間11另一側內(nèi),而位在排氣口13的下方,且位在收集裝置40的側上方;阻隔裝置50是由多數(shù)斜向排列的阻隔板51所構成,且各阻隔板51是以一左一右形成開口的方式排列在排氣口13的下方。
鼓風裝置(圖中未示)為一鼓風機,是設于機殼10上,而可自吸氣口12產(chǎn)生一往內(nèi)的吸力及自排氣口13產(chǎn)生一往外的吸力。
抽水裝置(圖中未示)為一抽水馬達,是用以將集水槽41中的水源抽出,并借由一輸送管將水源導入于噴灑裝置20內(nèi)。
上述即為本實用新型一較佳實施例所提供噴砂機的集砂結構100的主要組成構件,接著再將本實用新型的動作及使用方式介紹如后首先,集砂結構100的吸氣口12是與一噴砂機連通,而當噴砂機啟動進行噴砂作業(yè)時,集砂結構100便可啟動鼓風裝置使吸氣口12產(chǎn)生預定的吸力,而將噴砂機所噴出的細砂自吸氣口12吸入于機殼10的容置空間11中,此時所進入的細砂會先經(jīng)由噴灑裝置20所灑出的水份所含帶而往下落入于附著裝置30中,并會由水份所含帶而進入于附著球的縫隙中,而在附著球上的水份便會因重力的原故而滴落至下方的集水槽41中,此時便會有些許的細砂嵌置于附著球的縫隙內(nèi),而其它的細砂則會隨水份掉落于集水槽41之中,并在集水槽41內(nèi)所沉積,而當鼓風裝置啟動時,排氣口13亦會產(chǎn)生一往外的吸力,使由吸氣口12所吸入的氣體便可再經(jīng)由阻隔裝置50而由排氣口13所輸出于外,且在氣體經(jīng)過各阻隔板51時,氣體所夾帶的細微水份汽及少許的細砂便會受阻隔板51的阻隔而嵌積在阻隔板51上,使由排氣口13所排出的氣體便不會帶有細砂及微塵。
另外,當收集裝置40的浮筒位置低于預定的高度時即集水槽41內(nèi)的水位較低時,浮筒43會開啟入水管14的開關,而導入水源至集水槽41中,而在當浮筒高于預定的高度時即集水槽41內(nèi)的水位較高時,便會連動關閉入水管14的開關,使入水管14不再導入水源,使集水槽41內(nèi)的水源可維持于一定的量,以因應噴灑裝置20的所需,亦能使細砂于集水槽41中所沉積的效果較佳。
接著,當需將集砂結構100內(nèi)的細砂清出時,則可借由排水管15將集水槽41中的水份及細砂清出,及由開啟機殼10的門扇(圖中未示)而將附著裝置30及阻隔裝置50所嵌置的細砂清出。
所以,本實用新型所提供噴砂機的集砂結構,不僅其結構前所未見,且更有優(yōu)于以往集砂機的新功效產(chǎn)生,實已具備新型專利的要件,為保障創(chuàng)作人的苦思心血,爰依法為本實用新型提出申請。
權利要求1.一種噴砂機的集砂結構,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機殼,形成有一吸氣口及一排氣口;一鼓風裝置,是與吸氣口及排氣口相連;一噴灑裝置,是設于機殼內(nèi)部,位在吸氣口下方;一附著裝置,是設于機殼內(nèi)部,位在噴灑裝置下方,具有若干附著球;一收集裝置,是設于機殼內(nèi)部,位在附著裝置下方;一阻隔裝置,是位在排氣口的下方。
2.如權利要求1所述噴砂機的集砂結構,其特征在于,其中噴灑裝置是由若干個噴水管所構成,且各噴水管上形成有多數(shù)預定位置的噴水口。
3.如權利要求1所述噴砂機的集砂結構,其特征在于,其中附著裝置具有一網(wǎng)狀的籠子及若干數(shù)量的附著球,籠子周壁形成有多數(shù)呈預定孔徑的漏孔,各附著球是置位于籠子內(nèi),且附著球的外徑是大于漏孔的孔徑。
4.如權利要求3所述噴砂機的集砂結構,其特征在于,其中附著球上形成有若干數(shù)量的縫隙。
5.如權利要求1所述噴砂機的集砂結構,其特征在于,其中收集裝置具有一集水槽、一隔水板組件及一浮筒,隔水板組件是由若干呈高低不一的隔板所構成,是各依預定間隔直立設置于集水槽中,浮筒是設于集水槽中。
6.如權利要求5所述噴砂機的集砂結構,其特征在于,其中機殼更連接有一入水管及一排水管,入水管及排水管是連通于集水槽,且入水管的開關是與浮筒連動。
7.如權利要求1所述噴砂機的集砂結構,其特征在于,其中阻隔裝置是由多數(shù)斜向排列的阻隔板所構成,且各阻隔板是以一左一右形成開口的方式排列。
8.如權利要求1所述噴砂機的集砂結構,其特征在于,其中更包含有一抽水裝置,是與集水槽和噴灑裝置相連。
9.如權利要求8所述噴砂機的集砂結構,其特征在于,其中抽水裝置為一抽水馬達。
專利摘要一種噴砂機的集砂結構,是包含有一機殼,形成有一吸氣口及一排氣口;一鼓風裝置,是可由吸氣口產(chǎn)生一向內(nèi)的吸力,及由排氣口產(chǎn)生一向外的吸力;一噴灑裝置,是設于機殼內(nèi)部,位在吸氣口下方,是能將外界所供給的水源以散狀噴灑而出;一附著裝置,是設于機殼內(nèi)部,位在噴灑裝置下方,具有若干附著球,用以將噴灑裝置噴出的水源及所夾帶的外物附著于其上;一收集裝置,是設于機殼內(nèi)部,位在附著裝置下方,用以收集水源及使外物沉積;一阻隔裝置,是位在排氣口的下方,是能加以阻隔欲由排氣口所吸出的外物。
文檔編號B24B9/00GK2609711SQ0325752
公開日2004年4月7日 申請日期2003年5月9日 優(yōu)先權日2003年5月9日
發(fā)明者李義隆 申請人:高僑自動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