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漂浮建筑構造及建造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漂浮建筑構造及建造方法,可適用于采煤沉陷水域的漂浮建筑構造及建造。所述的建筑構造包括:漂浮基座、構筑物和漂浮模塊,漂浮基座及其承載的構筑物構成漂浮模塊,并通過水下重力式基礎固定,在重力式基礎與漂浮模塊之間有牽拉連接或者樁基插接。所述的建造方法:構筑物由漂浮基座承載,結合牽拉或者樁基固定位置。優(yōu)點:水上漂浮建造模式在建筑技術層面上,具有建造工藝先進、抗?jié)B性強、自重較輕、耐久性好、靈活性強等優(yōu)勢,在一定程度上對建筑本身具有一定保護作用,能較好地應對洪澇等自然災難帶來的危害;就地解決采煤塌陷區(qū)居民安置問題,為城鎮(zhèn)化建設提供一種新型的建造方式與居住形態(tài);拓展新的生存空間,滿足建設用地需求,緩解人地矛盾。
【專利說明】一種漂浮建筑構造及建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漂浮建筑的構造及建造技術,特別是一種采煤沉陷水域的漂浮建筑構造及建造方法。
【背景技術】
[0002]在我國,大量采煤沉陷水域由于受到穩(wěn)沉年限、水質(zhì)環(huán)境等諸多因素的制約,既有建筑建造方式一般為疏排積水后的填充造地基建。
[0003]存在問題:疏排填充只適用于少數(shù)積水量較少的區(qū)域,而沉陷水域大多面積較大、分布較廣,塌陷深度及積水量都達到一定程度,采用填充方式難度很大:一是填充材料缺乏,二是工程量過于浩大和繁重、投入費用較高,三是工程時間過長。而且,造地搞基建對地質(zhì)狀況和穩(wěn)沉年限都有嚴格要求,不但進行勘探及建造投入較大、對房屋建造方式也有諸多限制,還要面臨后續(xù)礦震及沉陷引起的構筑物不均勻變形等問題,居住安全系數(shù)不高。尤其,現(xiàn)有已穩(wěn)沉可復墾的土地相對較少,在未來幾年、幾十年甚至更長時間,大量非穩(wěn)沉區(qū)都不能及時開發(fā)利用。
[0004]目前,我國僅有類似漁排的漂浮建造方式,一般由木板及泡沫材料搭建浮力平臺,用于支撐漂浮構筑物。這種建造技術相對簡單,缺乏相應配套設施,電力與生活用水等均取自附近陸地,僅是一種臨時性建筑,不宜長期居住,也不適用于采煤沉陷水域的建筑建造。
【發(fā)明內(nèi)容】
[0005]技術問題:本發(fā)明針對采煤沉陷水域這一特殊環(huán)境,提供一種漂浮建筑構造及建造方法,解決現(xiàn)有的漂浮建筑不能長期居住和結構不適用于采煤沉陷水域的問題。
[0006]技術方案:本發(fā)明的目的通過漂浮建筑構造及建造方法實現(xiàn):
所述的建筑構造包括:漂浮基座、構筑物和漂浮模塊,漂浮基座及其承載的構筑物構成漂浮模塊,并通過水下重力式基礎固定,在重力式基礎與漂浮模塊之間有牽拉連接或者樁基插接。
[0007]所述的漂浮基座包括:漂浮基座底板、漂浮基座側板、空室結構和輕質(zhì)填充物,漂浮基座底板與漂浮基座側板圍合形成空室結構,內(nèi)部采用輕質(zhì)填充物填充或者利用為水下空間。
[0008]所述的重力式基礎為水下基礎,或者水下墩基。
[0009]所述的牽拉連接為伸縮鋼纜。
[0010]所述的樁基插接為樁柱、滾軸連接件和套管,樁柱上端伸出水面,與漂浮基座及構筑物側面的滾軸連接件相連接,外罩套管與構筑物連接成一體。
[0011]所述的建造方法:構筑物由漂浮基座承載,結合牽拉或者樁基固定位置;
首先,制作中空的漂浮基座,可選用鋼筋混凝土或鋼材等圍合形成空室結構,內(nèi)部采用輕質(zhì)填充物填充或者利用為水下空間;所述的填充物可選用聚苯乙烯泡沫EPS等輕質(zhì)材料;利用空室結構,實現(xiàn)基座的剛度、強度、水密性和漂浮性; 其次,通過多個單元式的漂浮基座按需組合、相互連接,擴大或改變基座平面,將工廠規(guī)模化生產(chǎn)的建筑模塊及設施,安裝在漂浮基座上,構成漂浮模塊;每個模塊上都安裝若干建筑及配套設施,各個漂浮模塊之間,以及與其它結構之間可方便連接或拆卸,實現(xiàn)漂浮模塊的拆分移動和自由組合;
最后,將漂浮模塊通過兩種方式固定位置:一種是樁基式,在水底預埋水下基礎,并在其上建造樁柱伸出水面,水上部分的樁柱與漂浮基座及構筑物側面的滾軸連接件相連接,外罩套管與構筑物連接成一體,支持漂浮模塊隨水位變化沿樁柱上下浮動;二種是牽拉式,在水底修建水下墩基,由固定在其上的伸縮鋼纜,牽拉漂浮模塊。
[0012]有益效果: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漂浮建造可以在滿足底部浮力和水壓力要求的同時,達到荷載平衡。既不需要高額耗費去處理地基,也不必受地質(zhì)狀況及穩(wěn)沉條件所限,只需根據(jù)自然環(huán)境和水域特征,將多個單元的漂浮模塊組合形成有機的建筑體系,即可有效連接陸路與水路。構筑物和配套的延展性管道皆可隨水位變化而浮動。而且,通過漂浮模塊的拆分與組裝,可以隨勢而變地自由組織空間結構和區(qū)域布局,不但具備靈活性和發(fā)展性,還能通過水漲屋高或移動位置以趨避洪澇等災害。其主要優(yōu)點:
(I)以水上漂浮的結構方式,提供一種在采煤沉陷水域建造構筑物的新形式,使沉陷水域的開發(fā)利用不受水質(zhì)環(huán)境、地質(zhì)狀況及穩(wěn)沉條件所限。
[0013](2)水上漂浮建造模式在建筑技術層面上,具有建造工藝先進、抗?jié)B性強、自重較輕、耐久性好、靈活性強等優(yōu)勢,在一定程度上對建筑本身具有一定保護作用,能較好地應對洪澇等自然災難帶來的危害。
[0014](3)就地解決采煤塌陷區(qū)居民安置問題,為城鎮(zhèn)化建設提供一種新型的建造方式與居住形態(tài)。
[0015](4)在人地資源緊張、城市發(fā)展受困的緊迫形勢下,該發(fā)明為解決當前用地危機提供一種新途徑和新技術,可在保證耕地紅線的前提下,拓展新的生存空間,滿足建設用地需求,緩解人地矛盾。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6]圖1為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例漂浮結構示意圖。
[0017]圖2為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例漂浮結構示意圖。
[0018]圖3為本發(fā)明的漂浮模塊的移動與組合結構示意圖。
[0019]圖中:1、漂浮基座;2、漂浮基座底板;3、漂浮基座側板;4、空室結構;5、輕質(zhì)填充物;6、水下空間;7、水下基礎;8、樁柱;9、滾軸連接件;10、水下墩基;11、伸縮鋼纜;12、套管;13、構筑物;14、漂浮模塊;15、漂浮模塊的組合連接。
【具體實施方式】
[0020]實施例1:本發(fā)明的漂浮建筑構造及建造方法:
所述的建筑構造包括:漂浮基座1、構筑物13和漂浮模塊14,漂浮基座I及其承載的構筑物13構成漂浮模塊14,并通過水下重力式基礎固定,在重力式基礎與漂浮模塊之間有牽拉連接或者樁基插接。
[0021]所述的漂浮基座I包括:漂浮基座底板2、漂浮基座側板3、空室結構4和輕質(zhì)填充物5,漂浮基座底板2與漂浮基座側板3圍合形成空室結構4,內(nèi)部采用輕質(zhì)填充物5填充或者利用為水下空間6。
[0022]所述的重力式基礎為水下基礎7,或者水下墩基10。
[0023]所述的牽拉連接為伸縮鋼纜11。
[0024]所述的樁基插接為樁柱8、滾軸連接件9和套管12,樁柱8上端伸出水面,與漂浮基座I及構筑物13側面的滾軸連接件9相連接,外罩套管12與構筑物連接成一體。
[0025]所述的建造方法:構筑物由漂浮基座承載,結合牽拉或者樁基固定位置;
在圖1中,首先,制作中空的漂浮基座1,可選用鋼筋混凝土或鋼材等圍合形成空室結構4,內(nèi)填輕質(zhì)填充物5或者利用為水下空間6 ;所述的填充物可選用聚苯乙烯泡沫EPS等輕質(zhì)材料;利用空室結構,實現(xiàn)基座的剛度、強度、水密性和漂浮性;
其次,通過多個單元式的漂浮基座I按需組合、相互連接,擴大或改變基座平面,將工廠規(guī)模化生產(chǎn)的建筑模塊及設施,安裝在漂浮基座I上,構成漂浮模塊14,每個模塊上都安裝若干建筑及配套設施。如圖3,各個漂浮模塊之間,以及與其它結構之間可方便連接或拆卸,實現(xiàn)漂浮模塊的組合連接15 ;
最后,將漂浮模塊14以樁基方式固定位置:在水底預埋水下基礎7,并在其上建造樁柱8伸出水面,水上部分的樁柱與漂浮基座I及構筑物13側面的滾軸連接件9相連接,外罩套管12與構筑物連接成一體,支持漂浮模塊隨水位變化沿樁柱上下浮動。
[0026]實施例2:在圖2中,首先制作漂浮基座1,由漂浮基座底板2和漂浮基座側板3圍合形成空室結構4,內(nèi)部采用輕質(zhì)填充物5填充或者利用為水下空間6。將如此多個單元式的漂浮基座按需組合、相互連接,擴大或改變基座平面。然后,把工廠規(guī)?;a(chǎn)的構筑物13及配套設施,安裝在漂浮基座上,構成漂浮模塊14。在圖3中,以單元式的組合連接方式,使各個模塊便于拆分移動,實現(xiàn)漂浮模塊的組合連接15。
[0027]最后,將漂浮模塊14以牽拉方式固定位置:修建水下墩基10,由固定在其上的伸縮鋼纜11,牽拉漂浮模塊14。
[0028]其它與實施例1相同,相同部分略。
【權利要求】
1.一種漂浮建筑構造,其特征是:該漂浮建筑構造包括:漂浮基座、構筑物和漂浮模塊,漂浮基座及其承載的構筑物構成漂浮模塊,并通過水下重力式基礎固定,在重力式基礎與漂浮模塊之間有牽拉連接或者樁基插接; 所述的漂浮基座包括:漂浮基座底板、漂浮基座側板、空室結構和輕質(zhì)填充物,漂浮基座底板與漂浮基座側板圍合形成空室結構,內(nèi)部采用輕質(zhì)填充物填充或者利用為水下空間; 所述的重力式基礎為水下基礎,或者水下墩基; 所述的牽拉連接為伸縮鋼纜; 所述的樁基插接為樁柱、滾軸連接件和外罩套管,樁柱上端伸出水面,與漂浮基座及構筑物側面的滾軸連接件相連接,外罩套管與構筑物連接成一體。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漂浮建筑構造的建造方法,其特征是:構筑物由漂浮基座承載,結合牽拉或者樁基固定位置; 首先,制作中空的漂浮基座,可選用鋼筋混凝土或鋼材等圍合形成空室結構,內(nèi)部采用輕質(zhì)填充物填充或者利用為水下空間;所述的輕質(zhì)填充物可選用聚苯乙烯泡沫EPS等輕質(zhì)材料;利用空室結構,實現(xiàn)基座的剛度、強度、水密性和漂浮性; 其次,通過多個單元式的漂浮基座按需組合、相互連接,擴大或改變基座平面,將工廠規(guī)?;a(chǎn)的建筑模塊及設施,安裝在漂浮基座上,構成漂浮模塊;每個模塊上都安裝若干建筑及配套設施,各個模塊之間,以及與其它結構之間可方便連接或拆卸,實現(xiàn)漂浮模塊的拆分移動和自由組合; 最后,將漂浮模塊通過兩種方式固定位置:一種是樁基式,在水底預埋水下基礎,并在其上建造樁柱伸出水面,水上部分的樁柱與漂浮基座及構筑物側面的滾軸連接件相連接,外罩套管與構筑物自成一體,支持漂浮模塊隨水位變化沿樁柱上下浮動;二種是牽拉式,在水底修建水下墩基,由固定在其上的伸縮鋼纜,牽拉漂浮模塊。
【文檔編號】B63B35/44GK103786842SQ201410074108
【公開日】2014年5月14日 申請日期:2014年3月3日 優(yōu)先權日:2014年3月3日
【發(fā)明者】賈寧, 胡偉, 王東權, 戚靖驊, 谷申申 申請人:中國礦業(yè)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