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旅客登機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通常稱之為旅客登機橋的飛機裝載橋,該登機橋具有封閉通道,以便乘客在機場中飛機停放地與候機樓之間轉移。這樣的登機橋由若干段可伸縮的艙段組成,停放時,諸艙段處于收縮狀態(tài);當飛機裝載或卸載時,可以伸展至位于適當停放地的飛機,并與之對接。終端為一個連接艙組件的登機橋有一個與飛機艙門口相接的門,該門提供了登機橋與飛機之間的出入口。
應當指出,一部旅客登機橋必須既能伸展至與飛機相接并可在一定角度范圍內移動,又能與艙門距地面高度各不相同的各種類型的飛機相配合。為此,這種登機橋通常安裝在帶升降登機橋用的升降裝置的、由輪子支撐的結構上。
通常,這種支撐結構中的升降裝置包括一對支撐可伸縮通道的端部艙段的升降支腿,支腿的位置大致在該艙段的縱向中部。。這種構造具有以下缺點因為支撐結構距連接艙組件尚有一段距離,故升降支腿的任何移動都將在連接艙那端引起加倍的移動,這使得控制系統(tǒng)復雜化,當所加的修正量依賴于登機橋在各特定情況下的伸展長度時,尤其如此。
此外,當調整可升降支腿以便升降登機橋時,登機橋相對于地面的總的角度變化量會引起支腿或多或少地偏離垂線,從而使支腿中產(chǎn)生不希望有的應力。
本發(fā)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種旅客登機橋,充分地避免上述缺點。
在本發(fā)明的登機橋中,可升降支撐結構與連接艙組件接合,并裝有一種裝置,該裝置通過不斷改變通道傾角使連接艙組件的底板基本上保持水平,使可升降結構的軸線基本上保持鉛垂。
不難看出,通過將支撐結構安裝在連接艙組件上而不是距該組件有一段距離,將會使升降登機橋的控制系統(tǒng)大大簡化,因為在這種情況下,連接艙組件的運動與升降裝置的運動精確地相對應。
在本發(fā)明的一個推薦的實施形態(tài)中,升降裝置只有一條升降腿,該升降腿的軸線基本上沿著通道艙段的縱軸線穿過連接艙組件,而該組件則部分地偏置在通道的一側。
采用一條升降腿具有以下優(yōu)點可以避免采用兩條升降腿所必需解決的同步協(xié)調問題,而且連接艙的偏置為乘客無障礙地通過該艙室提供了足夠的空間。因此,橫跨乘客通道的連接艙組件的壁與升降腿之間的距離最好不小于登機橋其它乘客通過處的最小寬度。
升降腿最好鉸接在梁上,該梁沿與連接艙組件毗鄰的登機橋通道艙段向前伸出。這樣,升降腿既支撐通道艙段又直接支撐連接艙,避免了連接艙組件和通道艙段鉸接處的過度的應力。
連接艙組件最好帶有一個水平檢測器開關,該開關在該組件偏離水平狀態(tài)時啟動,給在該艙室及其毗鄰的通道艙段之間工作的諸如千斤頂類的裝置以能量,使連接艙恢復水平狀態(tài),因而也能確保升降腿維持垂直狀態(tài)。
下面結合附
圖1至4舉例說明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形態(tài)。
圖1和圖2為具有本發(fā)明結構的、分別處于收縮和伸展狀態(tài)的登機橋的側視圖。
圖3為登機橋艙室端部的剖視透視圖。
圖4為登機橋艙室端部的水平剖面草圖。
登機橋有一個截面呈矩形的封閉通道1,該通道有一個與毗連機場候機樓的圓形建筑物2相連接的固定端,和一個連接端3。該登機橋可以由圖1所示的收縮位置伸展至圖2所示的與飛機對接的位置,對接時,位于連接端3上的連接艙組件4與飛機艙門口接合。
為此,通道1由圖2所示的三個可伸縮的艙段5、6和7組成,最外面的艙段7由一個帶輪子的支撐結構8支撐,下面還將對此作進一步說明。
為了使登機橋能與距地面高度各不相同的飛機艙門對接,支撐結構有一條升降支腿9,該支腿從一個由連接艙組件4中的控制器控制的電動小車11蟶涎由臁 升降支腿9由兩段伸縮桿12、13組成,內桿12的下端固定在小車11上,外桿13在一個保護管15內且向上延伸穿過連接艙組件4的主體14。該連接艙組件主體的底板16由框架17支承,框架17被固定在升降支腿外桿13的下端并鉸接在一對平行的梁18上,這對梁剛性地安裝在框架兩側上通道外艙段7的下表面并向前伸出。
升降支腿9靠位于其頂端的電動機由螺桿驅動,使支腿的外桿13帶動連接艙組件4及其毗鄰的通道1的端部一起升降。這會引起通道相對于地面的斜度發(fā)生變化,但是當連接艙組件4出現(xiàn)任何水平偏差時,位于其頂部的水平檢測器開關21就會工作,通過連接在該組件與通道艙段7之間的電動千斤頂22使連接艙組件回復到水平位置。
將升降支腿定位在登機橋的盡頭是為了使它能作用于連接艙組件4上,該支腿的任何運動都準確地使該組件產(chǎn)生相同的運動。因此,與那些升降腿布置在距登機盡頭若干英呎處的普通登機橋的控制系統(tǒng)相比,本發(fā)明連接艙組件的運動控制系統(tǒng)要簡單得多。連接艙底板16與通道艙段7的底板23之間的任何傾斜度差都由一端鉸接在例如連接艙組件底板16上而對面一端可相對于底板自由滑動的板24來適應。通過調整連接艙組件使之保持水平,升降支腿9便自動地保持垂直狀態(tài),就避免了由于升降支腿偏離垂線超過了相當于通道艙段角位移的角度而引起的過度的應力。升降支腿軸線穿過登機橋的縱軸線,但是,在本發(fā)明的這個實施例中,艙室組件4按圖4所示那樣被部分地移至登機橋通道的一側。這就確保升降腿保護管15與連接艙一側之間有適當?shù)目臻g,以便乘客按圖中箭頭所示的路徑順利通過艙室。保護管15和與其相應一側的連接艙壁之間的最小距離不小于穿過登機橋的其余乘客通道段的最小寬度。
控制登機橋運動的設備位于保護管的另一側,接近升降支腿。因此,與升降腿距連接艙有一段距離的登機橋相比,連接控制設備與驅動小車并操縱升降支腿的電機所需的纜蠅較矩。
連接艙組件4以普通的方式與一個連接段25相結合,該連接段有一個門,乘客可以通過此門上下飛機,該連接段5連接艙組件主體的部分圓周段14相貫,以確保其對準飛機艙門口。為此,連接段帶有滾輪26(圖中僅部分顯示),該滾輪在圖3所示的軌道27上繞連接艙組件主體14的底板16的外周滾動,連接段的移動及位置控制可由任何通常適用的裝置來完成。
環(huán)繞著連接艙組件主體14的伸縮式或六角手風琴式艙壁(圖中未示出)可與連接段25相貫,從而在組件主體段14和連接段25之間保持一個通道。這樣的裝置結構是一般的慣例,故不需詳細說明。同樣,圖4所示的手動控制件28以公知的方式裝在連接段25的一側,圍繞門口30的周邊,并帶有一個可變形的緩沖件31。當?shù)菣C橋處于工作位置時,該緩沖件環(huán)繞飛機艙門口與飛機機側接合。
盡管在這個推薦的方案中將連接艙組件移到主通道艙段的一側,但是很顯然,在某些情況下通道可以做得更寬,使升降支腿保護管15的兩側都有乘客通道。此外,如果需要的話,單條升降支腿可以由兩條布置在連接艙中兩側的升降支腿代替,乘客通道在兩支腿之間。當然,在這種情況下,需要使該兩條支腿的動作同步。
權利要求
1.一種旅客登機橋,由支撐在可升降支撐結構(8)上的通道(1)及其乘客出口端的連接艙組件(4)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升降支撐結構(8)連接在連接艙組件(4)上,且裝有裝置(21、22),該裝置通過改變通道的傾角使連接艙組件的底板基本上保持水平,而使可升降支撐結構的軸線基本上保持垂直。
2.按權利要求1的一種旅客登機橋,其中,可升降的支撐結構(8)有一條升降支腿(9),該支腿的軸線大致在登機橋通道(1)的縱軸線處穿過連接艙組件(4),而連接艙組件(4)部分地偏在通道(1)的一側。
3.按權利要求2的一種旅客登機橋,包括從與連接艙組件鄰接的通道(1)向前伸出的梁(18),該梁鉸接在升降支腿(9)上,以便支腿既支撐連接艙組件(4)又直接支撐通道(1)。
4.按權利要求1的一種旅客登?,其中,暑欩数_裝灞3炙?、所术V嵯弒3執(zhí)怪鋇淖爸冒ㄒ桓鱟霸諏硬兆榧 )上的水平檢測器開關(21),該開關在連接艙組件偏離水平狀態(tài)時啟動,帶動裝置(22),從而使連接艙組件恢復水平狀態(tài)。
全文摘要
一種由支撐在可升降支撐結構(8)上的通道(1)和通道的乘客出口端的連接艙組件(4)組成的旅客登機橋,其特征在于可升降支撐結構(8)連接在連接艙組件(4)上,另外還有裝置(21、22),通過改變通道道的傾角使連接艙組件的底板保持水平,使可升降支撐結構的軸線保持垂直。
文檔編號B64F1/305GK1031976SQ8810654
公開日1989年3月29日 申請日期1988年8月3日 優(yōu)先權日1987年8月3日
發(fā)明者彼得·唐內基, 彼得·托馬斯·加克斯 申請人:通用電器機械處理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