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燃機的配氣正時控制裝置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使用電動馬達對作為內燃機的機閥的吸氣閥、排氣閥的開閉定時進行可變控制的內燃機的配氣正時控制裝置。
【背景技術】
[0002]近來,在內燃機的配氣正時控制裝置中,提供了通過將電動馬達的旋轉力經由減速機構傳遞到凸輪軸來使曲軸與凸輪軸的相對旋轉相位的控制響應性、控制性提高的內燃機的配氣正時控制裝置。
[0003]例如,在以下的專利文獻I所記載的配氣正時控制裝置中,作為應用于產生旋轉力的上述電動馬達,采用了在馬達的線圈的通電切換機構使用了電刷的直流(DC)馬達。在該直流(DC)馬達中,在設置于馬達軸的外周的轉子卷繞有線圈,并且設有永久磁鐵作為在馬達殼體的內周面與上述轉子的外周對置配置的定子。此外,以下,將附帶電刷的直流(DC)馬達的電刷稱為“第一電刷”。而且,上述馬達軸、轉子通過球軸承等的軸承以旋轉自如的方式得以軸支承。另外,作為向上述直流馬達供給電力的單元,使用了由集電環(huán)和電刷(以下,稱為“第二電刷”)構成的機構。即,利用這樣的結構,能夠利用馬達的旋轉力經由減速機構使凸輪軸相對于正時鏈輪相對旋轉。
[0004]另外,在以下的專利文獻2、專利文獻3公開了其應用對象是燃料栗,但連接有噪聲降低部件的附帶電刷的直流(DC)馬達。
[0005]現有技術文獻
[0006]專利文獻
[0007]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0 - 255543號公報
[0008]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08 - 215121號公報
[0009]專利文獻3:日本特開平11 - 44270號公報
【發(fā)明內容】
[0010]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0011]此外,以往,在上述專利文獻I所記載的配氣正時控制裝置中,由于使用附帶電刷的直流(DC)馬達,所以附帶電刷馬達在第一電刷與馬達部的整流子之間,伴隨放電而產生電磁噪聲。因此,如上述專利文獻2、3所記載那樣,作為噪聲降低部件,例如,連接有扼流圈、電容器等。
[0012]然而,在上述專利文獻I所記載的配氣正時控制裝置中,作為與燃料栗用的馬達不同,向上述附帶電刷的直流馬達供給電力的單元,使用由集電環(huán)和向上述直流馬達供給電力的第二電刷構成的機構,所以上述第二電刷和構成相對于上述第二電刷相對運動的上述集電環(huán)的導體具有相互滑動接觸的構造。因此,與在上述第一電刷與馬達部的整流子(換向器)之間產生的噪聲相同,在上述第二電刷與集電環(huán)之間也產生伴隨放電的電磁噪聲。因此,特別是,在本發(fā)明所涉及的配氣正時控制裝置中,該噪聲降低部件對于在上述第一電刷與馬達部的整流子之間產生的伴隨放電的電磁噪聲和在上述第二電刷與集電環(huán)之間也伴隨放電的電磁噪聲雙方,必須有效地進行噪聲的降低。
[0013]此外,一般來說,若電子裝置動作,則在其本身產生電磁噪聲作為電磁波。因此,對于車載用的電子裝置,必須將給予其它裝置的電磁波的影響限制在最小限。作為這樣的影響的基本的評價方法所涉及的標準,例如由iso、IEC、CISPR等國際組織發(fā)行了標準,請根據需要參照。
[0014]在本發(fā)明、上述的現有技術中的問題,特別是在使用電動馬達對作為內燃機的機閥的吸氣閥、排氣閥的開閉定時進行可變控制的內燃機的配氣正時控制裝置中,需要制止在上述的第一電刷與馬達部的整流子之間、再有在第二電刷與集電環(huán)之間的伴隨放電的電磁噪聲向該裝置的外部泄漏,特別是,在上述的內燃機的配氣正時控制裝置中,必須有效地利用受限的汽車的發(fā)動機室的空間,不必要地不占用空間很重要。換句話說,有效地制止產生的電磁噪聲的泄漏,并且較小地維持該裝置本身所占的體積成為重要的課題。另外,由于配氣正時控制裝置是直接安裝于發(fā)動機的裝置,所以由于與針對作為噪聲降低部件的電磁噪聲發(fā)射抑制單兀的振動的對策、再有構成該電磁噪聲發(fā)射抑制單兀的電子部件的熱破壞相關聯(lián),也考慮其散熱性變得重要。
[0015]因此,本發(fā)明是為了消除上述的現有技術中的課題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如下的配氣正時控制裝置,特別是在內燃機的配氣正時控制裝置中,能夠有效地抑制向該裝置的外部的噪聲泄漏,并且不使該裝置所占的體積增加必要以上就能提高其可靠性。
[0016]用于解決課題的方案
[0017]為了解決上述課題,在本發(fā)明中,例如采用權利要求書所記載的結構。S卩,提供了如下的內燃機的配氣正時控制裝置,具備:驅動旋轉體(正時鏈輪111),傳遞來自內燃機的曲軸的旋轉力;從動旋轉體(環(huán)狀部件114),從上述驅動旋轉體傳遞旋轉力,并且固定于凸輪軸;中間旋轉體(馬達軸118),由至少具備球軸承的軸承機構軸支承于上述從動旋轉體,并且相對于上述驅動旋轉體能夠相對旋轉地設置;減速機構(117),使上述中間旋轉體相對于上述驅動旋轉體相對地旋轉,來將上述中間旋轉體的旋轉減速并傳遞到上述從動旋轉體;電動馬達(103),將上述中間旋轉體相對于上述驅動旋轉體相對旋轉地設置,通過來自外部的電流的供給進行旋轉驅動;以及殼體(115),與上述驅動旋轉體一體設置,且在內部收納上述電動馬達,其中,上述電動馬達相對于上述凸輪軸相對地旋轉運動,并且還相對于上述殼體相對地旋轉運動,該配氣正時控制裝置還具備:通電切換機構(整流子(換向器)124),設置于上述殼體的內部,且包括用于切換向上述電動馬達的線圈的通電的電刷(304a,304b);供電機構(彈簧309a、309b),其設置于上述殼體與外部設備之間,且包括用于將來自該外部設備的電流向上述通電切換機構供電的電刷(303a、303b),并且,將由電感元件和電容性元件構成的電磁噪聲發(fā)射抑制單元設置于上述供電機構的電刷的電源側。
[0018]發(fā)明效果
[0019]根據上述的本發(fā)明的內燃機的配氣正時控制裝置,發(fā)揮如下的優(yōu)異的效果,S卩,提供了能夠有效地抑制向裝置的外部的噪聲泄漏,并且不使該裝置所占的體積增加必要以上就能使其可靠性提高的配氣正時控制裝置。
【附圖說明】
[0020]圖1是表示本發(fā)明的一實施方式的內燃機的配氣正時控制裝置的整體結構、以及放大表示其一部分(A部)的展開立體圖。
[0021]圖2是上述圖1所示的配氣正時控制裝置的剖視圖。
[0022]圖3是表示上述圖1所示的配氣正時控制裝置中的電源連接器單元的一個例子的圖。
[0023]圖4是表示上述圖1所示的配氣正時控制裝置中的配氣正時控制裝置的一個例子的圖。
[0024]圖5是表示上述圖4所示的閥時機控制裝置的A — A’以及B — B’剖面的剖視圖。
[0025]圖6是表示上述的配氣正時控制裝置的外觀的立體圖。
[0026]圖7是本發(fā)明的其它實施例的內燃機的配氣正時控制裝置的正面概略圖。
[0027]圖8是表示上述圖7所示的閥時機控制裝的S — S’剖面的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8]以下,參照附圖對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進行詳細的說明。此外,以下,在用于對本發(fā)明的實施例進行說明的附圖中,作為原則,對相同的構成要素標注相同的符號,省略說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