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礦井窄條帶開采殘采區(qū)局部充填煤柱置換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公開了中小礦井窄條帶開采殘采區(qū)局部充填煤柱置換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形成U形通風系統(tǒng)?準備殘采區(qū)充填材料?充填殘采區(qū);在充填殘采區(qū)時,采用自移履帶式充填系統(tǒng),以前進式充填方式或后退式充填方式,向條帶采空區(qū)域進行充填,其中,前述前進式充填方式包括:前進式充填后退式煤柱置換異步開采方式,前述后退式充填方式包括:后退式充填后退式煤柱置換同步開采方式、后退式充填后退式煤柱置換異步開采方式。本發(fā)明的有益之處在于:安全性好,煤柱置換率高。
【專利說明】
中小礦井窄條帶開采殘采區(qū)局部充填煤柱置換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殘采區(qū)煤柱置換方法,具體涉及一種中小礦井窄條帶開采殘采區(qū) 局部充填煤柱置換方法,屬于煤炭開采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 "窄條帶"開采是基于淺埋深薄基巖煤層開采而提出的一種保水采煤方法。條帶開 采設計中一般條帶開采寬度都在30m-40m及以上,目前采礦界的共識是將80m以上條帶采寬 稱為寬條帶開采,小于30m條帶采寬稱為窄條帶開采,30m-80m之間的條帶采寬稱為普通條 帶開采。"窄條帶"開采很難完全按照標準的長壁體系布置工作面,只是在為了保水的條件 下應用。陜北榆神府煤田大開發(fā)初期為了支持地方經(jīng)濟的發(fā)展,曾在一些區(qū)域劃分了地方 煤礦開采區(qū),最初井型很小,大都采用舊房柱式開采。近年來經(jīng)過關停非法小煤窯、資源整 合,已經(jīng)發(fā)展成〇.3Mt/a以上,采煤方法已經(jīng)和正在進行改造。其中一部分礦井地處保水區(qū) 域,而且埋藏深度淺,煤層厚度大,當前廣泛應用"窄條帶"保水開采作為過渡性開采方法。 開采系統(tǒng)采用長壁布置,一般采用"采12留8"方案,即每開采12m寬條帶煤體,留8m寬條帶煤 柱支撐頂板及上覆蓋層,保護含水層,同時采過10個左右條帶煤體后留設20m寬隔離煤柱, 這種開采方式工作面采出率在50 %左右。"窄條帶"保水開采作為陜北中小煤礦過渡性的一 種保水開采方法,當前開采后形成的殘采區(qū)均未進行充填復采??紤]到殘采區(qū)域普遍留設 的12m寬條帶煤柱穩(wěn)定性好,這就為后期在資金,特別是復采技術能充分保證的前提下開展 局部充填保水開采置換條帶煤柱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0003] 本發(fā)明即是為原采用"采12留8"開采方案形成殘采區(qū)后,通過充填方式置換條帶 煤柱的一種殘采區(qū)局部充填采煤方法。
【發(fā)明內(nèi)容】
[0004]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中小礦井窄條帶開采殘采區(qū)局部充填煤柱置換方法, 該煤柱置換方法不僅安全性好,而且煤柱置換率高。
[0005] 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標,本發(fā)明采用如下的技術方案:
[0006] -種中小礦井窄條帶開采殘采區(qū)局部充填煤柱置換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 步驟:
[0007] Stepl、形成U形通風系統(tǒng):
[0008] 開采10個條帶,有10個條帶煤柱后,留設一個隔離煤柱,采用后退式置換方式置換 條帶煤柱,殘采區(qū)域的氧氣濃度達到正常值后,從隔離煤柱開始,朝著最初的條帶煤柱方 向,逐漸封閉采空條帶區(qū)域兩個端頭部分,最終形成一個U形通風系統(tǒng),新鮮風流自運輸順 槽進入,吹過被置換的條帶煤柱工作面后,污風沿回風順槽返回至回風大巷;
[0009] Step2、準備殘采區(qū)充填材料:
[0010] 以地表風積砂作為主料、碎石或粉煤灰作為骨料、水泥作為膠合劑,加適量水混合 后獲得混合料,即殘采區(qū)充填材料;
[0011] Step3、充填殘采區(qū):
[0012] 采用自移履帶式充填系統(tǒng),以前進式充填方式或后退式充填方式,向條帶采空區(qū) 域進行充填,其中,前述前進式充填方式包括:前進式充填后退式煤柱置換異步開采方式, 前述后退式充填方式包括:后退式充填后退式煤柱置換同步開采方式、后退式充填后退式 煤柱置換異步開采方式。
[0013] 前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tepl中,前述條帶的寬度為12m,條帶煤柱的寬度為 8m,隔離煤柱的寬度為20m。
[0014] 前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tepl中,封閉采空條帶區(qū)域兩個端頭時,采用磚結構 風墻進行封閉。
[0015] 前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tepl中,置換條帶煤柱過程中,第1排條帶煤柱被置 換采出后,將第1排條帶煤柱和第2排條帶煤柱間的磚結構風墻打開,再開采第2排條帶煤 柱,以此類推,持續(xù)形成穩(wěn)定的U形通風系統(tǒng)。
[0016] 前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tep2中,前述地表風積砂、碎石或粉煤灰、水泥三者 之間的配比為6:3:1。
[0017] 前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tep3中,采用前進式充填后退式煤柱置換異步開采 方式時,在煤柱置換開采前,由隔離煤柱朝邊界煤柱方向,對各條帶煤柱間的條帶采空區(qū)域 充填,以前進式充填完所有條帶采空區(qū)域,然后對充填后的條帶采空區(qū)域進行封閉,形成U 形通風系統(tǒng)后再采用后退方式置換開采條帶煤柱。
[0018] 前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tep3中,采用前進式充填后退式煤柱置換異步開采 方式充填時,條帶采空區(qū)域的充填帶緊靠條帶煤柱,充填寬度8m,并留下4m的作業(yè)與通風通 道。
[0019] 前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tep3中,采用后退式充填后退式煤柱置換同步開采 方式時,先對第1條帶煤柱與邊界煤柱間的條帶采空區(qū)域進行充填,充填時,混合料緊靠邊 界煤柱充填,充填長度為切眼長度,充填寬度取8m,邊界煤柱與第1條帶煤柱間的8m寬條帶 采空區(qū)域充填完畢后,打開第1與第2條帶煤柱間的密閉,在第1與第2條帶煤柱間的條帶采 空區(qū)域進行充填,第1與第2條帶煤柱間的條帶采空區(qū)域充填完畢后,進行第1條帶煤柱的置 換開采,第1條帶煤柱置換開采的同時,進行第2與第3條帶煤柱間的條帶采空區(qū)域充填,置 換第2條帶煤柱的同時,充填第3與第4條帶煤柱間條帶采空區(qū)域,以此類推,直至將所有條 帶煤柱全部置換、充填完畢。
[0020] 前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tep3中,采用后退式充填后退式煤柱置換異步開采 方式時,先后退式充填完所有條帶采空區(qū)域,然后對充填后的條帶采空區(qū)域進行封閉,形成 U形通風系統(tǒng)后再采用后退方式開采條帶煤柱。
[0021] 本發(fā)明的有益之處在于:
[0022] (1)安全性好
[0023]無論是前進式充填后退式煤柱置換異步開采方式,還是后退式充填后退式煤柱置 換同步/異步開采方式,都避免了由于個別煤柱意外破壞造成頂板巖層大范圍破壞的可能 性,大大提高了置換開采過程中煤柱整體的安全性;
[0024] (2)煤柱置換率高
[0025]無論是前進式充填后退式煤柱置換異步開采方式,還是后退式充填后退式煤柱置 換同步/異步開采方式,都能夠?qū)l帶煤柱全部置換出來,煤柱置換率極高。
【附圖說明】
[0026] 圖1是采12留8條帶開采后殘采區(qū)示意圖;
[0027] 圖2是條帶采空區(qū)域端部采取封閉措施后的殘采區(qū)示意圖;
[0028] 圖3(a)是充填第1與第2條帶煤柱間條帶采空區(qū)域的示意圖;
[0029] 圖3(b)是置換第1條帶煤柱同時充填第2與第3條帶煤柱間條帶采空區(qū)域的示意 圖;
[0030] 圖3(c)是置換第2條帶煤柱同時充填第3與第4條帶煤柱間條帶采空區(qū)域的示意 圖;
[0031 ]圖3(d)是置換條帶煤柱完畢后采空區(qū)充填狀況示意圖;
[0032] 圖4是后退式充填后退式煤柱置換異步開采示意圖;
[0033] 圖5是前進式充填后退式煤柱置換異步開采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34]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具體的介紹。
[0035]以榆神府礦區(qū)中小煤礦為例。
[0036] 一、形成U形通風系統(tǒng)
[0037] 國家安全監(jiān)管總局國家煤礦安監(jiān)局關于在小煤礦推行專用回風井、壁式采煤方法 和支護方式改革的通知(安監(jiān)總煤行〔2007〕216號)第三條規(guī)定,小煤礦必須采用壁式采煤 方法,采煤工作面必須形成全風壓通風系統(tǒng),至少保持兩個暢通的安全出口,一個通到進風 巷道,另一個通到回風巷道。
[0038] 參照圖1,開采10個條帶,每個條帶的寬度為12m,有10個條帶煤柱(每個條帶煤柱 的寬度為8m)后,留設一個隔離煤柱,隔離煤柱的寬度為20m。
[0039] 殘采區(qū)條帶煤柱被置換采出之前,應使風流保持正常運行。
[0040] 殘采區(qū)條帶煤柱被置換時,采用后退式置換方式。為防止風流短路,必須將已采空 的條帶區(qū)域兩個端頭進行封閉。封閉前應檢測采空區(qū)的瓦斯?jié)舛取0濃度和氧氣濃度,將采 空區(qū)瓦斯稀釋,并排出有毒、有害氣體,以便為工人在殘采區(qū)作業(yè)創(chuàng)造良好的環(huán)境。當殘采 區(qū)域的氧氣濃度達到正常值后,從隔離煤柱開始,朝著最初的條帶煤柱方向,即由第10排條 帶煤柱向第1排條帶煤柱方向逐漸封閉采空條帶區(qū)域兩個端頭部分,最終形成一個U形通風 系統(tǒng)。
[0041] 參照圖2,新鮮風流自運輸順槽進入,吹過被置換的條帶煤柱工作面后,污風沿回 風順槽返回至回風大巷。
[0042] 封閉殘采區(qū)條帶采空區(qū)域兩個端頭時,為防止漏風,采用磚結構風墻對條帶采空 區(qū)域兩個端頭進行封閉。置換條帶煤柱過程中,第1排條帶煤柱被置換采出后,先將第1排條 帶煤柱和第2排條帶煤柱間的磚結構風墻打開,再開采第2排條帶煤柱,以此類推,持續(xù)形成 穩(wěn)走的U形通風系統(tǒng)。
[0043]二、準備殘采區(qū)充填材料
[0044]榆神府礦區(qū)中小煤礦地處毛烏素沙漠的邊緣地帶,地表大部分為典型的風成沙丘 及風沙灘,具有豐富的黃砂資源,風積砂可作為殘采區(qū)主要的充填原料。
[0045] 毛烏素沙漠風積砂天然干密度在1.53-1.64g/cm3,比重一般在2.63-2.67之間,粒 徑以細粒為主,粉粒及黏粒含量極少,屬于細砂級。風積砂物質(zhì)組成以石英、長石等輕礦物 為主,重礦物含量少但種類較多,以角閃石、綠簾石和石榴石為主。
[0046] 風積砂粒度成分以細砂(0.25mm-〇. 1mm)為主,極細砂(0. lmm-0.05mm)次之,中砂 (0.25mm-〇. 5mm)較少,大于0.5mm和小于0.05mm者含量極少。風積砂的不均勾系數(shù)為1.54-3.79,曲率系數(shù)多在1.0-2.36之間,中值粒徑d 5Q為0.097-0.215,屬于級配不良的細砂,屬低 壓縮性土。風積砂抗剪強度較低,理論粘聚力為0,存在顆粒間交錯鑲嵌與咬合作用所形成 的結構力,但數(shù)值較小,試驗測得c值1 · 05kPa-l2 · 98kPa,料直25° -31°。
[0047]由于風積砂粒徑過小,理論粘聚力為0,屬于不良級配且無粘性,因此,如果不添加 部分骨料與膠合劑,顆粒之間沒有嵌擠作用,風積砂將不易壓實,殘采區(qū)條帶采空區(qū)域充填 后的風積砂帶穩(wěn)定性可能達不到強度要求。
[0048] 因此,考慮在風積砂中加入一定配比的粗骨料和少量膠凝材料,來增強風積砂材 料的整體強度。
[0049] 孔玉坤在《水泥粉煤灰穩(wěn)定風積砂路用性能的研究》一文中指出,采用風積砂、粉 煤灰和水泥混合物:
[0050] (1)取配比風積砂:粉煤灰(〈0.074mm含量為79% ):水泥=57:35:8時,無側限抗壓 強度可達3.14MPa;
[0051 ] (2)取配比風積砂:粉煤灰(〈0.074mm含量為79 % ):水泥=82:10:8時,無側限抗壓 強度為1.35MPa。
[0052] 周慂波等在《水泥穩(wěn)定風積砂作為路面基層材料的試驗研究利用》一文中指出,采 用風積砂、碎石和水泥混合物,取配比水泥:碎石:風積砂=12.5:30.5:66時,7d無側限抗壓 強度可達2.32MPa。
[0053] 因此,在榆神府礦區(qū)地方中小煤礦淺埋深條件下(主采煤層埋深基本在150m以 內(nèi)),以地表風積砂作為主料,以碎石或粉煤灰作為骨料,以水泥作為膠合劑,加適量水混合 后獲得混合料,即殘采區(qū)充填材料。經(jīng)檢測,該混合料7d無側限抗壓強度可達lMPa-3MPa,基 本可以滿足淺埋煤層井下殘采區(qū)條帶采空區(qū)域充填的需要。
[0054] 針對榆神府礦區(qū)井下條帶充填的實際情況,作為一種優(yōu)選的方案,地表風積砂、碎 石或粉煤灰、水泥三者之間的配比為6:3:1。經(jīng)檢測,在該配比下,無側限抗壓強度可達 2MPa _3MPa〇
[0055] 此外,榆神府礦區(qū)中小煤礦地表具有豐富的風積砂資源,采用風積砂、碎石或粉煤 灰、水泥、水的混合充填材料(即混合料),相比于矸石充填或膏體充填具有明顯的優(yōu)勢。 [0056]三、充填殘采區(qū)
[0057] 由于風積砂細砂含量較多,所以進行水砂充填時,排泥難度會較大。
[0058] 同時,由于榆神府礦區(qū)中小煤礦主采煤層頂?shù)装寰鄮r,泥巖不僅遇水穩(wěn)定性 大幅下降,而且會造成工作面排水任務艱巨。
[0059] 因此,充填殘采區(qū)時,不采用水砂充填方式,而采用以風積砂為主體的混合料充填 方式。
[0060] 充填系統(tǒng)采用自移履帶式充填系統(tǒng),主要由帶式輸送機、轉載機、自移式履帶充填 機及拋砂輸送帶組成。充填工藝設計為地表風積砂、碎石或粉煤灰、水泥經(jīng)軌道或輸送帶至 采盤區(qū)儲藏硐室,加水后混合料經(jīng)轉載機至運輸順槽(輔運順槽)膠帶,利用自移式履帶充 填機向充填機前端拋砂輸送帶運送混合料,向條帶采空區(qū)域進行充填。
[0061]殘采區(qū)充填時,既可以采用前進式充填方式,也可以采用后退式充填方式。
[0062] 1、后退式充填方式
[0063] 采用后退式充填時,具體還可采用以下兩種方式。
[0064] (1)后退式充填后退式煤柱置換同步開采方式
[0065]參照圖3(a),充填時先對第1條帶煤柱與邊界煤柱間的條帶采空區(qū)域進行充填,利 用自移式履帶充填機向充填機前端拋砂輸送帶運送混合料,向條帶采空區(qū)域進行充填。充 填時,混合料緊靠邊界煤柱充填,充填長度為切眼長度,充填寬度取8m,即風積砂充填體與 第1條帶煤柱間留4m寬度作為工人作業(yè)與通風通道。邊界煤柱與第1條帶煤柱間的8m寬條帶 采空區(qū)域充填完畢后,打開第1與第2條帶煤柱間的密閉,在第1與第2條帶煤柱間的條帶采 空區(qū)域進行充填。第1與第2條帶煤柱間的條帶采空區(qū)域充填完畢后,即可進行第1條帶煤柱 的置換開米。
[0066]參照圖3(b),第1條帶煤柱置換開采的同時,進行第2與第3條帶煤柱間的條帶采空 區(qū)域充填。當置換第2個條帶煤柱時,應將第1與第2條帶煤柱間的充填條帶與采空區(qū)進行封 閉,以防漏風。
[0067]參照圖3(c),置換第2條帶煤柱的同時,充填第3與第4條帶煤柱間條帶采空區(qū)域。 [0068]以此類推,直至將所有條帶煤柱全部置換、充填完畢。
[0069]參照圖3(d),條帶煤柱置換與充填完畢后,共形成11個風積砂充填條帶。
[0070] 這種充填方式較好地實現(xiàn)了條帶煤柱的置換與條帶采空區(qū)域的充填同時進行,工 作效率較高。
[0071] (2)后退式充填后退式煤柱置換異步開采方式
[0072]此種開采方式的過程是:先后退式充填完所有條帶采空區(qū)域,然后對充填后的條 帶采空區(qū)域進行封閉,形成U形通風系統(tǒng)后再采用后退方式開采條帶煤柱。
[0073]參照圖4,由邊界煤柱朝隔離煤柱方向,先對各條帶煤柱間的條帶采空區(qū)域充填。 充填時條帶采空區(qū)域的充填帶緊靠條帶煤柱,充填寬度8m,并留下4m的作業(yè)與通風通道。充 填第1與第2條帶煤柱間的條帶采空區(qū)域時,充填帶緊靠第1條帶煤柱,充填寬度8m,與隔離 煤柱間留4m的作業(yè)與通風通道,充填完畢后及時封閉充填第1與第2條帶煤柱兩個端頭,接 著進行第2與第3條帶煤柱間條帶采空區(qū)域的充填,以此類推,直到充填完第10與隔離煤柱 間條帶采空區(qū)域后封閉,形成正規(guī)的U形通風系統(tǒng),即可著手進行第1條帶煤柱的置換開采。 [0074]在后退式充填中,異步開采方式相比于同步開采方式,在條帶煤柱的穩(wěn)定性、預防 頂板大范圍垮落、防止通風系統(tǒng)風流短路等方面都比較有優(yōu)勢,更有利于保證開采區(qū)域圍 巖整體安全,因此采用后退式充填時,以異步開采方式為優(yōu)選。
[0075] 2、前進式充填方式
[0076] 考慮避免后退式充填過程中,由于個別煤柱意外破壞造成頂板巖層大范圍破壞的 可能性,我們可以采用前進式充填后退式煤柱置換異步開采方式。
[0077] 前進式充填后退式煤柱置換異步開采方式,即在煤柱置換開采前,由隔離煤柱朝 邊界煤柱方向,先對各條帶煤柱間的條帶采空區(qū)域充填,以前進式充填完所有條帶采空區(qū) 域,充填時條帶采空區(qū)域的充填帶緊靠條帶煤柱,充填寬度8m,并留下4m的作業(yè)與通風通 道;充填結束后,對充填后的條帶采空區(qū)域進行封閉,形成U形通風系統(tǒng)后再采用后退方式 置換開采條帶煤柱。
[0078]參照圖5,充填隔離煤柱與第10條帶煤柱間的條帶采空區(qū)域時,充填帶緊靠第10條 帶煤柱,充填寬度8m,與隔離煤柱間留4m的作業(yè)與通風通道,充填完畢后及時封閉充填隔離 煤柱與第10條帶煤柱兩個端頭,接著進行第10與第9條帶煤柱間條帶采空區(qū)域的充填,以此 類推,直到充填完第1條帶煤柱與邊界煤柱間條帶采空區(qū)域,同時形成正規(guī)的U形通風系統(tǒng), 即可著手進行第1條帶煤柱的置換開采。
[0079] 前進式充填后退式煤柱置換異步開采方式避免了由于個別煤柱意外破壞造成頂 板巖層大范圍破壞的可能性,大大提高了置換開采過程中煤柱整體的安全性。
[0080] 需要說明的是,上述實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發(fā)明,凡采用等同替換或等效變 換的方式所獲得的技術方案,均落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內(nèi)。
【主權項】
1. 一種中小礦井窄條帶開采殘采區(qū)局部充填煤柱置換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 驟: Step 1、形成U形通風系統(tǒng): 開采10個條帶,有10個條帶煤柱后,留設一個隔離煤柱,采用后退式置換方式置換條帶 煤柱,殘采區(qū)域的氧氣濃度達到正常值后,從隔離煤柱開始,朝著最初的條帶煤柱方向,逐 漸封閉采空條帶區(qū)域兩個端頭部分,最終形成一個U形通風系統(tǒng),新鮮風流自運輸順槽進 入,吹過被置換的條帶煤柱工作面后,污風沿回風順槽返回至回風大巷; Step2、準備殘采區(qū)充填材料: 以地表風積砂作為主料、碎石或粉煤灰作為骨料、水泥作為膠合劑,加適量水混合后獲 得混合料,即殘采區(qū)充填材料; Step3、充填殘采區(qū): 采用自移履帶式充填系統(tǒng),以前進式充填方式或后退式充填方式,向條帶采空區(qū)域進 行充填,其中,所述前進式充填方式包括:前進式充填后退式煤柱置換異步開采方式,所述 后退式充填方式包括:后退式充填后退式煤柱置換同步開米方式、后退式充填后退式煤柱 置換異步開采方式。2.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tep 1中,所述條帶的寬度為12m,條帶煤 柱的寬度為8m,隔離煤柱的寬度為20m。3. 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tepl中,封閉采空條帶區(qū)域兩個端頭 時,采用磚結構風墻進行封閉。4. 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tepl中,置換條帶煤柱過程中,第1排條 帶煤柱被置換采出后,將第1排條帶煤柱和第2排條帶煤柱間的磚結構風墻打開,再開采第2 排條帶煤柱,以此類推,持續(xù)形成穩(wěn)定的U形通風系統(tǒng)。5.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tep2中,所述地表風積砂、碎石或粉煤 灰、水泥三者之間的配比為6:3:1。6.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tep3中,采用前進式充填后退式煤柱置 換異步開采方式時,在煤柱置換開采前,由隔離煤柱朝邊界煤柱方向,對各條帶煤柱間的條 帶采空區(qū)域充填,以前進式充填完所有條帶采空區(qū)域,然后對充填后的條帶采空區(qū)域進行 封閉,形成U形通風系統(tǒng)后再采用后退方式置換開采條帶煤柱。7. 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tep3中,采用前進式充填后退式煤柱置 換異步開采方式充填時,條帶采空區(qū)域的充填帶緊靠條帶煤柱,充填寬度8m,并留下4m的作 業(yè)與通風通道。8.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tep3中,采用后退式充填后退式煤柱置 換同步開采方式時,先對第1條帶煤柱與邊界煤柱間的條帶采空區(qū)域進行充填,充填時,混 合料緊靠邊界煤柱充填,充填長度為切眼長度,充填寬度取8m,邊界煤柱與第1條帶煤柱間 的8m寬條帶采空區(qū)域充填完畢后,打開第1與第2條帶煤柱間的密閉,在第1與第2條帶煤柱 間的條帶采空區(qū)域進行充填,第1與第2條帶煤柱間的條帶采空區(qū)域充填完畢后,進行第1條 帶煤柱的置換開采,第1條帶煤柱置換開采的同時,進行第2與第3條帶煤柱間的條帶采空區(qū) 域充填,置換第2條帶煤柱的同時,充填第3與第4條帶煤柱間條帶采空區(qū)域,以此類推,直至 將所有條帶煤柱全部置換、充填完畢。9.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tep3中,采用后退式充填后退式煤柱置 換異步開采方式時,先后退式充填完所有條帶采空區(qū)域,然后對充填后的條帶采空區(qū)域進 行封閉,形成U形通風系統(tǒng)后再采用后退方式開采條帶煤柱。
【文檔編號】E21C41/18GK106089206SQ201610344565
【公開日】2016年11月9日
【申請日】2016年5月23日
【發(fā)明人】邵小平, 武軍濤, 柴敬, 李瑞千, 蔡小林
【申請人】西安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