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基于dm-rs的增強pdcch的搜索空間處理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無線通信技術領域,特別涉及基于解調用導頻(DM-RS)的增強下行控制信道(PDCCH)的搜索空間處理方法。
背景技術:
傳統(tǒng)PDCCH即第8版本(簡稱為R8)或R9或RlO的TOCCH,占用I 3個OFDM符號,其控制信道單元(CCE)由9個資源單元組(REG)組成,共36個資源單元(RE)。為了支持盲檢測,傳統(tǒng)的I3DCCH引入了搜索空間,每個UE在搜索空間內完成對聚合等級為I、2、4、8的控制信息的盲檢測。傳統(tǒng)PDCCH中的CCE為連續(xù)排列,在物理資源映射之前需要做加擾 和交織處理以保證獲得較好的頻域分集增益并且實現(xiàn)小區(qū)間干擾隨機化。隨著載波聚合(CA)、多點協(xié)作(CoMP)等技術的引入,傳統(tǒng)HXXH的容量受限,增加HXXH的OFDM符號數(shù)是一種較為直接的解決方法,但是該方法具有以下問題不具有后向兼容性。為了解決該問題,現(xiàn)有技術提出了常用、且相對而言比較好的一種方法基于DM-RS的增強H)CCH。該基于DM-RS的增強HXXH位于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區(qū)域,并且與roSCH采用頻分復用(FDM)的方式復用。但是,對于基于DM-RS的增強H)CCH,其搜索空間不能按照傳統(tǒng)PDCCH搜索空間的設計,原因為傳統(tǒng)roccH覆蓋全帶寬,其搜索空間設計采用CCE連續(xù)排序的方式,通過交織來獲得頻域分集增益;而增強roccH由于利用DM-RS獲得波束賦形增益,其要求每個UE的控制信息對時頻資源的占用要與roSCH—致,即連續(xù)占據(jù)roSCH區(qū)域的全部ofdm符號并且集中在連續(xù)的若干子載波上,這樣,若采用傳統(tǒng)roccH搜索空間的設計則UE的控制信息無法獲得頻域分集增益,并且容易受到頻域信道深衰落的影響而無法保證可靠性。因此,一種基于DM-RS的增強PDCCH的搜索空間的設計是當前亟待解決的技術問題。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提供了基于DM-RS的增強HXXH的搜索空間處理方法,以幫助基于DM-RS的增強roccH獲得頻域分集增益,并提高roccH的容量。本發(fā)明提供的技術方案包括一種基于DM-RS的增強I3DCCH的搜索空間處理方法,該方法包括對增強PDCCH中所有控制信道單元CCE按照頻率升序的方式連續(xù)排序,得到CCE序列;對所述CCE序列進行交織排序,得到搜索空間。 一種基于DM-RS的增強I3DCCH的搜索空間處理方法,該方法包括針對聚合等級L,以L為單位將增強HXXH中所有CCE分組,所述L取值為1、2、4、8 ;對所有CCE組的序號進行交織排序,得到搜索空間。
一種基于DM-RS的增強HXXH的搜索空間處理方法,該方法應用于承載增強HXXH的RB對對稱分布在系統(tǒng)帶寬兩側,包括將增強I3DCCH中的CCE劃分為兩個CCE片段;對系統(tǒng)帶寬一側的CCE片段進行排序,得到搜索空間。由以上技術方案可以看出,本發(fā)明中,通過上述三種方法能夠實現(xiàn)基于DM-RS的增強HXXH的搜索空間,幫助基于DM-RS的增強HXXH獲得頻域分集增益、調度增益,從而保證可靠性并且提高roccH的容量;進一步地,本發(fā)明能夠有效支持UE通過盲檢測方式獲得控制信息,與R8/R9/R10中的roccH盲檢測保持一致。
圖I示出了本發(fā)明提供的增強PDCCH的CCE示意圖;圖2為本發(fā)明實施例I提供的流程圖;圖3為本發(fā)明實施例I提供的交織排序流程圖;圖4為本發(fā)明實施例2提供的流程圖;圖5為本發(fā)明實施例3提供的CCE劃分CCE片段示意圖;圖6為本發(fā)明實施例3提供的RB對中CCE片段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為了使本發(fā)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yōu)點更加清楚,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行詳細描述。從背景技術可以看出,增強HXXH由于利用DM-RS獲得波束賦形增益,其要求每個UE的控制信息對時頻資源的占用要與I3DSCH —致,因此,基于DM-RS的增強PDCCH的搜索空間不能按照傳統(tǒng)roccH搜索空間的設計方法設計,本發(fā)明提供了基于DM-RS的增強HXXH的搜索空間的設計方法,以幫助基于DM-RS的增強HXXH獲得頻域分集增益、調度增益,從而保證可靠性并且提高roccH的容量。下面通過三個實施例對本發(fā)明提供的方法進行描述首先,在描述以下三個實施例之前,先對增強PDCCH的資源信息進行描述在本發(fā)明中,承載增強HXXH的RB對可以采用靜態(tài)配置或半靜態(tài)配置。其中,若采用靜態(tài)配置,則該承載增強roccH的RB對可以連續(xù),可以離散,或者平均分布在系統(tǒng)帶寬兩側。若采用半靜態(tài)配置,則可以通過下行資源分配類型0/1/2指示該承載增強HXXH的RB對。另外,與傳統(tǒng)roCCH的CCE定義不同,本發(fā)明中,增強I3DCCH的CCE可通過以下方式定義: Ic尸個連續(xù)子載波*PDSCH的OFDM符號數(shù)。其中12須被< 整除,參數(shù)C尸為小區(qū)專用參數(shù)(cell-specific),由eNB通過RRC半靜態(tài)配置。圖I示出了本發(fā)明提供的增強roccH的CCE。增強PDCCH中的每個RB對包含#☆個CCE ( Kbce = I2 / C,而每個CCE與DM-RS端口之間需要建立——對應的關系,即每個RB對中的第i個CCE與DM-RS端口 7+i對應,也就是說,第i個CCE上信息的解調基于DM-RS端口 7+i,其中/ = 0,1,-I。優(yōu)選地,若某I個DM-RS組中各端口對應的CCE分別使用預編碼矢量
,,其中預編碼矢量均為列矢量,該DM-RS組使用到Ndmes個端口,《。, …,、^為該DM-RS組中的各DM-RS的端口號,Ndmes為該DM-RS組中使用到的端口數(shù),那么將這些預
編碼矢量級聯(lián)為預編碼矩陣
權利要求
1.一種基于DM-RS的增強PDCCH的搜索空間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方法包括 對增強I3DCCH中所有控制信道單元CCE按照頻率升序的方式連續(xù)排序,得到CCE序列; 對所述CCE序列進行交織排序,得到搜索空間。
2.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對CCE序列進行交織排序包括 對CCE序列進彳T調整; 按照逐行寫入的原則將調整后的所有CCE的序號送入列數(shù)為設定值G的塊交織器中,按照逐列讀出的原則將得到的所有CCE的序號作為交織排序后的所有CCE的序號。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以下公式對CCE序列進行調整
4.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方法進一步包括 針對一搜索空間,根據(jù)該搜索空間對應的聚合等級、候選I3DCCH的編號確定對應的CCE序號。
5.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據(jù)搜索空間對應的聚合等級、候選PDCCH的編號確定對應的CCE序號包括將通過下式
6.一種基于DM-RS的增強PDCCH的搜索空間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方法包括 針對聚合等級L,以L為單位將增強HXXH中所有CCE分組,所述L取值為1、2、4、8 ; 對所有CCE組的序號進行交織排序,得到搜索空間。
7.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方法進一步包括 針對每一搜索空間,根據(jù)該搜索空間對應的聚合等級、候選roccH的編號確定對應的CCE組序號。
8.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據(jù)該搜索空間對應的聚合等級、候選HXXH的編號確定對應的CCE組序號包括 將通過下式算的值確定為對應的CCE組序號; 其中,Yk由Hashing函數(shù)生成,m' = m+M(L) ·ηα,πι為候選TOCCH的編號,Μω為搜索空間對應的聚合等級下候選PDCCH的數(shù)量,nCI為CIF值,^^為針對該搜索空間對應的聚合等級下增強PDCCH中所有CCE分成的CCE組的總數(shù)。
9.根據(jù)權利要求I或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增強HXXH的CCE通過以下方式定義個連續(xù)子載波*PDSCH的OFDM符號數(shù),其中12被C尸整除,參數(shù)為小區(qū)專用參數(shù),由eNB通過RRC半靜態(tài)配置。
10.根據(jù)權利要求I或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增強HXXH中的CCE與DM-RS端口之間具有——對應的關系,具體為第i個CCE與DM-RS端口 7+i——對應。
11.一種基于DM-RS的增強HXXH的搜索空間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方法應用于承載增強HXXH的RB對對稱分布在系統(tǒng)帶寬兩側,包括 將增強roCCH中的CCE劃分為兩個CCE片段; 對系統(tǒng)帶寬一側的CCE片段進行排序,得到搜索空間。
12.根據(jù)權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CCE片段與DM-RS端口之間具有——對應的關系,具體為第i個CCE片段與DM-RS端口 7+i——對應。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提供了基于DM-RS的增強PDCCH的搜索空間處理方法,其中一種方法包括對增強PDCCH中所有控制信道單元CCE按照頻率升序的方式連續(xù)排序,得到CCE序列;對所述CCE序列進行交織排序,得到搜索空間。
文檔編號H04L1/00GK102904666SQ20111021202
公開日2013年1月30日 申請日期2011年7月27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7月27日
發(fā)明者陳哲, 池連剛, 魯智, 李婧, 吳聯(lián)海, 王浩 申請人:普天信息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