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電子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顯示屏的喚醒方法及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智能終端的快速發(fā)展,為了提高智能終端顯示圖像時的靈活性,越來越多的智能終端開始采用雙屏設計,即智能終端的正反兩面均設置有顯示屏。例如,可以在智能終端的正面設置液晶顯示屏或有機發(fā)光二極管(英文: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簡稱:OLED)顯示屏,在智能終端的背面設置電子墨水顯示屏。
相關技術中,采用雙屏設計的智能終端中,由于液晶顯示屏的使用頻率較高,因此一般將液晶顯示屏作為主屏,將電子墨水屏作為副屏。當接收到屏幕喚醒指令(例如用戶按下電源鍵)時,一般默認喚醒主屏,且該主屏上可以顯示有屏幕切換按鈕,當用戶點擊該切換按鈕時,智能終端即可關閉主屏,喚醒副屏。
但是,由于相關技術中,雙屏終端接收到屏幕喚醒指令時默認喚醒主屏,當用戶希望使用副屏時,還需要再進行其他操作才能喚醒副屏,現(xiàn)有的顯示屏喚醒方法的操作較為繁瑣,靈活性較低。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為了解決相關技術中,雙屏終端顯示屏的喚醒方法操作繁瑣、靈活性較低的問題,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顯示屏的喚醒方法及裝置,能夠根據(jù)雙屏終端的主體與水平面的夾角選擇喚醒合適的屏幕,無需用戶繁瑣操作,提高了屏幕喚醒的靈活性。
本發(fā)明實施方式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種顯示屏的喚醒方法,應用于雙屏終端中,所述雙屏終端包括主體、位于所述主體的正面的主屏和位于所述主體的背面的副屏,所述方法包括:接收屏幕喚醒指令;根據(jù)所述屏幕喚醒指令,檢測所述雙屏終端的主體與水平面之間的夾角;根據(jù)所述夾角,將所述主屏和所述副屏中的一者確定為目標顯示屏;喚醒所述目標顯示屏。
本發(fā)明實施方式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種顯示屏的喚醒裝置,應用于雙屏終端中,所述雙屏終端包括主體、位于所述主體的正面的主屏和位于所述主體的背面的副屏,所述裝置包括:接收單元,用于接收屏幕喚醒指令;檢測單元,用于根據(jù)所述屏幕喚醒指令,檢測所述雙屏終端的主體與水平面之間的夾角;確定單元,用于根據(jù)所述夾角,將所述主屏和所述副屏中的一者確定為目標顯示屏;第一喚醒單元,用于喚醒所述目標顯示屏。
本發(fā)明提供的顯示屏喚醒方法及裝置,能夠根據(jù)終端主體與水平面的夾角選擇喚醒合適的顯示屏,相比于相關技術中默認喚醒主屏,簡化了喚醒顯示屏時的操作步驟,提高了對雙屏終端的顯示屏進行喚醒時的靈活性,改善了用戶體驗。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fā)明實施方式,下面將對實施方式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fā)明的一些實施方式,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jù)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是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一種實施方式的顯示屏的喚醒方法的流程示意圖;
圖2是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一種實施方式的雙屏終端的主體與水平面的夾角的示意圖;
圖3是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另外一種實施方式的雙屏終端的主體與水平面的夾角的示意圖;
圖4是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另一種實施方式的顯示屏的喚醒方法的流程示意圖;
圖5是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一種實施方式的雙屏終端的系統(tǒng)框架的示意圖;
圖6是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一種實施方式的顯示屏的喚醒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7是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另一種實施方式的顯示屏的喚醒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發(fā)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yōu)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實施方式作進一步地詳細描述。
圖1是根據(jù)本發(fā)明一種實施方式的顯示屏的喚醒方法的流程示意圖,該方法可以應用于雙屏終端(例如,智能手機以及類似的設備)中,該雙屏終端可以包括主體、位于該主體的正面(例如,智能手機的主表面)的主屏和位于該主體的背面(例如,智能手機的背表面)的副屏(例如,可以是墨水屏等),其中,正面與背面相對設置,也即是,本發(fā)明實施方式所描述的主屏和副屏位于終端(例如,智能手機等)的一個主體上,且相對設置,一個位于正面,另外一個位于背面。如圖1所示,本發(fā)明的顯示屏的喚醒方法可以包括:
步驟101、接收屏幕喚醒指令。該屏幕喚醒指令可以由按鍵操作、觸控操作或者語音操作等預設操作觸發(fā),例如,當用戶按下電源鍵或者長按Home鍵時,該雙屏終端即可接收到該屏幕喚醒指令。
步驟102、根據(jù)該屏幕喚醒指令,檢測該雙屏終端的主體與水平面之間的夾角。
在本發(fā)明實施方式中,可以通過終端中的加速度傳感器等設備來檢測雙屏終端的主體與水平面之間的夾角。例如,雙屏終端中可以設置有三軸加速度傳感器,該三軸加速度傳感器可以周期性的對該雙屏終端在x、y和z三個預設方向的加速度值進行檢測,例如可以每隔66.7毫秒(ms)獲取一次加速度值,該雙屏終端可以根據(jù)該x、y和z三個預設方向的加速度值計算得到該雙屏終端的主體與水平面的夾角。
其中,如圖2所示,該x方向可以與該雙屏終端的主體平行,x軸方向和y軸方向所在的平面與水平面平行,x方向可以為終端的主屏01水平朝上時,該主屏01的柵線掃描方向,y方向為該主屏01的數(shù)據(jù)線掃描方向,或者與該數(shù)據(jù)線掃描方向相反的方向,z方向為與重力方向相反的方向,因此,該x方向和y方向所在平面可看作水平面。在圖2所示的狀態(tài)下,此時主屏水平朝上,該雙屏終端的主體所在的平面與水平面之間的夾角為0度,逆時針轉動終端的主體,到達圖3所示的狀態(tài)下,該主體所在的平面與水平面之間的夾角為α1,繼續(xù)逆時針轉動終端的主體,該雙屏終端的副屏水平朝上,主屏水平朝下,此時終端主體與水平面的夾角為180度。
需要說明的是,在確定該雙屏終端的主體與水平面的夾角時,例如,參考圖3,將x、y和z軸的箭頭指向作為x、y和z軸的正向,終端的本體在y軸和z軸正向構建的平面上逆時針轉動,在終端的本體位于x軸正向和y軸正向所在的平面上時,將終端的本體與水平面之間的角度定義為0度,逆時針轉動終端的本體,轉動到位于x軸正向和y軸負向所在的平面時,將終端的本體與水平面之間的角度定義為180度。例如,當終端的主體在y軸正向和z軸正向構建的平面轉動時,終端的本體與水平面(即,x軸方向和y軸方向所在的平面A)之間的夾角可以是終端本體所在的平面與y軸正向和z軸正向所在的平面B的交線L與y軸正向之間的夾角α1,交線L與y軸負向之間的夾角為α2,夾角α1和α2互補。需要說明的是,本發(fā)明實施方式中描述的角度范圍是在圖示的坐標系下,如果采用不同于本發(fā)明圖示的坐標系,那么相應的角度范圍也需要進行調整。
在計算該雙屏終端的主體與水平面的夾角時,首先,對于每個方向的加速度值,該雙屏終端可以對該加速度值進行低通濾波,以使得該每個方向的加速度值的變化趨勢更加平滑。例如,可以通過公式(1)對該每個方向的加速度值進行低通濾波處理。
X_new=X_last×(1-Scale)+X×Scale 公式(1);
其中,X_new為低通濾波后的x方向的加速度值,X_last為上一時刻經(jīng)過低通濾波后的x方向的加速度值,X為當前時刻獲取到的x方向的加速度值,Scale為預設的比例因子,例如,取值可以為0.2。對于y方向和z方向的加速度值,也可以采用上述公式(1)所示的方法進行低通濾波。
之后,該雙屏終端即可根據(jù)該低通濾波后的各個方向的加速度值,通過下述公式(2)計算該雙屏終端的主體與水平面的夾角angle。
其中,Y_new為低通濾波后的y方向的加速度值,Z_new為低通濾波后的z方向的加速度值,arctan為反正切函數(shù)。
步驟103、根據(jù)該夾角,將該主屏和該副屏中的一者確定為目標顯示屏。
具體的,該雙屏終端可以判斷該雙屏終端的主體與水平面的夾角所處的范圍,當該夾角處于第一預設范圍內時,雙屏終端可以將該主屏確定為目標顯示屏;當該夾角處于第二預設范圍內時,可以將該副屏確定為目標顯示屏。
在本發(fā)明實施方式中,該第一預設范圍與該第二預設范圍可以以預定限角作為分界點。該雙屏終端中可以存儲有預設角度范圍與顯示屏的對應關系,例如,第一預設范圍對應主屏,第二預設范圍對應副屏,則當雙屏終端檢測到該雙屏終端的主體與水平面的夾角處于第一預設范圍時,即可將與該第一預設范圍對應的主屏確定為目標顯示屏。
在本發(fā)明的一些實施方式中,該第一預設范圍可以為大于等于0度且小于預設限角β,即第一預設范圍可以為[0°,β),該第二預設范圍可以為大于等于該預設限角β且小于等于180度,即第二預設范圍可以為[β,180°],其中,該預設限角β可以為選自110度到130度的任一角度,優(yōu)選地,可以是120度,119度,115度,125度等等。
需要說明的是,該預設限角除了可以為選自110度到130度的任一角度,還可以根據(jù)應用需要進行設置,例如,預設限角可設置為90度、95度或者100度等。本發(fā)明實施方式對該預設限角的范圍不做限定。
步驟104、喚醒該目標顯示屏。
當該雙屏終端根據(jù)主體與水平面的夾角確定目標顯示屏后,即可喚醒該目標顯示屏,由于該目標顯示屏是根據(jù)主體與水平面的夾角確定的,可以保證該目標顯示屏為當前屏幕朝上的顯示屏,也即是通常用戶將要使用的顯示屏,因此根據(jù)該喚醒指令點亮該目標顯示屏,能夠改善用戶體驗。
圖4是根據(jù)本發(fā)明另一種實施方式的顯示屏的喚醒方法的流程示意,如圖4所示,該方法可以包括上述步驟101至步驟104,且在上述步驟104之后,該方法還可以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105,監(jiān)測該雙屏終端的主體與水平面之間的夾角。例如,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地獲取終端的主體與水平面之間的夾角。
步驟106,判斷監(jiān)測的夾角是否超過預設限角,若超過,則執(zhí)行步驟107,若未超過,則執(zhí)行步驟108。
步驟107,關閉該目標顯示屏,喚醒該目標顯示屏之外的另一顯示屏。
步驟108,保持該目標顯示屏處于喚醒狀態(tài)。
當檢測到終端主體所在的平面與水平面之間的夾角超過預設限角(例如,120度、110度、90度等)時,說明終端主體發(fā)生了翻轉,那么可以自動關閉當前處于點亮狀態(tài)的目標顯示屏,并喚醒兩個顯示屏中除該目標顯示屏之外的另一顯示屏。如果夾角未超過預設限角,則保持目標顯示屏處于喚醒狀態(tài)。由此實現(xiàn)了當雙屏終端的主體發(fā)生翻轉時,兩個顯示屏的喚醒狀態(tài)也隨之自動切換的效果,使得當前朝上的顯示屏可以自動喚醒,極大改善了用戶體驗。此外,該雙屏終端還可以在喚醒當前朝上的顯示屏時,根據(jù)該顯示屏的類型,對待顯示的圖像進行處理后顯示在該顯示屏上。例如,若該當前朝上的顯示屏為電子墨水屏,則該雙屏終端可以將該待顯示圖像處理成黑白圖像后顯示在該電子墨水屏上。
需要說明的是,雙屏終端在任一顯示屏處于喚醒的狀態(tài)下,都可以對該雙屏終端的主體與水平面的夾角進行實時監(jiān)測,當判斷到雙屏終端的主體發(fā)生水平翻轉(例如,夾角超過預設限角時)后,可以自動切換兩個顯示屏的喚醒狀態(tài),即將當前處于喚醒狀態(tài)的顯示屏關閉,并將另一個顯示屏喚醒。
在本發(fā)明的一種實施方式中,對于采用安卓系統(tǒng)的雙屏終端,參考圖5,該安裝系統(tǒng)的框架層(Framework)中可以設置有用于計算主體與水平面的夾角的傾斜傳感器(TiltSensor)模塊,以及用于判斷該雙屏終端的主體是否發(fā)生水平翻轉的翻轉傳感器(FlipSensor)模塊。由于安卓系統(tǒng)中電源管理方面的工作是由電源管理(PowerManager Service)模塊負責執(zhí)行的,其中,wakeUpInternal()接口用于控制顯示屏的喚醒。因此,可以在該wakeUpInternal()接口中注冊TiltSensor模塊和FlipSensor模塊。當雙屏終端接收到屏幕喚醒指令后,當屏幕喚醒流程執(zhí)行到wakeUpInternal()方法時,可以調用傳感器管理(SensorManager)模塊中的registerListener()方法,分別注冊TiltSensor模塊和FlipSensor模塊,并實現(xiàn)其接口回調函數(shù)。在屏幕喚醒時,需要根據(jù)TiltSensor模塊上報的主體與水平面的夾角確定目標顯示屏,由于加速度傳感器獲取加速度值的周期為66.7ms,因此該TiltSensor模塊上報主體與水平面的夾角的間隔可以控制在100ms以內。如果TiltSensor模塊上報的主體與水平面的夾角處于第一預設范圍(例如大于等于0度且小于預設限角),則該雙屏終端可以確定主屏的屏幕朝上,并喚醒該主屏;如果TiltSensor模塊上報的主體與水平面的夾角處于第二預設范圍(例如大于等于預設限角且小于等于180度),則該雙屏終端可以確定副屏朝上,并喚醒該副屏。
需要說明的是,當用戶按下電源鍵或者顯示屏超時熄滅時,雙屏終端需要在PowerManagerService的goToSleep()方法中調用SensorManager的unRegisterListener()方法,將該FlipSensor模塊和TiltSensor模塊停用,此時,該雙屏傳感器不再接收FlipSensor模塊和TiltSensor模塊上報的數(shù)據(jù),從而可以避免出現(xiàn)滅屏后仍能檢測到翻轉動作,導致屏幕被點亮的情況。
還需要說明的是,本發(fā)明實施方式提供的顯示屏的喚醒方法的步驟的先后順序可以進行適當調整,步驟也可以根據(jù)情況進行相應增減。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發(fā)明揭露的技術范圍內,可輕易想到變化的方法,都應涵蓋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不再贅述。
綜上所述,本發(fā)明提供的顯示屏的喚醒方法,能夠根據(jù)終端主體與水平面的夾角選擇喚醒合適的顯示屏,相比于相關技術中默認喚醒主屏,簡化了喚醒顯示屏時的操作步驟,并且,當該雙屏終端的主體發(fā)生水平翻轉時,還可以自動對該兩個顯示屏的喚醒狀態(tài)進行切換,簡化了喚醒顯示屏時的操作步驟,提高了顯示屏喚醒操作的靈活性,改善了用戶體驗。
以上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的顯示屏的喚醒方法進行了說明,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的與上述喚醒方法對應的喚醒裝置進行說明。
圖6是根據(jù)本發(fā)明一種實施方式的顯示屏的喚醒裝置的結構示意圖,該裝置可以應用于雙屏終端中,該雙屏終端包括主體、位于該主體的正面的主屏和位于該主體的背面的副屏,參考圖6,該裝置可以包括:
接收單元301,用于接收屏幕喚醒指令。
檢測單元302,用于根據(jù)該屏幕喚醒指令,檢測該雙屏終端的主體與水平面之間的夾角。
確定單元303,用于根據(jù)該夾角,將該主屏和該副屏中的一者確定為目標顯示屏。
第一喚醒單元304,用于喚醒該目標顯示屏。
圖7是根據(jù)本發(fā)明另一種實施方式的顯示屏的喚醒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參考圖7,該裝置可以包括:
接收單元301,用于接收屏幕喚醒指令。
檢測單元302,用于根據(jù)該屏幕喚醒指令,檢測該雙屏終端的主體與水平面之間的夾角。
確定單元303,用于根據(jù)該夾角,將該主屏和該副屏中的一者確定為目標顯示屏。
第一喚醒單元304,用于喚醒該目標顯示屏。
監(jiān)測單元305,用于監(jiān)測該雙屏終端的主體與水平面之間的夾角。
判斷單元306,用于判斷監(jiān)測的夾角是否超過預設限角。
轉換單元307,用于當監(jiān)測的夾角超過預設限角時,關閉該目標顯示屏,喚醒該目標顯示屏之外的另一顯示屏。
保持單元308,用于當監(jiān)測的夾角未超過預設限角時,保持該目標顯示屏處于喚醒狀態(tài)。
本發(fā)明的一些實施方式中,該確定單元303根據(jù)該夾角,將該主屏和該副屏中的一者確定為目標顯示屏包括:當該夾角處于第一預設范圍內時,將該主屏確定為目標顯示屏;當該夾角處于第二預設范圍內時,將該副屏確定為目標顯示屏,其中該第一預設范圍與該第二預設范圍以預定限角作為分界點。該第一預設范圍可以為大于等于0度且小于預設限角(例如,120度等),該第二預設范圍可以為大于等于預設限角(例如,120度等)且小于等于180度。
本發(fā)明的一些實施方式中,該預設限角可以為選自110度到130度之間的任一角度,例如,該預設限角可設置為90度、95度或者100度等。
綜上所述,本發(fā)明提供的顯示屏的喚醒裝置,能夠根據(jù)終端主體與水平面的夾角選擇喚醒合適的顯示屏,相比于相關技術中默認喚醒主屏,簡化了喚醒顯示屏時的操作步驟,并且,當該雙屏終端的主體發(fā)生水平翻轉時,還可以自動對該兩個顯示屏的喚醒狀態(tài)進行切換,簡化了喚醒顯示屏時的操作步驟,提高了顯示屏喚醒操作的靈活性,改善了用戶體驗。
所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清楚地了解到,為描述的方便和簡潔,上述描述的裝置和單元的具體工作過程,可以參考前述方法實施方式中的對應過程,在此不再贅述。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方式,并不用以限制本發(fā)明,凡在本發(fā)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