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光學鏡頭,尤其涉及一長焦攝像模組及其鏡頭組件。
背景技術:
1、隨著技術的發(fā)展,人們對于攝像產品的外觀和成像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智能拍照設備也在不斷的追求大像面和高像素,與此同時,鏡頭也在向著大鏡片、多鏡片的方向發(fā)展,對鏡頭的推脫力、雜散光及信賴性等要求也越來越高。
2、長焦攝像模組可以滿足上述技術的需求,但如果長焦鏡頭的第一片鏡片的直徑較大,則會存在如下至少一方面的缺陷和問題:光學鏡頭的入光側的第一片透鏡具有最大的口徑,與之對應的鏡筒的入光側的開口尺寸大于出光側的開口尺寸,這種鏡頭的結構會更容易進入灰塵等雜質;其次有更多的雜光進入,進而影響成像效果;由于第一片透鏡位于入光側,其更容易被劃傷。另外,這種上大下小的鏡頭結構組裝時鏡頭的承靠結構位于下部,即鏡筒的支撐結構位于出光側,透鏡由小至大依次裝入鏡筒內。因此,這種鏡頭結構還存在結構強度可靠性的問題。
3、另外,隨著鏡片直徑變大,鏡片數(shù)量的增加,為了確保鏡頭的信賴性品質,加強鏡頭整體強度,通常會采用增加膠量的方式。但是,增加膠量同時會存在溢膠風險,外觀和雜光均存在隱患。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1、本發(fā)明的一個主要優(yōu)勢在于提供一長焦攝像模組及其鏡頭組件,其中所述鏡頭組件包括鏡筒、透鏡以及鏡頭保護件,其中所述鏡頭保護件被設置在所述鏡筒的入光側,其對所述鏡筒和所述透鏡起到保護作用,防止灰塵、水滴、劃痕或其他潛在的物理損害,從而延長鏡頭的使用壽命。
2、本發(fā)明的另一個優(yōu)勢在于提供一長焦攝像模組及其鏡頭組件,其中所述鏡頭組件的所述鏡頭保護件鏡頭保護件有助于減少雜光和反射,尤其是在強光或逆光條件下,它們可以防止非成像光線進入鏡頭,減少眩光和鬼影,提高成像質量。
3、本發(fā)明的另一個優(yōu)勢在于提供一長焦攝像模組及其鏡頭組件,其中所述鏡頭組件的所述鏡頭保護件與鏡筒之間設置膠水等粘合劑以將鏡頭保護件與光學鏡頭進行固定,有利于提高結構強度。
4、本發(fā)明的另一個優(yōu)勢在于提供一長焦攝像模組及其鏡頭組件,其中所述鏡頭組件的所述鏡頭保護件設有凹槽,所述凹槽對應所述鏡筒的頂部,并且所述鏡頭保護件和所述鏡筒之間形成間隙,可供防止膠水外溢,從而避免影響光學性能和外觀效果。
5、本發(fā)明的另一個優(yōu)勢在于提供一長焦攝像模組及其鏡頭組件,其中所述鏡頭組件的所述鏡頭保護件被固定在所述鏡筒的頂端,并且所述鏡頭保護件與所述鏡筒形成內擋膠結構和外擋膠結構,膠水深度不超過所述內擋膠結構和外擋膠結構的高度,進而避免引起雜光和避免膠水外溢造成的外觀問題。
6、依本發(fā)明的一個方面,能夠實現(xiàn)前述目的和其他目的和優(yōu)勢的本發(fā)明的鏡頭組件,包括:
7、至少一透鏡,所述至少一透鏡定義一光軸;
8、鏡筒,其中所述鏡筒設有容納腔,所述至少一透鏡被設置在所述鏡筒的所述容納腔內,所述鏡筒包括鏡筒主體和凸臺結構,所述凸臺結構自所述鏡筒主體沿該光軸方向延伸;
9、鏡頭保護件,所述鏡頭保護件被所述凸臺結構支撐,所述鏡頭保護件朝向所述凸臺結構的一側包括外擋膠結構和內擋膠結構,所述凸臺結構伸入所述外擋膠結構和所述內擋膠結構之間;
10、粘合層,所述粘合層被設置于所述鏡頭保護件和所述凸臺結構之間,以將所述鏡頭保護件和所述凸臺結構固定。
11、根據(jù)本申請的一個實施例,所述鏡筒包括入光側和出光側,所述凸臺結構位于所述鏡筒主體的入光側,所述鏡頭保護件被所述凸臺結構支撐于所述鏡筒的入光側,所述鏡頭保護件與所述至少一透鏡之間具有間隔空間。
12、根據(jù)本申請的一個實施例,所述鏡頭保護件包括頂端和自所述頂端一體延伸的底端,所述底端具有開口朝向所述凸臺結構的凹槽,所述凸臺結構伸入所述凹槽內,所述外擋膠結構和所述內擋膠結構形成所述凹槽的表面。
13、根據(jù)本申請的一個實施例,所述內擋膠結構位于所述凸臺結構的內側,所述外擋膠結構位于所述凸臺結構的外側,并且所述粘合層被所述內擋膠結構和所述外擋膠結構阻擋,所述粘合層形成在所述內擋膠結構和所述外擋膠結構之間。
14、根據(jù)本申請的一個實施例,所述外擋膠結構的高度大于所述內擋膠結構的高度。
15、根據(jù)本申請的一個實施例,所述鏡頭保護件的所述凹槽為上端窄下端寬的開口槽,并且所述鏡頭保護件的所述凹槽的開口處的寬度大于所述鏡筒的所述凸臺結構的寬度。
16、根據(jù)本申請的一個實施例,所述凹槽具有依次延伸的第一表面、第二表面以及第三表面,其中所述第二表面與所述鏡筒的所述凸臺結構的頂部表面相對應,所述第一表面與所述鏡筒的所述凸臺結構的外側表面相對,所述第三表面與所述鏡筒的所述凸臺結構的內側表面相對,所述凹槽的所述第一表面與所述第二表面之間的夾角為鈍角,所述第三表面與所述第二表面之間的夾角為鈍角。
17、根據(jù)本申請的一個實施例,所述凸臺結構與所述凹槽之間形成第一縫隙、第二縫隙以及第三縫隙,其中所述第一縫隙被形成在所述凹槽的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凸臺結構的所述外側表面之間,所述第二縫隙被形成在所述凸臺結構的頂部表面和所述凹槽的所述第二表面之間,所述第三縫隙被形成在所述凸臺結構的內側表面和所述第三表面之間,所述粘合層被形成在所述第二縫隙,并自所述第二縫隙延伸至所述第一縫隙和所述第三縫隙。
18、根據(jù)本申請的一個實施例,所述透鏡包括第一鏡片和至少一第二鏡片,其中所述第一鏡片位于所述至少一第二鏡片的入光側,所述第一鏡片的外徑大于所述至少一第二鏡片的外徑。
19、根據(jù)本申請的另一個方面,本申請進一步提供一長焦攝像模組,包括:
20、如上任一所述的鏡頭組件;
21、光路折轉組件;以及,
22、感光組件,其中所述鏡頭組件和所述感光組件被設置在所述光路折轉組件的同側,入射光沿所述鏡頭組件的光軸方向進入到所述光路折轉組件,并且在所述光路折轉組件內經多次轉折后沿所述感光組件的感光軸方向出射至所述感光組件,其中所述感光組件將入射光的光信號轉化為對應的電信號。
23、通過對隨后的描述和附圖的理解,本發(fā)明進一步的目的和優(yōu)勢將得以充分體現(xiàn)。
24、本發(fā)明的這些和其它目的、特點和優(yōu)勢,通過下述的詳細說明和附圖得以充分體現(xiàn)。
1.鏡頭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鏡頭組件,其中,所述鏡筒包括入光側和出光側,所述凸臺結構位于所述鏡筒主體的入光側,所述鏡頭保護件被所述凸臺結構支撐于所述鏡筒的入光側,所述鏡頭保護件與所述至少一透鏡之間具有間隔空間。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鏡頭組件,其中所述鏡頭保護件包括頂端和自所述頂端一體延伸的底端,所述底端具有開口朝向所述凸臺結構的凹槽,所述凸臺結構伸入所述凹槽內,所述外擋膠結構和所述內擋膠結構形成所述凹槽的表面。
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鏡頭組件,其中所述內擋膠結構位于所述凸臺結構的內側,所述外擋膠結構位于所述凸臺結構的外側,并且所述粘合層被所述內擋膠結構和所述外擋膠結構阻擋,所述粘合層形成在所述內擋膠結構和所述外擋膠結構之間。
5.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鏡頭組件,其中所述外擋膠結構的高度大于所述內擋膠結構的高度。
6.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鏡頭組件,其中所述鏡頭保護件的所述凹槽為上端窄下端寬的開口槽,并且所述鏡頭保護件的所述凹槽的開口處的寬度大于所述鏡筒的所述凸臺結構的寬度。
7.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鏡頭組件,其中所述凹槽具有依次延伸的第一表面、第二表面以及第三表面,其中所述第二表面與所述鏡筒的所述凸臺結構的頂部表面相對應,所述第一表面與所述鏡筒的所述凸臺結構的外側表面相對,所述第三表面與所述鏡筒的所述凸臺結構的內側表面相對,所述凹槽的所述第一表面與所述第二表面之間的夾角為鈍角,所述第三表面與所述第二表面之間的夾角為鈍角。
8.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鏡頭組件,其中所述凸臺結構與所述凹槽之間形成第一縫隙、第二縫隙以及第三縫隙,其中所述第一縫隙被形成在所述凹槽的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凸臺結構的所述外側表面之間,所述第二縫隙被形成在所述凸臺結構的頂部表面和所述凹槽的所述第二表面之間,所述第三縫隙被形成在所述凸臺結構的內側表面和所述第三表面之間,所述粘合層被形成在所述第二縫隙,并自所述第二縫隙延伸至所述第一縫隙和所述第三縫隙。
9.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鏡頭組件,其中所述透鏡包括第一鏡片和至少一第二鏡片,其中所述第一鏡片位于所述至少一第二鏡片的入光側,所述第一鏡片的外徑大于所述至少一第二鏡片的外徑。
10.長焦攝像模組,其特征在于,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