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屬于上樣裝置技術(shù)領(lǐng)域,特別涉及一種倒置上樣裝置。
背景技術(shù):
現(xiàn)有的上樣裝置為正置方式,正置上樣的缺點是無法做到絕對完全上樣,即,上樣瓶的瓶底總會有一些殘留液體樣品液體,而且清洗上樣瓶時無法對上樣瓶壁周圍進行有效清洗,從而導致實驗回收率低。
有鑒于此,本發(fā)明人上樣裝置進行改進,特別研制出一種可以有效清洗上樣瓶和提高樣品回收率的倒置上樣裝置,本案由此產(chǎn)生。
技術(shù)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倒置上樣裝置,解決了傳統(tǒng)正置上樣裝置樣品回收率低以及上樣瓶清洗不徹底的問題。
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的技術(shù)方案如下:
一種倒置上樣裝置,包括上樣瓶、上樣座、吸樣針、進氣針和清洗針;
所述上樣瓶由瓶體、瓶蓋和密封片組成,瓶蓋蓋合在瓶體的瓶口上,密封片設(shè)置在瓶蓋與瓶體之間;所述上樣座上端形成朝上開口的固定孔,上樣瓶倒置固定在固定孔中,且瓶蓋與固定孔之間無縫隙緊貼;所述上樣座下端開設(shè)三個將上樣座底部與固定孔連通的插孔,吸樣針、進氣針和清洗針從上樣座底部分別通過三個插孔向上插入固定孔中,且吸樣針、進氣針和清洗針均穿過密封片達到上樣瓶瓶口;所述進氣針下端安裝有單向氣閥。
所述密封片為硅膠片。
所述密封片上表面的中間下凹形成倒錐形凹面,所述上樣座的一個插孔位于倒錐形凹面中心的正下方,吸樣針插入該插孔后穿過密封片到達密封片的倒錐形凹面中心處。
所述上樣座由相互扣接的上樣上座和上樣下座組成,上樣上座開設(shè)通孔,上樣下座將該通孔下端密封形成所述固定孔。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發(fā)明上樣過程為:吸樣針插入插孔到達上樣瓶后,打開進氣針的單向氣閥,外部氣體進入上樣瓶補氣,不再有負壓,樣品順著吸樣針進入注射泵,吸樣針位于瓶口位置可使樣品完全吸取。
在清洗時,清洗液通過外部泵送壓力沿清洗針噴入上樣瓶中,清洗液順著上樣瓶瓶壁留下,達到完全清洗的目的。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為:本發(fā)明通過上樣座將上樣瓶倒置密封在其固定孔中,通過進氣針補充氣體,實現(xiàn)樣品順著吸樣針向下流入注射泵,而且通過向上噴清洗液使上樣瓶清洗更徹底,完美的解決了上樣回收率低和清洗不徹底的問題。
以下結(jié)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說明。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的側(cè)視圖;
圖2是圖1C-C方向剖視圖;
圖3是本發(fā)明上樣下座部分的側(cè)視圖;
圖4是圖1D-D方向剖視圖。
標號說明
上樣瓶1,上樣座2,上樣上座21,上樣下座22,固定孔23,插孔24,吸樣針3,進氣針4,單向氣閥41,清洗針5,密封片6,倒錐形凹面61。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和4所示,本發(fā)明揭示的一種倒置上樣裝置,包括上樣瓶1、上樣座2、吸樣針3、進氣針4和清洗針5,
上樣瓶1由瓶體11、瓶蓋12密封片6組成,密封片6為硅膠片;瓶蓋12蓋合在瓶體11的瓶口上,密封片6設(shè)置瓶蓋12與瓶體11之間;所述上樣座2上端形成朝上開口的固定孔23,上樣瓶1倒置固定在固定孔23中,且瓶蓋12與固定孔23之間無縫隙緊貼;上樣座2下端開設(shè)三個將上樣座2底部與固定孔23連通的插孔24,吸樣針3、進氣針4和清洗針5從上樣座底部分別通過三個插孔24向上插入固定孔23中,且吸樣針3、進氣針4和清洗針5均穿過密封片6達到上樣瓶1瓶口;所述進氣針4下端安裝有單向氣閥41。
所述密封片6上表面的中間下凹形成倒錐形凹面61,所述上樣座2的一個插孔23位于倒錐形凹面61中心的正下方,吸樣針3插入該插孔23后穿過密封片6到達密封片的倒錐形凹面61中心處,這樣保證吸樣針3位于瓶口最低點。
本實施例中國,上樣座2由相互扣接的上樣上座21和上樣下座22組成,上樣上座21開設(shè)通孔,上樣下座22將該通孔下端密封形成所述固定孔23。
本發(fā)明上樣過程為:吸樣針3插入插孔23到達上樣瓶1后,注射泵通過吸樣針3抽取液體后,上樣瓶1內(nèi)形成的負壓自動打開進氣針4的單向氣閥41,外部氣體進入上樣瓶1補氣,不再有負壓,樣品順著吸樣針進入注射泵,吸樣針3位于瓶口位置可使樣品完全吸取。
在清洗時,清洗液通過外部泵送壓力沿清洗針5噴入上樣瓶1中,清洗液順著上樣瓶瓶壁留下,達到完全清洗的目的。
以上僅為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例,并非對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的限定。
凡依本案的設(shè)計思路所做的等同變化,均落入本案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