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合型襯套及具有該復合型襯套的減震器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復合型襯套,其包括沿軸向延伸的內(nèi)管、與所述內(nèi)管固定在一起的彈性件以及包覆在所述彈性件的外圍的外管。所述彈性件設有外圓柱面,所述外圓柱面設有沿徑向凹陷的第一凹槽以及與所述第一凹槽相對的第二凹槽,所述復合型襯套包括安裝在所述第一凹槽內(nèi)的第一緩沖件以及安裝在所述第二凹槽內(nèi)的第二緩沖件,所述第一緩沖件與所述第二緩沖件沿所述徑向被所述外管預壓縮,所述第一緩沖件與所述第二緩沖件的阻尼角大于所述彈性件的阻尼角。如此設置,本實用新型的復合型襯套能夠兼顧減震效果與操控性。另外,本實用新型還涉及一種具有該復合型襯套的減震器。
【專利說明】
復合型襯套及具有該復合型襯套的減震器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復合型襯套及具有該復合型襯套的減震器,屬于減震領域。
【背景技術】
[0002]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汽車乘坐舒適性和操控性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所以汽車減震零部件的設計和性能開發(fā)顯得尤為重要。
[0003]2009年8月19日公開的CN 101509532A揭示了一種流體填充式筒狀減振裝置,但是,這種設計的耐久性會受到非常大的挑戰(zhàn),例如流體的密封問題。
[0004]為了提升耐久性能并保持較好的減震、隔音效果,2016年I月20日公開的CN105257748A揭示了一種新型材料懸掛類減震襯套。其中,位于內(nèi)骨架與外骨架之間的中間彈性層采用聚氨酯。但是,這種設計成本較高,而且聚氨酯材料由于只能承受壓縮載荷,不能承受剪切力,所以產(chǎn)品結(jié)構(gòu)設計受到限制,產(chǎn)品徑向剛度偏低,對整車操控性有一定的影響。
【實用新型內(nèi)容】
[0005]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兼顧減震效果與操控性的復合型襯套以及具有該復合型襯套的減震器。
[0006]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復合型襯套,其包括沿軸向延伸的內(nèi)管、與所述內(nèi)管固定在一起的彈性件以及包覆在所述彈性件的外圍的外管,所述內(nèi)管與所述外管均由金屬材料制成,所述彈性件設有外圓柱面,所述外圓柱面設有沿徑向凹陷的第一凹槽以及與所述第一凹槽相對的第二凹槽,所述復合型襯套包括安裝在所述第一凹槽內(nèi)的第一緩沖件以及安裝在所述第二凹槽內(nèi)的第二緩沖件,所述第一緩沖件與所述第二緩沖件沿所述徑向被所述外管預壓縮,所述第一緩沖件與所述第二緩沖件的阻尼角大于所述彈性件的阻尼角。
[0007]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改進的技術方案,所述復合型襯套還設有支撐架,所述支撐架包括第一支撐環(huán)以及第二支撐環(huán),其中所述第一支撐環(huán)沿所述軸向位于所述第一緩沖件與所述第二緩沖件的一端,所述第二支撐環(huán)沿所述軸向位于所述第一緩沖件與所述第二緩沖件的另一端,所述第一支撐環(huán)與所述第二支撐環(huán)用以限制所述第一緩沖件與所述第二緩沖件沿所述軸向的變形。
[0008]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改進的技術方案,所述第一支撐環(huán)與所述第二支撐環(huán)嵌入成型在所述彈性件內(nèi)。
[0009]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改進的技術方案,所述支撐架還包括連接所述第一支撐環(huán)與所述第二支撐環(huán)的連接壁,所述連接壁沿所述軸向延伸且嵌入成型在所述彈性件內(nèi)。
[0010]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改進的技術方案,所述第一支撐環(huán)與所述第二支撐環(huán)由金屬材料制成。
[0011]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改進的技術方案,所述第一緩沖件與所述第二緩沖件呈對稱結(jié)構(gòu)。
[0012]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改進的技術方案,所述第一緩沖件與所述第二緩沖件均由聚氨酯材料制成;所述彈性件由橡膠材料制成。
[0013]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改進的技術方案,所述外管的上、下兩端設有向內(nèi)的卷邊。
[0014]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改進的技術方案,在所述外圓柱面的圓周方向上,所述第一凹槽與所述第二凹槽是不連續(xù)的。
[0015]本實用新型還可以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復合型襯套,其包括沿軸向延伸的內(nèi)管、與所述內(nèi)管固定在一起的彈性件以及包覆在所述彈性件的外圍的外管,所述彈性件由橡膠材料制成,所述彈性件設有外圓柱面,所述外圓柱面設有沿徑向凹陷的第一凹槽以及與所述第一凹槽相對的第二凹槽,所述復合型襯套包括安裝在所述第一凹槽內(nèi)的第一緩沖件以及安裝在所述第二凹槽內(nèi)的第二緩沖件,所述第一緩沖件與所述第二緩沖件均由聚氨酯材料制成且為非流體,所述第一緩沖件與所述第二緩沖件沿所述徑向被所述外管預壓縮,所述第一緩沖件與所述第二緩沖件的剛度比所述彈性件的剛度小。
[0016]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改進的技術方案,所述復合型襯套還設有嵌入成型在所述彈性件內(nèi)的支撐架,所述支撐架包括第一支撐環(huán)、第二支撐環(huán)以及連接所述第一支撐環(huán)與所述第二支撐環(huán)的連接壁,其中所述第一支撐環(huán)沿所述軸向位于所述第一緩沖件與所述第二緩沖件的一端,所述第二支撐環(huán)沿所述軸向位于所述第一緩沖件與所述第二緩沖件的另一端,所述第一支撐環(huán)與所述第二支撐環(huán)用以限制所述第一緩沖件與所述第二緩沖件沿所述軸向的變形。
[0017]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改進的技術方案,所述第一支撐環(huán)與所述第二支撐環(huán)由金屬材料制成。
[0018]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改進的技術方案,所述第一緩沖件與所述第二緩沖件呈對稱結(jié)構(gòu)。
[0019]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改進的技術方案,在所述外圓柱面的圓周方向上,所述第一凹槽與所述第二凹槽是不連續(xù)的。
[0020]本實用新型還涉及一種減震器,其包括設有套筒的臂部以及安裝在所述套筒中的前述復合型襯套。
[0021]相較于現(xiàn)有技術,本實用新型通將第一緩沖件、第二緩沖件與彈性件的組合,相較于純粹的橡膠材料,本實用新型的復合型襯套具備更好的阻尼特性。另外,通過改變第一、第二緩沖件的硬度和預壓量,沿所述空心方向可以獲得不同的線性段和剛度,從而能夠?qū)崿F(xiàn)較好的舒適性;通過改變彈性件的硬度,沿所述實心方向可以獲得不同的剛度,從而能夠?qū)崿F(xiàn)較好的操控性。
【附圖說明】
[0022]圖1是本實用新型減震器的立體示意圖。
[0023]圖2是圖1的部分分解圖,其中復合型襯套被分離出來。
[0024]圖3是本實用新型復合型襯套的立體示意圖。
[0025]圖4是圖3的俯視圖。
[0026]圖5是圖3的主視圖。
[0027]圖6是沿圖4中A-A線的剖示圖。
[0028]圖7是圖3的部分立體分解圖。
[0029]圖8是圖7的剖面示意圖。
[0030]圖9是圖7中的第一緩沖件、第二緩沖件與彈性件分離后的立體圖。
[0031]圖10是嵌入在彈性件中的支撐架的立體示意圖。
[0032]圖11是圖3中內(nèi)管的立體示意圖。
[0033]圖12是本實用新型的復合型襯套在未卷邊時的剖面示意圖。
[0034]圖13是本實用新型復合型襯套的制造方法的流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35]請參圖1至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揭示了一種減震器300,其包括設有套筒201的臂部200以及安裝在所述套筒201中的復合型襯套100。
[0036]請參圖4至圖12所示,所述復合型襯套100包括沿軸向延伸的內(nèi)管1、與所述內(nèi)管I固定在一起的彈性件2、固定于所述彈性件2的支撐架3、組裝在所述彈性件2上的第一緩沖件41與第二緩沖件42、以及包覆在所述彈性件2、第一緩沖件41與第二緩沖件42的外圍的外管5。
[0037]請參圖11所示,在本實用新型圖示的實施方式中,所述內(nèi)管I由金屬材料制成且呈圓柱體。所述內(nèi)管I設有軸向貫穿的、用以收容螺栓(未圖示)的通孔11。
[0038]所述彈性件2在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實施方式中由橡膠材料制成。所述彈性件2包覆在所述內(nèi)管I上,例如所述彈性件2可以通過硫化橡膠的方式與所述內(nèi)管I結(jié)合在一起。請參圖9所示,所述彈性件2設有外圓柱面20,所述外圓柱面20設有沿徑向凹陷的第一凹槽21以及與所述第一凹槽21相對的第二凹槽22。在本實用新型圖示的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凹槽21與所述第二凹槽22沿中心線對稱設置。在所述外圓柱面20的圓周方向上,所述第一凹槽21與所述第二凹槽22是不連續(xù)的。如此設置,形成了一個以軸心為圓點、在水平面內(nèi)向所述第一凹槽21或所述第二凹槽22輻射的空心方向;以及形成了一個以軸心為圓點、在水平面內(nèi)向彈性件2的其他部分(除了第一凹槽21、第二凹槽22的部分)輻射的實心方向。需要說明的是,本說明書中使用的術語“空心方向”、“實心方向”是以是否在外圓柱面20形成凹槽為基礎的,不應當按照字面簡單的理解。
[0039]所述支撐架3在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實施方式中由金屬材料制成,且嵌入成型在所述彈性件2內(nèi)。所述支撐架3包括第一支撐環(huán)31、第二支撐環(huán)32以及連接所述第一支撐環(huán)31與所述第二支撐環(huán)32的連接壁33。請參圖6所示,所述第一支撐環(huán)31沿所述軸向位于所述第一緩沖件41與所述第二緩沖件42的一端(例如上端),所述第二支撐環(huán)32沿所述軸向位于所述第一緩沖件41與所述第二緩沖件42的另一端(例如下端)。所述第一支撐環(huán)31與所述第二支撐環(huán)32用以限制所述第一緩沖件41與所述第二緩沖件42沿所述軸向的變形,以防止所述第一緩沖件41與第二緩沖件42脫落。
[0040]請參圖7至圖9所示,所述第一緩沖件41與所述第二緩沖件42呈對稱結(jié)構(gòu),且分別安裝在所述第一凹槽21與所述第二凹槽22中。在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緩沖件41與所述第二緩沖件42均由聚氨酯材料制成。所述第一緩沖件41與所述第二緩沖件42的阻尼角大于所述彈性件2的阻尼角,如此設置,可以使得第一緩沖件41與第二緩沖件42的剛度比彈性件2的剛度要小,由此獲得更低的扭轉(zhuǎn)剛度。從而能夠起到更好的減震效果。
[0041]請參圖7及圖8所示,在所述第一緩沖件41與所述第二緩沖件42的自由狀態(tài)下,其均徑向凸出所述彈性件2的外圓柱面20。
[0042]在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實施方式中,所述外管5由金屬材料制成。當將外管5套接在所述彈性件2、第一緩沖件41與第二緩沖件42的外圍之后,第一緩沖件41與所述第二緩沖件42沿所述徑向被所述外管5預壓縮,以實現(xiàn)限位。請參圖6所示,為了使組裝在外管5中的元件能夠更好地被保持,所述外管5的上、下兩端設有向內(nèi)的卷邊51。
[0043]請結(jié)合前述結(jié)構(gòu)描述并結(jié)合圖13所示,本實用新型還揭示了一種復合型襯套100的制作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驟:
[0044]S1:將內(nèi)管1、支撐架3以及彈性件2結(jié)合在一起,在彈性件2的外圓柱面上預留有沿徑向凹陷的第一凹槽21以及與所述第一凹槽相對的第二凹槽22;
[0045]S2:提供第一緩沖件41以及第二緩沖件42,并將所述第一緩沖件41與所述第二緩沖件42分別安裝在所述第一凹槽21與所述第二凹槽22內(nèi),此時,處于自由狀態(tài)下的所述第一緩沖件41與所述第二緩沖件42均沿所述徑向凸出所述彈性件2;其中,所述第一緩沖件41與所述第二緩沖件42的阻尼角大于所述彈性件2的阻尼角;
[0046]S3:提供外管5,并通過例如壓裝的方式最終包覆在所述彈性件2、所述第一緩沖件41以及所述第二緩沖件42的外圍,此時所述第一緩沖件41與所述第二緩沖件42沿所述徑向被所述外管5預壓縮;
[0047]S4:對所述外管5的上、下兩端向內(nèi)進行卷邊。
[0048]在步驟SI中,所述彈性件2由橡膠材料制成,所述內(nèi)管1、所述支撐架3以及所述彈性件2通過硫化橡膠的方式結(jié)合在一起;在步驟S2中,所述第一緩沖件41與所述第二緩沖件42均由聚氨酯材料制成。
[0049]考慮到橡膠材料和聚氨酯材料各自的特性,對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而言,常識是橡膠材料和聚氨酯材料兩者之間是不容易緊密結(jié)合的。而本實用新型通過設置第一、第二凹槽21、22來組裝第一、第二緩沖件41、42,并通過外管5對第一、第二緩沖件41、42進行預壓縮巧妙的解決了上述問題。另外,通過設置第一、第二支撐環(huán)31、32在軸向上對第一、第二緩沖件41、42的變形進行限制,防止了第一、第二緩沖件41、42的脫落。本實用新型通過巧妙的結(jié)構(gòu)設計,從某種程度上克服了現(xiàn)有技術中橡膠材料和聚氨酯材料不易結(jié)合的技術偏見,取得了非常好的技術效果。
[0050]另外,相較于現(xiàn)有技術,所述第一緩沖件41與所述第二緩沖件42為非流體,從而徹底避免了液體泄漏的問題,提高了耐久性。另外,通過將所述第一緩沖件41、第二緩沖件42與彈性件2的組合,相較于純粹的橡膠材料,聚氨酯材料具有更高的阻尼特性,從而使本實用新型的復合型襯套100具備更好的阻尼特性。通過改變第一、第二緩沖件41、42的硬度和預壓量,沿所述空心方向可以獲得不同的線性段和剛度,從而能夠?qū)崿F(xiàn)較好的舒適性;通過改變彈性件2的硬度,沿所述實心方向可以獲得不同的剛度,從而能夠?qū)崿F(xiàn)較好的操控性。
[0051]另外,以上實施例僅用于說明本實用新型而并非限制本實用新型所描述的技術方案,對本說明書的理解應該以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為基礎,盡管本說明書參照上述的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已進行了詳細的說明,但是,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仍然可以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一切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圍的技術方案及其改進,均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權(quán)利要求范圍內(nèi)。
【主權(quán)項】
1.一種復合型襯套,其包括沿軸向延伸的內(nèi)管、與所述內(nèi)管固定在一起的彈性件以及包覆在所述彈性件的外圍的外管,所述內(nèi)管與所述外管均由金屬材料制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件設有外圓柱面,所述外圓柱面設有沿徑向凹陷的第一凹槽以及與所述第一凹槽相對的第二凹槽,所述復合型襯套包括安裝在所述第一凹槽內(nèi)的第一緩沖件以及安裝在所述第二凹槽內(nèi)的第二緩沖件,所述第一緩沖件與所述第二緩沖件沿所述徑向被所述外管預壓縮,所述第一緩沖件與所述第二緩沖件的阻尼角大于所述彈性件的阻尼角。2.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復合型襯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復合型襯套還設有支撐架,所述支撐架包括第一支撐環(huán)以及第二支撐環(huán),其中所述第一支撐環(huán)沿所述軸向位于所述第一緩沖件與所述第二緩沖件的一端,所述第二支撐環(huán)沿所述軸向位于所述第一緩沖件與所述第二緩沖件的另一端,所述第一支撐環(huán)與所述第二支撐環(huán)用以限制所述第一緩沖件與所述第二緩沖件沿所述軸向的變形。3.如權(quán)利要求2所述的復合型襯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撐環(huán)與所述第二支撐環(huán)嵌入成型在所述彈性件內(nèi)。4.如權(quán)利要求3所述的復合型襯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架還包括連接所述第一支撐環(huán)與所述第二支撐環(huán)的連接壁,所述連接壁沿所述軸向延伸且嵌入成型在所述彈性件內(nèi)。5.如權(quán)利要求2所述的復合型襯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撐環(huán)與所述第二支撐環(huán)由金屬材料制成。6.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復合型襯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緩沖件與所述第二緩沖件呈對稱結(jié)構(gòu)。7.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復合型襯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緩沖件與所述第二緩沖件均由聚氨酯材料制成;所述彈性件由橡膠材料制成。8.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復合型襯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的上、下兩端設有向內(nèi)的卷邊。9.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復合型襯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圓柱面的圓周方向上,所述第一凹槽與所述第二凹槽是不連續(xù)的。10.—種復合型襯套,其包括沿軸向延伸的內(nèi)管、與所述內(nèi)管固定在一起的彈性件以及包覆在所述彈性件的外圍的外管,所述彈性件由橡膠材料制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件設有外圓柱面,所述外圓柱面設有沿徑向凹陷的第一凹槽以及與所述第一凹槽相對的第二凹槽,所述復合型襯套包括安裝在所述第一凹槽內(nèi)的第一緩沖件以及安裝在所述第二凹槽內(nèi)的第二緩沖件,所述第一緩沖件與所述第二緩沖件均由聚氨酯材料制成且為非流體,所述第一緩沖件與所述第二緩沖件沿所述徑向被所述外管預壓縮,所述第一緩沖件與所述第二緩沖件的剛度比所述彈性件的剛度小。11.如權(quán)利要求10所述的復合型襯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復合型襯套還設有嵌入成型在所述彈性件內(nèi)的支撐架,所述支撐架包括第一支撐環(huán)、第二支撐環(huán)以及連接所述第一支撐環(huán)與所述第二支撐環(huán)的連接壁,其中所述第一支撐環(huán)沿所述軸向位于所述第一緩沖件與所述第二緩沖件的一端,所述第二支撐環(huán)沿所述軸向位于所述第一緩沖件與所述第二緩沖件的另一端,所述第一支撐環(huán)與所述第二支撐環(huán)用以限制所述第一緩沖件與所述第二緩沖件沿所述軸向的變形。12.如權(quán)利要求11所述的復合型襯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撐環(huán)與所述第二支撐環(huán)由金屬材料制成。13.如權(quán)利要求11所述的復合型襯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緩沖件與所述第二緩沖件呈對稱結(jié)構(gòu)。14.如權(quán)利要求11所述的復合型襯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圓柱面的圓周方向上,所述第一凹槽與所述第二凹槽是不連續(xù)的。15.—種減震器,其包括設有套筒的臂部以及安裝在所述套筒中的復合型襯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復合型襯套為權(quán)利要求1至14項中任意一項所述的復合型襯套。
【文檔編號】F16F1/36GK205479065SQ201620278730
【公開日】2016年8月17日
【申請日】2016年4月6日
【發(fā)明人】劉琦, 丁維, 錢新兵
【申請人】天納克汽車工業(yè)(蘇州)有限公司